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开发利用丰富的地方德育资源

2017-05-06霍述艳马全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山东资源德育

霍述艳 马全江

摘要:我国各地都有丰富的地方德育资源,以山东为例,无论传统文化还是近现代以来的文化,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地方德育资源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通过积极开发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可以为德育提供新的内容和动力。

关键词:地方德育资源;山东;开发;利用

一、地方德育资源及其作用

(一)德育资源的地域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藏于中华大地的不同地域,不同地域都有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文化一般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它决定和影响着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和反映着文化的本质,蕴含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并对后者的形成发展起着决定和指导作用。精神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各种思想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从狭义上说,是人类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从民族文化上看,是民族精神的凝结;从文化形态上看,是文化的最高形态。因此,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等就成为精神文化的核心,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德育资源,从而形成各地独具特色的地方德育资源。

地方德育资源是指某一地域存在的可资利用的一切德育内容。这里的德育,从内容上说,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从教育对象上说,包括全体国民,重点是青少年学生;从地域范围上说,对大学生或成人,一般应是省级行政区域,对中小学生,可以是市縣一级行政区域。前述精神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等不仅是精神文化的核心,同时也是德育的核心内容。既然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是文化的核心,那么蕴含于文化中的地方德育资源必然深深扎根于地方文化之中,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正所谓:“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

今天,我们了解一地的文化,不仅是增加对乡土的了解,而是要寻找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根,精神上建立起与民族、国家生生不息的血肉联系,这是地方德育资源重要的意蕴。其中,最重要的是揭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根据历史考古资料,不论是中华民族的早期起源,还是后来的历史发展,都明显呈现出地域性特征和多元一体的格局。这一格局及其蕴含其中的传统地方德育资源告诉我们,为什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地域文化异彩纷呈但一直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什么“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Ⅲ因此,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就要大力开发利用地方德育资源。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指:“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开展地方德育资源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宏大社会背景下的时代要求。胡锦涛视察山东时曾指出:“山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不仅是山东,各地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在开发利用本地德育资源上,都应当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我国各地都有丰富的地方德育资源

中华大地各地都有丰富的地方德育资源。从传统文化看,陕西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河南有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以及五岳之一的嵩山和少林寺;广东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北京有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的故宫;甘肃有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等等。从近现代历史文化看,湖北有武昌起义;广东有黄埔军校;上海有外国租界遗址;四川有保路运动等等。从红色文化看,有江西的井冈山、陕北的延安、河北的西柏坡、湖南的毛泽东韶山故居、东北的抗联、海南的红色娘子军等等。从改革开放的成就看,有广东的深圳、安徽的小岗村、江苏的华西村、浙江的义乌、重庆的三峡工程等等。以笔者所在的山东为例,无论传统历史文化还是近现代以来历史文化,都孕育了丰厚的地方德育资源。

山东德育资源可分为传统德育资源和近现代以来德育资源两个部分。2013年11月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在临沂他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在曲阜参观考察时他又说:“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这里,总书记也分别讲到了山东传统德育资源和近现代以来德育资源两个方面。

山东传统德育资源。1.齐鲁文化与儒家思想。齐鲁文化与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等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源于齐鲁文化的儒家学说,几千年来一直占据我国古代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至今仍有深远影响。2.历史人物。历史是人创造的,历史人物的思想观念、生平事迹,特别是丰功伟绩、为人之道,从来都是德育的最好教材。他们的高尚品德,更是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最好榜样,成为人们仿效的道德楷模和追求的理想人格。自古以来,齐鲁大地名人辈出,如星汉灿烂,不仅有文圣孔子、亚圣孟子、武圣孙子、科圣墨子、书圣王羲之、医圣扁鹊、工圣鲁班、农圣贾思勰、智圣诸葛亮;还涌现出姜尚、孙膑、庄子、管子、晏子、刘勰、刘洪、李清照、辛弃疾、戚继光、蒲松龄等历史文化名人。3.历史遗产。山东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文化昌达,还山河壮丽,人杰地灵。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名片响彻中外:孔子在这里诞生,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由这里人海;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泰山公认为中华五岳之尊,黄河则是中华母亲河。

山东近现代以来德育资源。1.中国近现代史上,山东同全国一样,始终贯穿着反帝反封建的主线,体现着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无论中日甲午战争,反帝反清的义和团运动,还是引发震惊世界的“五四”爱国运动,以及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都与山东密切相关。2.近现代以来山东涌现众多国内外著名人物:国学大师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被誉为融汇百家、学贯中西的学界泰斗,我国的国宝级人物。莫言(1955-),本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大陆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意、日、韩等15种以上文字在国外出版。3.“新中国双百人物”。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家隆重举行了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其中,山东籍有19人人选,占到总数的近1/10,有王尽美、张自忠、杨子荣、孔繁森、王乐义、许振超、张海迪、时传祥、焦裕禄等。4.山东改革开放成就斐然。如经济上,2015年山东人均GDP达到10333美元,已属世界中等发达水平。2015年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世界五百强排行榜,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上榜。另外还有全球白电第一品牌、中国内地第一世界品牌海尔,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世界第六大啤酒制造商青岛啤酒,以及山东重工、中国重汽、青岛海信等享誉世界的企业和品牌。

上述古代德育资源与近现代德育资源,无论大陆的31个省区市还是港澳台,都可以找出许多许多,有些甚至具有世界性影响力。有的德育资源,不仅属于一地,还同时属于多地。如雷锋,不仅中国家喻户晓,在许多国家也有影响;不仅属于家乡湖南,也属于服役的辽宁;不仅属于地方,也属于部队。在湖南长沙望城区、辽宁抚顺市以及雷锋生前所在团的营区,都建有雷锋纪念馆。

(三)地方德育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

地方德育资源为提高德育实效性开辟了新途径。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近些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各地开发形成丰富的德育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些地方德育资源,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对本地人来说,地方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身处其中,人与文化环境就像鱼水的关系。它作为教育资源,是最亲切可感的,也是最真实可信的,因而地方德育资源就成为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

地方德育资源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地方德育资源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直观性、亲和性、高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表明,它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即一方面可以针对青少年的思想实际,一方面针对当地的实际进行教学。实践性即学生可以不经学校、教师组织安排,自己自行安排社会实践,方便学生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开放性即它不囿于课堂、教材或学校,而是面向广阔的社会,从而大大拓宽了教育教学的时空范围。直观性即它具有真实性,最令人信服;具有吻合性,与学生已知知识最贴近;具有现实性,就存在于学生的身边;具有生动性,直观可感、具体形象。亲和性即它带有亲情,使学生感到亲近、亲切从而发自内心地愿意接受。高效性即它具有便利性,就在身边,可以方便组织教学;具有时效性,可以在第一时间组织教学,从而保证了德育特别是思想教育有很强时效性的要求;具有效益性,即具有投入少产出高的特点,可以少花钱多办事,甚至不花钱也办事,教师的精力、学生的时间以及经费的投入都较少。具体到山东的德育资源,要了解儒家文化,直接到曲阜市看“三孔”即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可以到沂南县沂蒙红嫂明德英的家乡,到蒙阴、沂南2县的孟良崮战役遗址区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到枣庄市的台儿庄区参观“台儿庄大捷纪念馆”等等;要学习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山东各地都有现成的材料。

二、地方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德育资源需要开发

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人们开发利用资源,是它能够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反过来说,要想使资源成为财富,必须对其开发和利用。开发是为了利用,要利用首先要进行开发。就像能源的开发,人类已知的有石油、煤炭、天然气、页岩油气、可燃冰等不可再生资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资源。这些资源有些已经长期合理开发利用,有的还可以进一步开发,有的刚刚开发如页岩油气,有的还有待开发如可燃冰。一物成为资源的前提条件是它具有潜在的价值,并且能够将其潜在价值开发出来,转化为现实的价值。如对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实现沟通和转换。传统德育资源并不是直接拿来就能成为德育资源的,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还需要教育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智慧,使传统德育资源符合时代要求,确定其内涵的精确性和真实性,成为教育对象喜爱和认可的现代德育内容,从而实现其教育功能。

对德育资源的开发,首先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即:继承和创新并举、现实性和理想性融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发方法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并重。其次,要加强对德育资源的研究。马克斯·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伦理道德对社会经济政治是一种重要的支撑性资源,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发展模式具有决定作用。反观我国理论界,在德育资源的研究上明显不足。最后,要避免一种不良倾向。当前,许多地方的政府,把发展是硬道理仅仅理解为经济发展,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经济开发可谓不遗余力,但对其中的德育资源开发则轻视、忽视,白白浪费了这一宝贵的资源。其实,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连带性,每种资源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资源发生作用的过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通过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深入发掘地方德育资源

所谓挖掘就是要深度开发,一方面展现德育资源的全貌,为其充分利用打下坚实基础;一方面在利用过程中使其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使其内在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发掘地方德育资源要发挥好政府和社会两种力量的作用。政府的作用首先是通过组织领导,提高人们对德育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加大投资力度,为德育资源开发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最后是统筹各方力量,做好组织协调。社会的作用主要就是通过已有的各种相关机构如文化机构、教育机构,以及适时建立各种新的机构,调动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德育资源的开发。

是否积极开发,效果大不相同。以山东为例,山东开发地方德育资源,既取得明显成效,也存在不足。笔者认为,两个方面都有典型事例可资借鉴和总结。前者如: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展现和弘扬山东先进文化。近些年,山东影视集团斥巨资打造了多部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电视剧,如《闯关东》《沂蒙》《大染坊》《南下》《红高梁》《老农民》等,对山东人的品格、鲁商以及山东南下干部等的形象,进行了最好最充分的展示,大大提高了山东文化的影响力。后者如:两个刘胡兰式人物开发不够。解文卿(1928.1947),山东莱西人;吴红英(1908.1946),山东惠民人。两人与刘胡兰一样,都是女性,都是共产党员,都是被国民党还乡团杀害(解文卿被活活烧死,吴红英被铡刀铡死),都牺牲于解放战争中的1946.1947年,都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都具有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但是,刘胡兰家喻户晓,此二位女英雄则鲜为人知。个中原因,一方面与刘胡兰年龄小、有毛主席题词、事迹进入小学课本有关;一方面也与深入挖掘、大力开发不足有关。可见,德育资源需要深度开发。

(三)充分利用好丰富的地方德育资源

地方德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为了使其效能最大化。德育的效能要从其功能谈起。德育一般分为广狭两种含义,广义的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各个方面施加影响从而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狭义的德育一般即指学校德育。因此,地方德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一方面要全面适用于全体人民,一方面要重点适用于青少年学生。

对全体人民的德育。我国对全体人民在政治、思想和道德上的宣传教育,习惯上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工作,而它就是德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对全体人民德育,最重要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际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它既有对世界文明的吸纳,更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最根本的是它符合中国国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一方面是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和反映。就传统文化来讲,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为道德价值观。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际上就是在公民个人层面上的基本道德准则,与中国传统价值观一脉相承,是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继承和弘扬。著名齐鲁文化研究学者王钧林曾指出,诸子百家核心价值观可概括为7种。儒家《中庸》的“三达德”:智、仁、勇;儒家思孟学派的“五行”:仁、义、礼、智、圣;郭店楚简《六德》的:圣、智、仁、义、忠、信;墨家的兼爱、和平、尚同、尚贤、节俭;《管子》的“国之四维”:礼、义、廉、耻;道家的自然、无为、清静、柔弱;法家的法、术、势。前5種出自齐鲁文化,第7种与齐文化有直接渊源。可见,在继承弘扬传统价值观上,山东文化或者说德育资源也应当并能够有所作为。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曲阜时说:“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从2014年起,为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宣部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和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截止2016年4月30日,已经发布50期,遍布中华大地四面八方,这也是非常好的地方德育资源。其中第一期发布的是山东人朱彦夫的先进事迹。朱彦夫14岁就参军入伍,在抗美援朝中被炮弹炸掉四肢和左眼。回国后,他主动放弃在荣军休养所国家给予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山东省沂源县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在他的带领下,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闻名遐迩的先进村。退休后,他坚持用嘴衔笔,或者用残肢抱笔,历时七载,七易其稿,最终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和光辉业绩,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诠释了一名普通农村干部的高尚品格,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也是山东人民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对青少年的德育。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当前学校德育要重点抓好大学生的德育。在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但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就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前述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这里,对高校利用地方德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人主要是在他直接生活的那一个地域的文化的……亚系统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本地人,外地大学生在当地学习生活,也会对当地了解、熟悉甚至热爱。这样,地方德育资源就成为天然的教育教学内容。

三、结语

中华大地各地都有丰富的地方德育资源,地方德育资源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地方德育资源需要积极开发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各地都应当大力开发利用好地方德育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建设,尤其是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教育,不断提供新鲜的内容和持续的动力。

猜你喜欢

山东资源德育
我和我的家乡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资源回收
山东老家规 (中)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傅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