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刍议
2017-05-05郭文剑
郭文剑
【摘要】CIPP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这四个评价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发现课程教学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借鉴。本文主要分析CIPP评价模式的主要内容,并且不断解剖目前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使得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更加完善。
【关键词】CIPP评价模式 高职教育 课程评价 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40-03
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因此课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而CIPP评价模式可以通过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和分析,有助于帮助人们了解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不足,所以可以充分利用CIPP评价模式的作用使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得到有效的指引,了解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从而使学校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使学生得到更好地工作发展。
1.CIPP评价模式简介
CIPP评价模式实际指的是决策改良或者导向评价模式,是美国知名学者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所提出,此模式主要包含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和结果(Product)这四个评价因素组成。其中背景评价主要是指方案开发的必要性进行评价,为人们提供进行决策的指导;输入评价主要是指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为进行决策执行提供服务;过程评价主要是指对方案的执行工程进行监督,旨在提高实施过程的效率;结果评价主要是指对方案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价,为再次进行决策提供服务。
2.当前我国高职课程评价改革和发展走向
2.1 注重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评价
不管是高等学校所设立的三级精品课程,还是高职院校基于各种先进教学理念而实施的教学改革,在课程评价的时候,常常需要在评价课程效果的基础上,增加对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方案、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评价。而且对于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使用不同的方式实施针对性的评价,使课程的具体效果得以完整显示。
2.2 注重对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逐渐弃用以往以笔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而是使用更加全面的综合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不仅灵活使用各种评价方法,还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类型的具体情况,使用集调查、口试、笔试、访谈、作品等一体的评价方式,全面审核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效率。
2.3 注重发挥学生、老师、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逐渐改变以往评价主体过于简单地问题,经过改革评价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社会参与课程评价的热情,并且为建设学生、老师、社会于一体的多方面课程评价机制,使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得到全面的评价,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不仅也可以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也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
3.CIPP评价模式能为高职课程评价改革提供有效借鉴
3.1 课程开发准备阶段,了解课程开展的必要性
背景评价主要是对课程目标进行有效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评价对象,比如师生、教学方案、教学活动等方面的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准确判断,使课程目标的缺点和优点进行评价。背景评价的常用方法为:评价检测、实地调查、深入访谈、文献搜集等。其主要关注课程目标的内容是什么,对提高教学效率有什么作用;课程目标的侧重点是什么,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带来什么帮助;开设课程是否存在必要性等。通过背景评价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决定是否需要增加某门课程,对进行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
3.2 课程方案设计阶段。了解课程方案的合理性
输入评价可以有效评价课程方案的可行性,即课程方案的条件、发展前景、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方案的优势所在,为人们选择最佳方案提供借鉴。输入评价的常用方法为:比较分析、实地调查、深入访谈、文献搜集等[1]。同时其关注点在于课程标准是否合理;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是否相适应;课程结构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课程资源是否可以满足教学方案的要求等。通过输入评价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确定某门课程的优点,对顺利进行课程教学具有巨大的影响。
3.3 课程组织实施阶段,了解课程运行的实效性
过程评价主要是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即经过对课程实施进行记录、监督、和总结,进行了解各项活动的情况,从而获得课程实施的具体信息,并且发现其中的问题和原因,为课程方案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帮助。过程评价的常用方法为:实地调查、深入交流、文献搜集、跟踪听课等[2]。同时其关注点在于老师对教学方案的应用情况;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等,可以有效显示教学的具体情况,从而不断进行修改,完成课程教学的目标。
3.4 课程结果检验阶段,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
结果评价就是对课程实施的成效进行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将课程实施的成效和既定的目标进行对比,了解其中的差异,从而可以准确评定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课程方案的继续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结果评价所使用的方法为通过学生评价、老师评价、社会评价等方法进行评定课程实施的方法。因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对象为学生,所以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率、专业技能、知识水平等情况当作结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并且也需要考虑学生的就业率、职业发展等情况,使课程的质量得到准确的评估。
4.CIPP評价模式在高职课程评价机制建设中的应用
4.1 高职课程的背景评价,为课程是否开设提供借鉴
高职课程背景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期望、课程来源、课程效果这几个指标,本次研究进行分析“课程开设是否具有必要性”这一核心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为课程开发提供有效根据。比如通过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所需要开设的课程对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是否有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是否是可以进行取代的;对课程目标进行评价,可以了解课程目标和专业的发展目标是否存在共同点,并且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业要求和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所设置的课程目标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这些方面的评价和分析,可以进行确定该门课程是否有开设的必要,使学生得以高效率地学习。
4.2 高职课程的方案评价,为了解课程方案内容的有效性
高职课程方案评价包含课程资源、课程要素、课程结构、课程规划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指引,可以为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借鉴。比如通过对课程规划的评价,可以了解高职院校是否按照课程目标进行操作;对课程要素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是否有增加新的知识和技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是否有帮助。对课程资源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进行创新;对课程结构的评价,可以了解职业教育对学生成长是否有作用,并且进行确定课程实施是否存在模块化课程结构等。经过对课程方案的评价,可以为学生的成长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
4.3 高职课程的过程评价,了解课程教学的效率
高职课程过程评价包含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这两个方面,需要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活动进行监督,了解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信息,从而找出存在的方法。比如在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进行了解老师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作用等。另外在进行评价学生学习的时候,需要进行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学习计划是否完善,是否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需要进行确定学生是否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良好患者,是否可以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等。这些方面的评价,可以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从而进行确定课程过程的有效性。
4.4 高职课程的结果评价,了解课程教学的效率
对课程结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课程教学的具体成效,其评价的主要根据是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在对课程结果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重点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本专业所要求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以及文化素养等。同时可以通过学生评价、老师评价、社会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确定所使用的课程教学是否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对课程结果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进行注意需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对比,了解课程实施结果和专业培养目标是否存在差距。如果出现较大的差距,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弥补,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
5.结语
目前CIPP评价模式正在逐渐进入高职院校教学当中,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其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评价过程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的参与、评价的价值不够明显等,但它可以有效地继承了泰勒的目标评价模的优点,并且弥补了缺陷,使评价更加全面和专业,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同时CIPP评价模式通过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这几个环节,全面地评价课程实施的全部过程,使得高职课程评价得以更加中肯。而且在全面的评价当中,可以快速发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琴.CIPP评价模式在高职项目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5):152-153.
[2]一帆.教育评价的CIPP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6(01):859-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