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学评估与监控体系构建促进外科教学质量提高
2017-05-06察彦韬顾岩
察彦韬 顾岩
摘要:外科学教学具有综合性、多元化的特点,内容包含理论知识、临床实践、动物实验、临床实训等多个方面,传统的评估与监控方式已不能充分反映外科学教学质量。因此在新形势下应当重视与建立符合当今外科学教学的新型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在传统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基础上,建立量化的主、客观教师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指标体系,以真实反映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并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教师的激励与淘汰机制,保证外科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外科学;教学质量;评估
随着教改的深人,现代化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迅速发展,现有医学模式的转换使当代的外科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外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外科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外科学从属于临床医学,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外科学教学中,除课堂理论授课外,还包括动物实验、临床见习、临床实训和临床实习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考虑构建新型的外科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以达到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当前外科学教学需要的优秀教师队伍,实现不断提高外科学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外科学教学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外科学教学是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涵盖普外科、骨科、泌尿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等多个三级学科中常见与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当前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整个外科教学,但现有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教学与工作能力不一、部分教师难以接受新型的教学模式,存在探究性教学方法意识薄弱、授课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通过构建新型外科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设置合理的教师授课准人标准,完善教师的激励与淘汰机制,将对外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多数高校在教学质量评估方面仍多以学生为评估主体,采集学生对教师工作态度、授课方法、授课内容、课堂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与体会,以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重要考核标准。尽管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教师授课过程和自身学习效果有最直接的感受和体会,但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主观情感、重视程度以及其它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现有的评估结果往往并不能客观、充分地体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情况。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地位,他们的自身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构建新型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是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和专业素质优秀的教师梯队及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二、构建新型外科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的
(一)建立授课教师准人机制
根据教师自身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建立理论课、临床实见习教师资质评估体系,具备资质的教师获得相应的授课资格。结合临床医学院的具体情况,建立基于教师自身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基础上的不同层次授课教师准入机制,以保证符合现代教学模式的教师队伍的建立。
(二)构建多方位量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根据教学态度、课程内容、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在学生评教与督导评教基础上,建立量化的主、客观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真实反映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把握本专业发展趋势,改革现有教师评价内容与标准,增加开展PBL、CBL、双语教学及临床实训等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师评估中的权重,构建新型、更具有实用性与专业性的多方位、量化教师考核评估体系。
(三)建立与完善外科学教学的激励与淘汰机制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将反馈给医学院、教研室、组织人事部门和个人,实行优胜劣汰,作为岗位聘任、岗位津贴及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每学年教师考核评估结果基础上,建立并完善教师的激励与淘汰机制,保证并不断促进外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新型外科教学监控体系的内容与实施
评估监控体系的构建应依据全面综合评价与客观、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贯穿教学全过程、涵盖教学工作的各方面,采用科学评估手段,通过量表等形式对主客观教学指标进行量化,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在确定指标时选择那些能够充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内涵和本质的指标,而这些指标和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同时注意设计指标体系应具有充分的可行性与可比性,反映外科学不同专业课程的共同属性,以利于比较,准确地判断教学质量。
(一)教学质量信息收集
包括(1)教师自身素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信息收集:具体内容包括学历学位、职称、临床工作经验与年限、有无教师资质、是否接受过专业教師培训、是否接受过PBL、CBL、临床实训等培训、外语能力、是否有辅助教学经历、教学试讲成绩、教学交流进修经历等。(2)教学质量信息收集:通过科学有效、多渠道的收集系统,实现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收集的渠道则来源于教学专家小组评议、同行评议、教师自评、学生评教以及其它形式的评估等。
(二)设计教学评价量表
包括(1)设计外科理论教学与实习见习教学的评价量表(如《外科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指标》、《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指标》等):从教学态度、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设计不同考察项目的权重并给予打分,由听课者进行无记名投票,结合学生的学习业绩(包括课程结业考试、临床实习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OSCE考试等)综合评判教学质量。(2)在评价体系中体现教改要求,增加开展新的教学模式的权重,如PBL、CBL、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以及双语教学等。
(三)教学质量评估与反馈
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包括教学活动前的诊断性评价(教学资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课堂教学教师评估等)以及教学阶段结束后的结果评价(包括课程结业考试、临床实习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OSCE考试等),最终评估报告将反馈给医学院、教研室、组织人事部门和个人。实行优胜劣汰,作为岗位聘任及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教师职业提升对策
除评估为不适合进行教学工作以外,对于部分专业水平欠缺、实际教学工作经验不足的教师要给予相应的帮扶支持,以促进他们能够尽快承担起外科学教学的重任。包括:参加国家、省市级的继续教育课程、组建教学专家组指导帮扶青年教师、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参加国内外观摩学习以及教学竞赛等。
四、新型外科教学监控体系的应用体会
采用新型外科教学监控体系监督教学质量后,我校外科学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备课质量提高
传统外科学教学体系存在教师备课热情不高,备课质量不高,以及知识点更新意识不强的特点。主要原因归结于对于教师授课质量反馈评价不到位。新教学评价体系下,将大纲要求内容逐一讲授,或将书本、幻灯片内容简单陈述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反馈压力下正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外科教学方式,教师更多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文字、图片、视频,结合病例分析加课堂PBL的教学方式。在多元化教学背景下,教师能够更直观生动传授专业知识,将书本知识点与临床工作中的臨床思维立体化结合,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提高
新型外科教学监控体系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下,教师普遍采用多元化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感官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难点的理解掌握,同时兼顾突出重点难点。这一教学方式改革背景下,学生在课堂内参与度升高,对课程学习兴趣也得以提高,对知识点的学习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念学生记”,而是通过课堂上结合临床思维的深人理解,从本质上理解相应知识点,在提高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教学质量也得以保证。
(三)更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
外科学教学的特点在于教师来自医院临床科室,课堂之外与学生鲜有机会接触,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是任课老师与学生接触的唯一场所。而新型教学模式下,课堂的多元化教学使学生与教师有了更轻松、深入的交流。为提高教学质量,一些富有教学热情的教师选择在医院内提供学生课堂外的临床学习机会,采用临床教学、查房等接近临床的教学模式,学生与老师联系更加密切。
五、总结
新型外科教学评估监控体系的建立能够更好地保证评估信息和数据处理结果的可靠性,真实客观反映当前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状况,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同时,教学质量评估监控系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可以充分满足教学质量评估标准随着教学改革发展不断调整的要求。总之,通过构建符合新形势要求的新型外科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可以实现合理设置教师授课准人标准,完善教师的激励与淘汰机制,进而对外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