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军事文化与大学生竞争情报意识的培养
2017-05-06张芳娟李博
张芳娟 李博
摘要:文章试图挖掘传统军事文化、竞争情报、大学生素质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从竞争情报的三要素: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三方面,结合军事理论与实例,讨论从传统军事文化角度进行对大学生竞争情报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传统军事文化;竞争情报意识;大学生素质
加强大学生竞争情报意识的培养是高校进行竞争情报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高校的竞争情报通识教育存在理论体系不完整,实践操作难的困境,大多数的竞争情报通识教育都是由图书馆老师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引入相关的知识体系来完成。当前,有部分教育教学研究者从传统军事文化人手,挖掘其与竞争情报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国防教育同竞争情报通识教育结合起来,既充实了竞争情报教育的理论体系,又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不失为加强大学生竞争情报意识培养的有益尝试。
比如王知津,刘念《论(孙子兵法:技篇)军事思想在竞争情报中的运用》就专门针对《孙子兵法》计篇中的内容,结合竞争情报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其中的内容体现了竞争情报的重要性,包含对企业环境的分析,竞争对手的分析、竞争情报的实施。而王鑫《孙子兵法在竞争情报分析中的运用》则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孙子兵法在竞争情报分析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强调了竞争情报分析的重要性以及竞争情报分析的着重点。两篇文章虽出发点稍有不同,但是着重点都在于对竞争情报分析能力上,而甚少提及如何在竞争情报意识的培养上挖掘传统军事文化的内涵。
一、传统军事文化、竞争情报、大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
万功民《军事文化学概论》中指出军事文化是军队在军事领域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包含了军事活动中产生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理想信念、战略谋略等。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替频繁,战争频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以后又有《三十六计》《孙膑兵法》《百战奇略》等著作的出现,还有《左传》《战国策》《二十四史》等诸多史籍中也包含了很多战略记载,军事理论相对完备,而且在长达几千年的战争历史中又出现了无数的经典案例。因此我国的传统军事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战争是人类竞争活动最激烈的表现,战争中双方的对抗,是实力智力的对决,战争文化能够深刻地揭示竞争之道。
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研究。它根植于市场经济,是市场激烈竞争和社会信息高度发展的产物。从其产生的历史来看,它脱胎于军事情报活动,二战以后,美国的一些跨国集团为了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聘请一些政治军事情报机构人员为其工作,专门进行市场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后欧日等国纷纷效仿,竞争情报工作因此而兴起。
无论是军事领域,还是经济领域,竞争都是生存之常态,对抗是其活动本质,因此战争领域产生的竞争之道同样适用于经济领域,传统军事文化中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才会在欧美流行,被奉为企业管理之圭臬。在传统军事文化里总结的许多关于竞争的战略思想和原则,从布局谋篇、筹谋造势到选贤任能再到指挥决策,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竞争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有着深刻的启迪。
《孙子兵法》对竞争情报的三要素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都有全面的论述。《三十六计》中关于敌我竞争的计谋更适用于竞争策略分析。而《左传》《战国策》等传统典籍中对于战争实例的记述则堪称是一场场竞争情报的场景再现,将竞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严谨与趣味相结合,更有益于开发大学生竞争隋报意识。
二、传统军事文化在大学生竞争情报意识培养中的运用
(一)在竞争环境方面,培养大学生树立全局意识
竞争环境是竞争情报领域首要关注的因素,在人们进行竞争情报活动的时候,首要关注的就是竞争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竞争者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是所谓“知己知彼”,这不仅包括对对方实力的考察,还需要通晓竞争者双方在整个竞争环境下所处的地位。《孙子兵法:计篇》中说在进行战争之前要计较五件事“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其实就是关于战争开始之前对影响战争胜败的大环境的思考,这个大环境包括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天气的影响、地理的观察、将士的人心向背、部队的管理。其中任何一项不济都可能影响战争的结果。比如三国时候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就是充分利用了气候条件赢得胜利。春秋战国时期,张仪、苏秦等说客脱颖而出,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形势,不费一兵一卒照样可以攻城略地,是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在竞争领域里,两兵正面交锋已经是下策了。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是个人学业或者职场的竞争,在开展竞争活动之前,了解一下自己在整個竞争形势下处于什么位置,比如竞争职位的时候,应该考虑这个职位具体需要的条件,比如年龄、性别、学历,招聘单位的情况,包括单位具体开展那些业务,有没有发展前景,是否和你的职业规划相符合,负责招聘领导的想法,具体有多少人参加竞聘,以及其他竞聘者的情况等等,通过掌握整体竞争环境的情况来确定自己的竞争态势。从整体角度出发,树立竞争意识的全局观念。
(二)在竞争者方面,培养大学生正确处理实力与人际关系在竞争过程中的作用
孙子是个地道的实力论者。《孙子兵法:军形篇》中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日:胜可知,而不可为。”翻译过来,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捕捉战机攻打敌人,这里的先创造条件就是培养自己的实力,这说明了实力是竞争的基础,但是有实力却未必能够一定会取得胜利,所以“胜可知,而不可为”,这就教育我们培养自己的实力来准备竞争,但是不能要求一定获得胜利。因此对于有些有所谓“怀才不遇”的想法的人来说,这段话能够很好诠释怀才何以不遇,才能也就是实力是竞争的基础,但也只是基础而已。“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因此,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的条件然后再交战,失败之军总是先同敌人交战,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业的竞争还是职场的竞争中,只有准备好了实力,才有可能获胜,凭借侥幸心理在竞争中估计只会常常失败。
实力是竞争的基础,人际关系则可能决定竞争的成败。北京道鹰研究院2004年9月对415家企业的调查表明,65.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它们获取竞争情报最常用的手段是人际交流。人在竞争情报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竞争情报活动的本质是行动者的信息交流。人际关系在竞争情报中的重要作用已经使得学界重视这个问题。人际情报网络已经成为竞争情报研究的新领域,是对将研究重点放在文献资源和所谓正式情报交流的传统情报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挑战。《孙子兵法:用间篇》“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处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在这段话中,孙子也认为在战争中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了解敌情,也就是获得敌人的信息,而获得信息既不是靠占卜也不是靠经验,而是靠人,靠了解敌情的人,强调了间谍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的间者有五:因间、内间、反问、死间、生间,不过是指挥者在对方阵营里构建的人际关系网罢了。我国战争史上不乏这样的实例。在信息不对称的竞争领域,人际关系的作用是带来有效的资源,产生有效的价值,因此竞争优势不仅仅是资源优势,更重要的是关系优势,任何个人或者企业,想获取竞争优势,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人际情报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能一味地埋首书本,要认识人际关系在竞争中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学会表达,注重倾听,学会沟通,注意交流,达到共赢。同时正确看待人际关系中的矛盾,能采用良好的方式和方法来解决矛盾,避免采用极端手段或者回避的方式来对待人际交往产生的问题。
(三)在竞争策略方面,让大学生用创新求变意识来理解和运用竞争谋略
《孙子兵法:谋攻篇》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在战争中,使敌人屈服的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不是靠硬来,消灭敌人不是靠久战,用完善的计策去争天下,不损兵力也可以获得胜利,这就是用计谋所取得的效果。这段话说明了谋略在竞争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史记》中记载的田忌赛马事件,本来马匹的实力差不多,孙膑却别出心裁,以下等马对对方上等马,以中等马对对方的下等马,以上等马对对方的中等马,在整体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勇于示弱,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以三局两胜战胜了对手。传统军事文化中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比如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秦汉之际的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空城计等等。谋略是在竞争过程中,竞争者根据当时竞争条件下,运用权谋和策略趨利避害,引导事态发展期望达到自己预期目的的一种行为。其重点是竞争双方思维能力的博弈,其实质是创新求变,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据对战双方的不同,军事谋略的运用可以说一直在变化,即使是同一种计谋,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具体实施起来也有所不同。比如反问计,三国时候,周瑜让曹操杀蔡瑁、张允,是巧妙利用前来策反他的老同学蒋干,曹操一方可以说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而明末皇太极巧施反问计除掉袁崇焕,就是主动布局,先是去京城散布谣言,引起崇祯帝的疑心,然后利用崇祯帝信任阉党,阉党和袁崇焕的矛盾抓回两个太监将谣言进一步坐实,从而成功除掉了袁崇焕。因此大学生从传统军事文化中研习竞争策略,应该用创新求变意识来理解和运用竞争谋略,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审时度势,在竞争方法和手段上推陈出新,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