APP下载

“量化自我”视角下大众健身监测与检测的有效引导机制研究

2017-05-06陈兵孙吉明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量化

陈兵++孙吉明

【摘 要】“微信运动”与“咕咚”为代表的两款软件之所以能够被大众健身所接受与热衷归根到底是这两款软件的娱乐化、生活化与便捷化,这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监测到自己的健身状况,了解自身的同时还了解周围人群的健身状况,有自身的纵向比较又有与他人的横向比对,这也为人们可持续的健身提供的便捷的条件。因此,鼓励和宣传人们多多使用便捷的、生活化的运动类APP是有效引导大众可持续化健身的有效途径。为弥补运动类APP在健身科学化,数据准确化方面的不足,需要在大众健身监测方面建立积极有效的引导机制来弥补不足。运动数据的挖掘也为政府、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积极引导的数据支持。被大师胡适评价为习惯于“差不多”、不求精确的中国人来说,单纯通过设备记录数据,利用数据“量化自我”能在中国推广与普及,确实有些“路漫漫其修远”。但是,在一个“大数据”时代尽管国人的思维和行为会有“滞后性”,但面对数据化时代无孔不入的侵蚀能力,中国人终将习惯于“精确”“量化”自身。

【关键词】量化;健身监测检测;引导机制

一、研究背景

(一)量化自我的概念

量化自我有时也被称作“自我跟踪”(Self-tracking)、“生理信息”(BodyData)或者“生活数据化骇客”(LifeHacking),等等。最初,它是由美国《连线》(WIRED)杂志的编辑GaryWolf和KevinKelly发起的。当时,量化自我被称之为“通过自我追踪进行自我认知的工具开发者和用户兴趣小组”,并于2011年5月在美国加州召开了第一次全球性的量化自我大会。

所谓量化自我(QuantifiedSelf,有时简称QS),是指运用各种带有传感器的简单仪器,测试、量化和记录个人身体状况及各项健康指标,再通过蓝牙或网络将这些数据及时传输到用户手机、电脑或互联网上,以方便用户即时查看、记录、跟踪或进行分析数据的一种“新运动”和“新潮流”。

量化自我是指与人体日常生理活动、状态直接相关的量化和监测过程——通过使用计算机、便携式传感和智能手机应用等技术手段,来追踪和记录运动、睡眠、饮食、心情等个体行为的情况,通过各种数据指标来研究、分析自身,例如“体重”“计步”“睡眠时间”“消耗食物卡路里”“空气质量”“压力指数”“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体质测试指标、运动能力评估等。狭义的量化自我主要围绕着运动健身、日常生理和疾病治疗这三类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目的在于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也可称作“健康量化”(Healthtracking)。

(二)健身监测与检测领域的缺陷

传统的体育监测与检测手段,存在着三个尖锐的问题。首先,传统的体育监测与检测手段工作效率很低,随意性大,监测人员需要处理大量繁琐的数据,根本没有时间及精力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更没有办法针对监测数据得出国民健身中现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其次,在监测与检测过程中,参加者往往非常的被动,主动参与的机会几乎没有,更为重要的是当今的人们越来越重视监测的个性化及人性化。最后,大众健身监测与检测所涉及的维度、指标及相应的信度、效度明显存在着缺陷,监测与检测出来的数据无法解读出大众自身的生理、心理、运动能力、运动受伤风险等等健身所需要的信息,最终导致所测量出的指标几乎没有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如能把量化自我这一理念运用到大众健身监测与检测领域,并给予适当的、有效的引导机制。那么,大众在健身道路上,将会迈出一个更加科学化的脚步,同时对我国体育健康事业也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有效引导机制研究

(一)大众健身监测引导机制研究

1.大众健身监测类软件的优点。

“微信运动”和“咕咚”是两款功能较为全面,交互体验人性化程度高的软件,且具备社交属性。“咕咚”的社交属性相对于其他同类软件做得更好,除了用户之间自主的信息发布,“微信运动”10000步作为捐步门槛可以促使人们每天多走路。用户每天增加走路时长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通过捐步的形式参与公益,对于用户而言也是一举两得,对于激发用户参与热情具有积极作用。“咕咚”还会邀约明星吸引用户关注。同时,“咕咚”还会组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提高用户的黏度。此外,现在大多数年轻群体尤其是大学生,作息时间不规律,缺乏健康锻炼并且大部分女性群体热衷于减肥瘦身运动。大众体育具有自愿性、业余性、多样性、松散性的特征。“微信运动”和“咕咚”给了我们一个好的开始,告诉我们通过互联网将体育人群联系起来,提供科学的运动指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大众健身监测类软件的不足。

微信运动只收集用户运动步数,单一的步数不能反映用户的全部运动和健康状况,微信运动如果想要做到更加科学、更具参考性,需要在专业性方而做出努力。“咕咚”也存在一定问题,包括记录不够准确、激励机制有待提高、与跑步相关的锻炼指导比较缺乏等,這些都是需要咕咚改进的地方。

3.有效引导机制。

取长补短是建立大众健身监测引导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大众健身的可持续化必须要满足大众人群的健身心理需求,“微信运动”与“咕咚”为代表的两款软件之所以能够被大众健身所接受与热衷归根到底是这两款软件的娱乐化、生活化与便捷化,这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监测到自己的健身状况,了解自身的同时还了解周围人群的健身状况,有自身的纵向比较又有与他人的横向比对,这也为人们可持续的健身提供的便捷的条件。因此,鼓励和宣传人们多多使用便捷的、生活化的运动类APP是有效引导大众可持续化健身的有效途径。

但是,数据是否科学化,健身的效果是否有效化等等一些方面的问题则需要大众健身科学检测加以弥补。

(二)大众健身检测引导机制研究

1.建立运动健身服务模式,以个体健康信息采集、运动风险评估、运动促进健康(干预)为三个基本步骤。国民体质测量与评价指标对大众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健身方案的目标,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应用不同健身方案的效果评价和指标体系,采用“运动中稳定心率”“有效有氧步行数”“最佳自感强度”“微信运动和咕咚”等软件所提供的数据作为参考建立自我监控的方法,方便国民能够有效地自我调整和控制健身计划,确保健身的安全和效果。

2.建立运动健身领域“运动风险评价”筛查与评价方法,完善和弥补了我国运动健身理论与方法上科学性、安全性的缺陷,提高了运动健身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3.集成创新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民不同年龄人群及相关慢性疾病人群科学健身的方法和效果评价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示范性运动健身服务模式,并推广应用,为运动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推广应用的技术支持。

三、结语

被大师胡适评价为习惯于“差不多”、不求精确的中国人来说,单纯通过设备记录数据,利用数据“量化自我”能在中国推广与普及,确实有些“路漫漫其修远”。但是,在一个“大数据”时代尽管国人的思维和行为会有“滞后性”,但面对数据化时代无孔不入的侵蚀能力,中国人终将习惯于“精确”“量化”自身,也必将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徐伊宁.用App软件来辅助运动[J].成才与就业,2014(22):8.

[2]刘传海,王清梅,钱俊伟.运动类APP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9-115.

[3]黎睿.运动健康类App的使用与满足研究——以“咕咚”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5(7):93.[4]吴曦.体育类社交应用微信运动的发展研究[J].财经纵览,2016,4:206.

[4]刘振声.“量化自我”——从数据化个体的角度重新审视“大数据”[J].现代教育技术,2014(11):57.

注:

2016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量化
关于对思想道德教育量化实施的研究
试论小学生道德量化
从覆判案件看北京政府时期基层司法的状况与特征:以江苏为例
量化词语的隐喻分析
警察院校量化考核制度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心”我“数”
高校贫困生认定评分体系研究与构建
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