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有质量的古诗词教学课堂

2017-05-06王晓波

创新时代 2016年10期
关键词:节奏古诗词情感

王晓波

我国是诗的国度,自公元前六世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以来,产生过无数的优秀诗人和诗歌作品,到了唐宋时期,我国的诗歌艺术达到了巔峰。诗歌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背诵80篇(段),并提出7~9年级阶段目标,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然而,由于我们的古诗词教学理念的滞后、方法的单一,越来越多的古诗词教学课堂走进了死胡同。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建构有质量的古诗词教学课堂,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力求“简约、本真”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是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文记诵的“过程”。

然而如今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常常变成了文言词句与语法章法的分析课,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师生双方的疲惫,即古诗文“有言而无文”;而当教师积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时,教学又往往流于空疏浮泛乃至花哨,最终直接导致学生文言水平的迅速下滑。这促使我们必须使古诗词教学课堂回归本真。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节奏。节奏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的现象。一首诗中各句诗的节奏相同或大体相同,读起来就会产生一种畅通感和舒适感。古诗词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或“二/二/二/一”的形式,五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三”或“二/一/二”的形式。

其次,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注意语调、声调。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重读则要体现在诗句的关键字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词语上。

再次,要理解诗文的内涵。由于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所以对于重点字词字形、字义的了解,也至关重要。如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十二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石灰吟》和《墨梅》,前一首的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和后一首的“只留清气满乾坤”往往有学生混淆。教师引导学生对“留”“流”加以理解,学生很快就牢牢记住了这两个字包含的深刻内涵,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把握得更加精准。

最后,读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情感的投入。每首古诗词的感情基调是不一样的,或昂扬激越或低沉悲凉,或痛心悲愤或恬淡宁静。一般来说,平声流畅舒缓,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情感的波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读的环节,让文字符号转为可感声音形象,读出感情,最后主客体感情互为交融,完成情感教育。

二、力求“高效、趣味”

在有效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中,教师首先要有求真务实的古诗词教学观,紧扣文本,着眼学生的能力发展与兴趣培养,追求教学目标的简明、教学环节的简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过程的有趣。唯有如此,古诗词课堂教学才能高效,教师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作用才得以突显。

首先,教师应找准切入点。例如,在教授《渔歌子》这首词时,教师就可以以“不须归”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悟意境,体会情感,使学生很快感悟出张志和“不须归”不仅仅因为景色优美,垂钓悠闲自在,还因为他看破官场,完成了教学目标的突破。

其次,教师应多找兴趣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保证学习热情的基础,小学生的学习颇受情绪兴趣的影响。情绪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寓教于乐,共同参与古诗词意义的发现和创造对满足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有重要意义。“兴趣点”的价值在于可以营造学习主体接受心理节奏的起落跌宕,可以影响古诗文教学的整体节奏、氛围、效果。为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教师要做一位法力无边的魔法师,去升华学生的联想。例如,教学于谦《石灰吟》时,可先讲述于谦的生平及“两袖清风”的古诗,这样既便于学生对诗人借石灰表达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磨炼、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的理解,又大大增强学生学诗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想象。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潭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江南垂钓图啊!教学时,主要应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描写了什么?诗人又是抓住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集于一幅画上的?先让学生们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清新的江南春景图,再让学生们动手把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画出来:远处是树木葱郁的西塞山,山前是飞舞的白鹭。深红、浅红的桃花乘着江流慢慢逝去,而流水中的鳜鱼又是那样的肥美。青的箬笠,绿的蓑衣……然后让学生相互比较讨论,说说自己的创意。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力求“魅力、和谐”

古诗词把融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于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建构有质量的古诗词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智慧和一定的教学技艺。“吟诵”这一古代童蒙教育的优良传统,不失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何为吟诵?“吟诵”介于“唱歌”和“朗读”之间,是过去读书人人人皆会的东西,它实际上也是人人不学而会的东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来了兴致会不依曲谱自编自唱,这便是吟唱。念书时为了省力气,将有些字拖点腔,读得有韵律一些,便是吟诵。它的法则只有一条:依字行腔,即字的四声分明,仄声字念得短,而平声字可拖得长。至于腔的长短,韵律的组合,吟诵者可根据作品的内容与自己的情感随意调整。然而离我们最近的“吟诵”随着百年前私塾的废除濒临失传。好在经过吟诵爱好者对中国最后一代会吟诵的老先生的录音采集,并同时开展对吟诵的整理、修复、研究和宣传,“吟诵”又渐渐复苏。

笔者有幸学习了吟诵,在近两年的学习中,也尝试将吟诵带进古诗词教学课堂。经过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吟诵确实是高效的学习方法,用这种方法,不仅记得牢,而且理解得深。很多诗词,我们可能背诵很多遍都记不住,但是通过吟诵,却能快速、牢固地记住。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学生对曹操写的《短歌行》的识记。初次接触《短歌行》学生因要背出它而感到惶恐,于是笔者尝试用吟诵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就像学唱歌一样,学生被抑扬顿挫的吟诵音韵深深吸引,多半学生不到一节课就能熟练地吟诵《短歌行》了。更奇妙的是,时隔半年之久,一次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学生竟对吟诵过的每一首诗词依然熟记于心。

当然吟诵的价值不仅于此,吟诵还是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吟诵里面,包含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无处不渗透着中国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吟诵的方法,以及经过吟诵以后的诗文内容,都把中国文化的精神本质表现出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学习吟诵,不仅能促使古诗词教学课堂更加扎实有效,学生徜徉在有吟诵魅力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中,他们的人生也必将变得诗意幸福。

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的古诗词,在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性情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深感传统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身为教者,我们应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结合教学现状,探寻更有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让古诗词成为学生重要而丰富的精神资源。

猜你喜欢

节奏古诗词情感
花有自己的节奏
踏青古诗词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YOUNG·节奏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