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奥斯卡: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之军工
2017-05-06
2012年首届《科技盛典》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评选,一场没有证书和奖杯的评选,主题是“创新改变中国”。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团队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蛟龙号”团队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多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
航母与舰载机团队
“辽宁舰”正式入列,表示它已从一件产品转变为一艘战舰。这标志着中国海军航母作战训练基础工作全面启动,中国国防科技和工业水平的提高。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任务团队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是继美国、俄罗斯、欧洲之后,全球第4大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的北斗卫早导实现自创新,完成了对亚太地区全覆盖的展目标。
2012运8系列飞机、空警-200欧阳绍修/总设计师
2012年4月,中俄联合举行海上军事演习,我国自-主研发的空警200预警机,首次亮相就备受关注。通过-海空一体化军事演习,展示出中国海军远程精确打击的新战法。空警200预警机,通过探测、预警和指挥引导,称为战机编队的神经中枢。预警机是最具神秘色彩的特种飞机,雷达系统与飞机的结合,让它具备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功能,被喻为移动的空中指挥部。在战场上,谁拥有了预警机,谁就有可能拥有更多的主动权。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出动的预警机,就指挥控制了9万多架次的飞机行动,平均每天指挥2240架次。2003年5月,身为运-8飞机总设计师的欧阳绍修,承担起中国预警机空警200的研制任务,对自己一手打造的运-8飞机,进行了80%的大改进,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的7项第一。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满足了我国对国产电子战特种飞机平台的渴求,同时还带动了国内航空制造技术水平的稳步提升,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自主研制预警机的国家。
2012歼10双座、枭龙飞机杨伟/总设计师
在我国大西南的一条跑道上,每一架新型战机的起飞,都注定要在中国航空史上,留下精彩的印记。30年前的追梦少年,在这里成长为系列名机的总设计师,他就是杨伟,歼10双座战斗机、教练机多个型号的总设计师。歼10等战机的问世,实现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战机的跨越,更创造了系列化发展和大批装备部队的神话。这一神话的背后,是一套精益设计、敏捷管理的创新体系。杨伟带领他的团队,在致力于新机型研制的同时,还打造了一套改变工业设计和生产模式的研发团队。在这套系统的支持下,设计图纸已不再是简单的点和线,而是以三维的形式,更加准确和直观地呈现出来,从部件设计、产品生产到集中装配全过程一览无遗,还能通过仿真设计,在产品投入生产前及早发现其设计上的缺陷。歼10等系列先进战机的出现,为我国从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产品和技术支撑。杨伟和他的团队,凭借自主创新的研发体系,提升了中国空军的新高度。
2013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研制团队
颁奖辞
他们成功突破了飞船控制组合体姿态、飞船绕飞等关键核心技术,圆满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型飞行,标志着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完美收官,对于我国全面掌握空间交会技术、突破航天员中长期在轨驻留技术、加快推进空间站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这是中国人从未上过的一堂课,因为它的授课老师远在300公里之外的太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更激发了人们对于太空的好奇心。在长达40分钟的授课中,信号稳定,从未间断,显示出我国在航天领域上的强大能力。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航天员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倾注着无数航天人背后多年来的默默付出。2013年神十飞天,是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次应用型飛行,再次验证了我国在航天员和航天物质等方面的天地往返运输能力,为建造中国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也给中国人登上太空的第一个10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2013嫦娥三号任务研制团队
颁奖辞:
他们是中国航天梦的践行者,他们创造了中国航天器首次软着陆地外天地和巡视勘察的奇迹,在国际上首次实施着陆器与月球车的联合探测,实现在月球上巡天观地测月的科学探测任务,使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第3个成功软着陆月球的国家,而且开启了许多国际上从未有过的科学探测研究。
这是一个流传千年的传说,无数人为之魂牵梦绕。2013年12月,当嫦娥三号奔向太空,将中国的月免放归月宫的时候,这个古老的传说,终于变成了现实。玉免是中国第一个上外星巡视的机器人,能够全方位观察,看清月球表面的环境和障碍,能够感知识别,计算最佳行程,规划巡视的具体路线,能够绕过障碍物或者攀爬上去。在月球的90天里,玉免将会探测月球上的岩石样本,并把分析结果反馈到地球。
2013歼-15孙聪/总设计师
颁奖辞
他是我国新一代战斗机研制的领军人物,他带领团队自主创新,完成了舰载机的研制和机舰适配系列试验。推动了我国海军航空武器的升级发展,实现国产战斗机由陆基走向海基的历史性跨越,为我国蓝水海军的建设再立新功。
在无数次的起起落落中,这是一次标志性的起飞。当一架固定翼战机,满负荷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跃上蓝天的那一刻起,就标志着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威慑力量。它叫“飞鲨”,在我国战斗机制造领域,它注定是一次跨时代的标志。它的问世,让我国的航母真正出征海洋,它就是我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一15飞机,赋予“飞鲨”生命的人,就是我国第一代舰载饥总设计师孙聪。在我国舰载机领域,一直是一个空白,如何设计出中国自己的舰载机,是几代航空人的梦想。孙聪是十多种战斗机型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设计任务,而舰载机的研制,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跨越。
2013空警-2000陆军/总设计师
颁奖辞
预警机是国防千里眼,国外一直对中国严密封锁相关技术和设备,他带领团队在资料短缺、经验空白的条件下,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架大型预警机空警2000预警机,实现了国产预警机零的突破。
一架背着大蘑菇的飞机在海陆空之间编织起了一张绵密的信息之网。没有参考图纸,没有技术指导,只有国际上对预警机技术的全面封锁,37岁就成为我国预警机团队总设计师的陆军,面对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别人十多年完成的事,他们必须在5年内完成,别人是反复试验慢慢摸索,他们必须一步到位,跨入世界先进水平,研制过程不允许有大的反复,一路的坎坷沒有阻挡他们要为中国造出世界最好预警机的信心。2009年国庆阅兵,空警-2000预警机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刻陆军带领团队向世界宣布:中国拥有了技术一流的预警机。他们创造了中国预警机的奇迹,同时也在定义着世界预警机的未来。
2015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研制团队
颁奖辞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国科学家对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做出的又一贡献,再次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智慧。
不知不觉,我们似乎已经被一张无形的网罩在了其中,这张网就是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它在为我们带来一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美国研发的GPS系统,曾一度垄断了全球90%以上的卫星定位服务。2012年,经过两代北斗人的努力,我国的北斗系统,终于在亚太地区实现了导航。然而要想赶在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新一代北斗人,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于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作为卫星系统总体单位,联合作为载荷总体单位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9所,广泛吸纳中国电科18所、中科院电子所、武汉物数所、空间中心、国防科技大学等全国30多个科研单位的优势力量,迅速组建成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团队。
2015新一代运载火箭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团队
颁奖辞
十年磨一剑,
箭动九霄。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进入绿色环保的新时代,中国人迈向太空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定、有力。
推动长征六号完成太空首秀的,正是我国自主研发的120吨和18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中国搞载人航天、空间站、探月工程,都需要大推力的火箭。把一些重型设备发射到外太空,使用常规发动机,长征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只有9.2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则能把长征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提高到25吨。这种发动机,采用高压补燃循环技术,就好比我们把汽车的尾气收集起来,送回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在燃料相同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火箭发动机的效率。还将常规发动机剧毒的推进剂替换成了清洁环保的液氧和煤油。过去,世界上只有前苏联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从1985年开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团队就一直在这个领域里进行探索,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关系到中国航天的未来。航天的舞台有多大,取决于运载火箭的能力大小。运载火箭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发动机的推力大小。整个团队都面临巨大的压力。经过十多年的艰难探索,攻克了80多项核心和关键技术难关,液氧煤油发动机团队终于取得突破。
2015“华龙一号”邢继/总设计师
颁奖辞
邢继和他的团队从一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出发,让中国核电的安全性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也让我国成为世界第四个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国家。
几次重大的核泄漏事件,人们一次又一次看到了核电令人恐惧的一面,中国和所有曾经或正处在发展时期的国家一样,急需清洁能源,核电成了必然的选择,邢继也必须要直面所有的质疑。刚刚完成第二代核电自主设计的邢继和他的同事们,马上开始第三代也就是世界最先进核电站“华龙一号”的设计。“华龙一号”的安全壳,不仅能够把所有的安全隐患包裹在内,还要能够抵御来自地震、洪水甚至巨大外力的冲击,这些设计都必须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最安全标准。2014年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顺利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评估,达到世界核电最高安全级别。同时,中国已经和巴基斯坦、阿根廷、英国等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华龙一号”让中国核电走向了世界。
2015武直-10、武直-19吴希明/总设计师
颁奖辞
一树之高,利剑出鞘。武直-10,捍卫和平的国之重器,跨越了一个时代,托起了中国直升机工业走向世界的希望,开创了中国武装直升机的新纪元。
2015年,组成阅兵式上“70”的直-10和直-19,而赋予它们生命的,就是中航工业直升机所总设计师吴希明。武装直升机因为机动性好、隐蔽性强、杀伤力惊人,因此被称为“树梢杀手”。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坦克为王的作战模式,它像一只凶猛的战鹰,在战场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国家,想要研制的武装直升机,必须把美国和意大利两种世界最先进的武装直升机的优点集于一身,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武装直升机,这是摆在所有航空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吴希明挑起了这个重担。由于国外技术的全面封锁,吴希明带领着他的团队,从方案的设计、试制、验证,到方案推倒,再重新设计。2012年武直-10横空出世。而今,“霹雳火”骄傲地翱翔在蓝天上,守护着祖国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