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鹤琴家庭教育观及对当代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

2017-05-06张丽娟

速读·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陈鹤琴家庭教育

张丽娟

首都师范大学

摘 要: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本文通过他的《家庭教育》一书,总结渗透在他的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家庭教育观并指出对我国当代儿童家庭教育带来哪些启示。

关键词:陈鹤琴;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观

一、引言

在教育界提倡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再也不是教育的全部,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时个人成长非常重要的一环。家庭是人出生的地方,是人接受“人之初”教育的场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刻家:①家庭;②学校;③儿童所在的集体;④儿童本人;⑤书籍;⑥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的顺序来看,家庭被放在了第一的位置,也说明了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孟母三迁”、“子不教,父之过”都是被人们反复诵讲的故事和谚语。不容置疑,这些经验性的故事和谚语对中国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家庭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经验层面,经验与科学的结合才是家庭教育的坚实基础。在当代中国,将经验和科学很好融入到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的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1925年,陈鹤琴先生以对儿童心理研究和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出版《家庭教育》一书。

根据Handa和Lauvas的实践三角模型理论,处于教育行为之上的是教育理论和经验的积累,而处于三角形顶端的则是教育观。教育观固然源于实践和理论,但它以更高的视野,凝结教育的智慧,被贯穿在教育理论和教育行为之中。本文着重讨论凝结在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家庭教育观。

二、陈鹤琴的家庭教育观及启示

(一)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鹤琴认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奠基作用。他在《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将教育片面的理解为学校教育是很多当代家长的误区。家长着重于家庭的生养职能,而忽视了教育职能,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陈鹤琴认为家长应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把其作为一项重要责任加以担当。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还提到:“家庭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他将家庭教育至于更高层次的国家战略之上。国家应将家庭教育视为教育的重要一环加以重视,对现有的教育制度进行改进,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好的结合,如设立家长学校来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在学校中设立家长委员会,使家长更多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活动中等。

(二)全面的家庭教育观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一样,也担负着儿童体、德、智、美、劳多方面的教育任务。首先,强健的体魄是孩子幸福的重要源泉,陈先生主张家长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户外活动,注意孩子的营养与休息,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心理品质;在家庭德育方面,教育孩子从小应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习惯,体谅他人,有同情心,对长者有礼貌,尊重他人,养成诚实不作伪的品质,不横行霸道,不欺侮别人;在家庭智育方面,应该丰富儿童的生活常识,积累生活经验,鼓励孩子大胆探索,培养阅读兴趣等;家庭美育方面,要给孩子创设艺术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与音乐、美术的接触中,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意识,养成审美习惯;在劳动教育方面,家长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学习劳动技能过程中接受思想品质教育和锻炼意志。现在很多中国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片面家庭教育”现象。如只重视智力培养,忽视德育教育;重视身体健康抚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知识学习,忽视审美教育等。家长应树立“全面家庭教育”观,实施全面的家庭教育。

(三)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阐述了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和原则。首先,他认为掌握儿童的心理规律是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方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心理而妄加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陈先生将儿童心理总结为七点:“好游戏、好模仿、好猎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群体、喜欢称赞”。其次,他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三种基本能力:感觉、联念和动作。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学习的性质:“学习就是先感觉外界的刺激,后把所感觉的事物与所有的感觉联合起来,再发生相当的动作去反映外界的刺激。”这样一种无限循环构成了儿童学习的基本模式。再次,以学习的性质为基础,陈先生進一步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原则:“①刺激必须优良,刺激必须正确;②快乐的刺激,使刺激发生的时间和次数尽可能的多,以便产生较为坚固的联念;③开始学习要格外留心,不要有例外,应自己来学习。”陈先生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建基于这些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之上。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和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有关,如家长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仅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强迫儿童按自己设计的模式发展;家长意识不到环境对儿童的刺激作用,并未用心创设优良的成长环境,使儿童暴露在不良的社会和家庭氛围之下;给儿童过早灌输学习的功利意义,使儿童背上学习的沉重负担,不能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将儿童活动范围局限在有限的范围之内,以保护为名束缚儿童活动,使儿童不能通过亲身实践从做中学。如此种种,产生了一些负面问题,如:儿童厌学,高分低能,青少年犯罪等。现代的家长应该学会用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与自身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避免问题的产生。

(四)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陈鹤琴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小孩子生来是无知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们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是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的最重要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他对父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父母要给儿童以正确的爱。陈鹤琴认为“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可溺爱”,“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当代中国许多父母对儿童百依百顺,培养出了很多“小公主”“小皇帝”,他们长大后无法独立生活。家长给儿童充分的爱毋容置疑,但过犹不及。在家庭中,父母的责任应该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给他以适当的關心和爱护,帮助他做事,而不是代替他做事,否则是有害的。

2.父母要以身作则。“小孩子是好模仿的”。父母是和儿童接触时间最长的个人,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儿童。当代家庭中,很多父母一方面要求孩子遵守规则,讲礼貌,自身却在破坏规则,脏话连篇。使言语的教育苍白无力,无法让儿童信服。儿童将其训诫当成耳边风就不足为奇了。所以父母在教育儿童时,首先自己要先做到,始终牢记:身教优于言教。这样教育出来的儿童才会言行一致,心理健康。

3.父母要尊重儿童的人格。陈鹤琴认为“父母对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做父母的不应迁怒于子女”,父母与儿童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父母的威信应建立在对子女的尊重上,而非威慑和训诫之下。现代的家庭教育中仍存在“不打不成器”的传统陋习,父母要求子女单方面顺从,却不考虑儿童的意愿和权利。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该视儿童为有独立思想、权利,仍在成长中的个体,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4.父母在儿童面前态度应一致。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他反对中国传统家庭中的父严母慈,“黑脸、白脸”的做法。做父母的意见如果不合,儿童就会无所适从,会使儿童不重视父母的意见。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严格要求孩子遵守规则,对错误行为加以惩戒,而另一方却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其过于严厉,袒护儿童,这样做的后果是儿童学会看大人眼色,在袒护之下养成很多坏习惯,同时父母任何一方对儿童都无威严可言。儿童不接受家长的教育,家长对学坏的儿童无所适从。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在儿童面前应该态度一致,步调一致,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应该当着儿童的面产生争执,而应私下协商,达成共识。只有这样,儿童才会尊重父母意见,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三、结语

伴随独生子女政策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以至00后,集全家宠爱于一身,却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现象,出现了一些如自理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社交能力、不尊重父母的问题。如今,这些独生子女已达到“为人妻、为人母”的年龄,他们希望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可以有所改观,对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和观念产生了迫切的需求。固然有国外的教育思想家提出过一些家庭教育的重要思想和观点,但将中国的国情与其思想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经典思想莫过于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虽然产生于20年代初,但是他的家庭教育观在当代的中国仍然不失借鉴价值,《家庭教育》这本书仍可以被许多父母拿来作为家庭教育实用手册。渗透在书中的家庭教育观将成为年轻父母家庭教育实践慢慢征途中指路的明灯,科学全面的培养子女,不辱“第一位老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何娇.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9(39):225-225.

[2]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陈鹤琴家庭教育
陈鹤琴儿童游戏思想研究及其启示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陈鹤琴的经验观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