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五年我国大学教学研究的热点与趋势
2017-05-06张新培
收稿日期:2016-10-17
作者简介:张新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上海/201620)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中国情境下大学生国际化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16YB042)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使用Cite Space绘制近十五年国内大学教学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热点集中于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等关键问题。“人才培养”节点揭示大学教师、教学效果和本科教育的内在联系;“教学质量”节点揭示偏重通过教学评估等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改革”节点揭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关联。研究呈现出国家政策导向下深化教学改革、改革教学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关注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大学教学;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知识图谱
创新驱动背景下,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迫切需要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关注大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关键议题。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近15年的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大学教学研究的知识图谱,通过定量数据客观和直观地展现我国大学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以期为国内大学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发展活动提供客观有效的借鉴和决策依据。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以近15年国内大学教学研究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研究领域设定为“高等教育”,来源类别为“CSSCI期刊”,以检索式“主题=教学并含大学,入库时间=2000-2014年”,检索到5236条记录,剔除无效文献(如大学教学投稿须知等),最终使用4504条记录(下载时间为2015年10月5日)。将相关数据文档导入CiteSpace3.9.R13,进行时区分割(Time Slicing)和阈值选择。研究对象的时间跨度为15年,单个时间分区为1年,共有15个时间分区。最后,运行软件并生成知识图谱。知识图谱集成了科学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技术等领域的理论思想,将某一领域的大量文献资料转化为可视化图像,以形象地显示某领域知识的发展进程及其结构关系。作为一种适用性强的知识网络分析方法,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的学术文献知识图谱成为信息分析中独具特色的途径。[1]
二、大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情况
载文数量方面,自2000年开始,教学研究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论文数量逐年递升;2008年后呈现出研究热潮,2008-2014年发文量占十五年总量的75.6%。2012年3月教育部出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针对制约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30条措施。质量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也体现了政府对教育改革方向的期许。随后,多数学者对大学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2012年后发文量再创新高,2012-2014年发文量占十五年总量的38.4%。
图1大学教学研究论文数量的时间分布
发表大学教学论文数量居前十位的机构有北京师范大学(151)、南京大学(147)、清华大学(136)、浙江大学(126)、华中科技大学(121)、北京大学(86)、华中师范大学(72)、华东师范大学(64)和中国人民大学(61),这十所学校作为中国著名且具有教育学研究优势的机构,对大学教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关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数量5篇以上的研究者有40位,他们在大学教学研究方面有较高的产出。
论文的学术影响方面,有6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00次,引起了大学教学相关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赵洪2006年发表的《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近10年被引用370次,他提出研究性教学以实践问题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问题解决、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2]2009年别敦荣发表的《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共被引用178次,提出教学方法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可从大学政策制度、教师和学生意愿以及相关教学条件等方面创新大学教学方法。[3]蓝江桥2003年发表的《中美两国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比较与思考》被引用149次,提出现代大学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应突出现代大学教学的特点,注重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4]刘献君2007年发表的《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被引用117次,提出教学服务型大学以本科教学为主,根据条件和需要适度进行研究生教育。[5]蔡敏2006年发表的《美国著名大学教学评价的内容特征》被引用101次,提出教学评价是提升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确定评价内容是实施教学评价的关键环节。[6]除此之外,桑新民、王玉衡、王建华、项贤明等学者也发表了有影响、有价值的大学教学研究论文,他们的一些思想观点也有较高被引率。
·课程与教学·近十五年我国大学教学研究的热点与趋势
三、基于关键词共现的大学教学研究热点
2000-2014年间大学教学研究相关文献中出现两次以上的关键词有485个,出现10次以上的有207个,出现35次以上的有40个,出现50次以上的有23个。通过节点的大小可以发现热门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可以揭示研究热点。依据每个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及其知识图谱节点的大小,可看出,近年来大学教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研究型大学、大学教师、本科教育等方面。
(一)分析“人才培养”节点
“人才培养”是最大的节点,关键词节点知识图谱表明,人才培养与相关节点组成了网络体系,其中,大学教师、教学效果和本科教育三个关键词具有较高的中心性,也是人才培养领域探讨最多的内容。研究者关注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注重教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提升教学效果成为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点。周光礼认为,教师的发展包括学术发展和教学发展,教师评价应当充分考虑教学学术能力。[7]陆根书提出,教师围绕教学与研究展开学术工作,随着资历的提高,学术活动逐渐转向以研究为主,应鼓励资历深的教师更多参与教学。[8]李宝斌提出,从学生的视角来看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是教师教学投入不足,教师则认为是评价重心、评价导向出现了偏误。[9]廖明提出,提高传授知识的价值性、授课有激情、有效与学生互动和思路清晰等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10]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正影响着我国本科教育,应遵循学生身心规律,激發学生求知潜能,重视学生主体地位。[11]以上研究充分体现了大学人才培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研究者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认识逐渐深化和理性,更加关注处于核心地位的学习者。
(二)分析“教学质量”节点
“教学质量”节点图谱揭示偏重通过教学评估等促进教学质量提升。随着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和学校定位的变化,教学质量标准也应当及时调整,不能够一成不变。当前的教学现状难以满足二十一世纪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这使得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王义遒提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社会风气浮躁、生均教育资源不足、高水平师资短缺、学校办学定位不清晰等。[12]当前,制定科学、系统和可操作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海生认为,确定目标、建立教学质量标准、统计与测量、评价与反馈、适当调控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而教学评估是教学质量保障的中心工作。[13]教学评估成为一种精致和系统的管理手段,以培养目标反观教学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提升教学质量。马万华提出,建立多元的适合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评估体系,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评估。[14]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确保教学基本质量发挥了一定作用,侧重对办学条件等硬件指标的考察,对相关的软因素、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关注度不够。从已有研究看出,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优化及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需要从稳定招生规模、增加经费投入、明确办学定位、确定培养方案、推进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能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 分析“教学改革”节点
“教学改革”节点图谱揭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关联。胡建华提出,教学改革始终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15]以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教育等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学校多从专业设置、学分制、选修制、教学管理制度等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着手改革, 重点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更新和改变,以期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其中课程改革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吴刚平提出,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刚性课程框架制约,课程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客观上制约了教学改革的进展,甚至消解了教学改革的努力。[16]李延保提出,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研究学习规律,是当前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新趋势。[17]可以看出,教学改革依赖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符合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建构知识和培养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四、基于关键词时区视图的研究趋势及其特征
利用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时区视图,可发现热点主题的交互关系及发展动态,以此为依据,可以探讨大学教学研究的趋势及其演进特征。
(一)国家政策导向下深化教学改革(2000-2005年)
随着高等学校扩招,大学教学质量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1998年教育部制定《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提出世纪之交切实落实教学在学校的中心地位。《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以培养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推动教学改革纵深发展。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引发了学术领域对大学教学问题的研讨。顾明远提出,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教学改革中,课程教材改革是核心,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教育观念转变是先导。[18]许多学者研究国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方案,对中国的大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蒋凯认为,中美高等教育交流对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管理体制变革等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美国经验只是作为外因起作用,并不是根本动因。[19]吴爱华提出,欧洲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体现出在学校管理和课程计划方面给予高等学校更多自主权、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增加及社会参与教学改革方面的趋势。[20]世纪之初对大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保障和教学评估的理论研讨,使得高校更加关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为新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二)改革教学促进创新人才培养(2006-2010年)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者认为,当前我国创新人才匮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够通过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以教师教学为抓手,建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国际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体系成为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吴松强认为,应当从创新人才的人格特质、能力结构、支持措施、培养模式和方法的角度进行创新人才的研究。[21]瞿振元通过67名年轻院士的高等教育经历分析得出,各类高校都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国家重点建设高校更为突出。[22]李培根提出,需要正确理解创新人才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在不同层次教育系统、学科、外部系统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创造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软环境和良好的创新教育生态。[23]可以看出,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而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摄取、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环节,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三)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2011-2014年)
大学的职能涵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教师发展是实现大学职能目标的关键要素。为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人格养成的发展过程,大学从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都在进行着全方位的变革,这必然要求教师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也随之得到发展。钟秉林提出,近年来,社会公众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基础在于教师队伍及教师的发展。而当前教师发展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引进轻培养、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弱、有效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和制度保障措施待完善等问题。[24]面临这些问题,许多大学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任务以制度建制的形式加以规范和传承,建立教学发展中心;把教学发展提升到学校层面,构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平台,培育关注教学的校园文化。高捷提出,教学发展中心以促成改善教学的行动为目的,通过教师在观念与行为上的变化,使课堂发生变化,进而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25]邬大光提出,教学文化是教师发展的根基,要达到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目标,使其成为有效的教师发展和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需要重视大学教学文化、体现办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无功利心。[26]为促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学者研究了国外知名大学的教学发展中心,以密西根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哈佛大學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斯坦福大学教学与学习中心、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为典型代表,探讨其教学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实践举措,这为我国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学生处于学校发展中心地位的文化环境尚未形成,对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行合理引导和提供有价值帮助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使得已有研究对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探讨较多,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关注度还不够,对学生学习的研究成为大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叶信治认为,我国大学生由于处于教学过程的边缘位置,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投入不足。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学习不足和做中学机会欠缺,致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7]学生呈现出多元化和异质化趋势,而大学课程和教学方法等没有对此及时回应。[28]刘献君也提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全面提升。[29]张德江提出,突出以人为本的质量观,重视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产出及效果,把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放在学生身上。[30]可以看出,当前的教学范式变革逐渐呈现出“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趋势,研究者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研究,探討学生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研究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机制,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论与讨论
大学教学研究与新世纪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需求紧密相关,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使命一脉相承。对大学教学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内容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对关键词及其研究热点做进一步挖掘,发现近十五年来大学教学研究的主题聚焦于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等议题,学者对当前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改革的时代迫切性都产生了集体认同。“人才培养”节点图谱揭示大学教师、教学效果和本科教育的内在联系,“教学质量”节点图谱揭示偏重通过教学评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改革”节点图谱揭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关联。进行关键词时区视图分析,发现大学教学研究的演进特征。从二十一世纪伊始国家政策导向下的大学教学改革,关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摸索,到近年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关注学习效果的人文关怀,可以窥视十五年来大学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提升质量成为贯穿大学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总之,本文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初步揭示了十五年来我国大学教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基于此,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深化大学教学研究,相关建议如下:一是分层次分类型对大学教学进行研究,加强对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层次学生及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学的研究,关注大学教学的多元化和特色化发展。虽然有大量的关于教学的理论探讨,但实践中的大学教学仍然存在巨大的创新空间。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科特色、课程目标、教师水平和学生素质等,凝练成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学科培养要求、有独特性和竞争力的特色化教学,凸显教学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二是加强对大学教学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都是大学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研究难点。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更好地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增加教学投入,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涉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多层次的复杂关系,在教师开展创新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活动之外,需要外部合理的教学评价制度和教学文化氛围的支持。后续需要加强大学教学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大学教学制度生成的内在逻辑、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合理路径、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及其相应的教学方式变革、适宜教学发展的外部制度及文化环境支持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从而深层次解决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Chen C.CiteSpace: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2]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3]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8):95-101.
[4]蓝江桥.中美两国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3(3):96-100.
[5]刘献君.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J].教育研究,2007(7):31-35.
[6]蔡敏.美国著名大学教学评价的内容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06(6):25-28.
[7]周光礼.教学学术能力: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的新框架[J].教育研究,2013(8):37-46.
[8]陆根书,等.大学教师的学术工作: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0(6):38-44.
[9]李宝斌.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师评价维度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8):65-67.
[10]廖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基于学生教学质量观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12(6):61-65.
[11]陈新忠.“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实践误区及引导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57-62.
[12]王义遒.对当前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些看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8(3):4-14.
[13]高海生.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6(10):89-92.
[14]马万华.扩招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状况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2(9):69-74.
[15]胡建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30年[J].教育研究,2008(10):11-20.
[16]吴刚平.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J].教育研究,2002(9):61-66.
[17]李延保.我国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新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13(7):19-22.
[18]顾明远.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及教育观念的转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2):129-133.
[19]蒋凯,陈学飞.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与中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1(1):53-62.
[20]吴爱华.欧洲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二十年[J].中国大学教学,2005(2):61-64.
[21]吴松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及理论阐释[J].现代教育管理,2010(4):68-70.
[22]瞿振元.高校如何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J].中国高教研究,2008(2):7-11.
[23]李培根.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之我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8(5):20-21-38.
[24]钟秉林.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教师发展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4-6.
[25]高捷.建设教学发展中心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13(6):27-29.
[26]邬大光.教学文化:大学教师发展的根基[J].中国高等教育,2013(8):34-36.
[27]叶信治.从美国大学教学特点看我国大学教学盲点[J].高等教育研究,2011(11):68-74.
[28]鲍威.未完成的转型——普及化阶段首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1):27-44.
[29]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30]张德江.注重学习产出重视学生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1(8):76-79.
(责任编辑陈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