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体育文化与技能教学结合策略

2017-05-06吕立平

创新时代 2016年10期
关键词:竞技技能体育

吕立平

体育课程改革已进行十多年,但笔者经过考察及反思发现,当前的体育教学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技术、技能等主要内容传授上,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感觉到学体育就是练习一些体育技能,而无法对体育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另外一线体育教师在制定计划、备课过程中也忽视了将体育文化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再加上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学的规定和指导方面的缺失等,导致体育技能教育和体育文化教育整合的教育理念得不到发展,这势必对学校体育发展造成影响。

一、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分析

体育课程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改革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体育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既受到教育学的影响,又受到体育学的影响,因此,体育文化无疑是体育课程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1.竞技体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竞技体育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源于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具有强烈抗争的性质,是体育活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一方面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水平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其社会影响力巨大;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竞技体育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宣传和关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奥运会、世界杯,NBA、欧洲足球等,几乎都深入到人们的心中。

竞技体育的巨大价值形成的竞技体育文化构成了体育文化的核心,向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技能和规则,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水平的需要。在我国,将竞技体育项目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已延续了上百年,它是师生课余体育锻炼、丰富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毫无疑问,竞技已经是校园体育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对体育教学能起到巨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竞技运动通过体育这种教育形式在现代学校体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竞技运动是一种具有娱乐性、竞争性等属性的身体活动,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相比其他身体活动,它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无论是田径运动还是球类运动,无论是体操还是游泳,都是要求大肌肉参与的全身运动。运用适当教学方法、合理的运动负荷,通过竞技运动形式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运动素质,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实践证明,高水平竞技运动的基础在学校,我国的著名运动员无一不是通过基层学校的培养脱颖而出的。从长远来看,学校体育不仅担负着发现运动人才的重任,同时还肩负着培养运动人才的使命。竞技运动与教育相结合是未来我国竞技运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2.休闲体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休闲体育广义的理解是指用于娱乐、休闲的各种体育活动;狭义的理解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体育活动。休闲与体育活动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休闲是体育活动的前提,体育活动是休闲的目的之一,也可以说体育活动是休闲的一个重要形式,休闲体育是灵与肉的和谐统一,是人生品味的升华。休闲体育不但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且可以满足人们身心需求与情感需求,有益于人们的发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工作非常薄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的时间被占用,甚至还有些学校挪用体育课。如何将休闲体育与学校体育结合起来,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在这两者之间做一个结合,就不得不对学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体育课程改革是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改革不仅仅是改课程,更多的是要体现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包括学生的体育健康理念、体育锻炼方法等。改革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融合,也将成为现代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休闲体育与现代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活动项目和健身原则是趋同的,休闲体育课程的改革也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的。轮滑、健美操、各种小球类等项目也出现在体育课堂上,这说明随着新思想的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被新生事物所代替。休闲体育和体育课程内容的相互结合是现代社会和体育教育新理念的具体表现,是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满足人兴趣和爱好的需要。从未来的休闲体育发展趋势看,将有更多的休闲体育内容充实到学校体育课堂中,这是学校体育课程新理念的需要。

二、体育教学中知识技能与体育文化结合策略

1.教师与学生

教师是执行体育教学的主导者,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宣传体育文化的作用。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需要体育文化的熏陶。体育教学是教师宣传和学生了解体育文化的主要场所。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永远是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主旋律,解决此类矛盾必须要依靠体育文化。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体育历史、体育现状、体育未来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体育文化认知体系,让学生了解体育的起源、体育的发展、体育基础知识,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体育伴随社会进步而发生的变革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了解体育在学校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告诫学生,体育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娱乐的需求,还是人类挑战自我、挑战自然、挑战人类极限的极佳载体,以此帮助学生增强信心,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勇敢地向困难挑战。

在体育教学中建立体育文化认识体系,还包括健康保健知识、运动心理知识、科学锻炼知识等。构建由“点”到“线”,直至形成“面”的认知体系,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可以利用室内课、专题讲座、理论知识竞赛、学校宣传专栏等辅助手段来加以完成。

2.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需要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握所教学生学龄段的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根据目标体系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地区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目标统领内容”。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过程中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要学生了解和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完全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分析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场地与器材对学生加以激励引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应作为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认知和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

3.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体育文化素养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而体育知识是体育文化的基础,运动技能和技术是体育文化的重点,是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一定的教学手段,教学就无法进行。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这一问题,一线教师可以從具体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情分析、场地器材等加以考虑,然后考虑分析教学手段的效率,再进行筛选。

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宣传的行为教育,而体育文化的传承有其固有特点,它依托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对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勇敢的性格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教学的文化研究是体育教学跨学科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与其他学科文化研究相比,现有体育文化研究成果的数量及质量均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全力关注体育教学文化研究可以提升本学科跨理论研究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体育文化的渗透,是目前体育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竞技技能体育
高级技能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竞技精神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花与竞技少女
画唇技能轻松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