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原因及对策

2017-05-05刘强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对策

【摘要】大学生逃课现象在当代社会是一种普遍现象。调查研究发现,大约有65%的大学生存在逃课现象,有5%的学生经常性逃课。要解决逃课问题,根本在于要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愿回归课堂。本文以心理学角度对其逃课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对应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逃课 心理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08-02

大学生逃课在当代社会是一种普遍现象,高职高专的学生也不可避免。甚至会更为严重。对于逃课现象,教育部门主要从政策、制度、规定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很少从心理层面对其进行解析。本文认为,解决逃课现象的根本在于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由被动便主动,从而热爱学习、喜欢上课。

一、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原因分析

(1)高中与大学时代管理模式的不同造成的心理落差。

在高中时代,学生的主要活动方式为高压状态下的学习;步入大学,书本知识的学习知识其中的一个方面,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相比于高中时代,学习方式较自由、更灵活多样。学习成绩好与坏不再是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让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容易造成新生适应问题,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以至于逃课。

(2)与父母及教师关系的疏远

1)高中时代生活在家乡,而大学生活一般会远离父母。心理上的不成熟会造就大学生在做决定时会产生“考虑不全面、感情用事,想学就学,不学也无所谓,反正我的行为我负责”的思想。2)大学的师生关系教高中时期,关系更疏远、更僵硬。大学时代科任教师只会在上课时间与学生见面,教与学的关系多于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以上两种关系的疏远都会造成学生对课堂缺乏兴趣。

(3)大学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学生的逃课。

“60分万岁”代表了很多当代大学生的新生。60分与100分,最后都能够毕业。而且大学考试知识往往是平时上课时的笔记,很多情况下临考试之前老师会对考试内容进行重点复习。很多学生会通过考试时的“突击、作弊”来应对。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主动学习的能力降低,逃课现象就越发严重。

(4)大学教师授课水平的差异

调查中显示,30%多的学生认为教授讲的知识过快过难,40%多的同学认为助教讲的偏易,学生认为大学教师授课“照本宣科”的比例达39%,教授与助教上课的逃课率明显高于讲师授课的逃课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為此,就要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考虑授课知识的内容与学生接受水平之间的关系。太易与太难都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从而造成逃课现象。

(5)缺乏学习动力,导致逃课。

造成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有很多。1)所选学校或专业不是自己所喜欢的;2)思想认知的问题,认为读大学就是混个文凭;3)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不是为自己学的,是为父母学的,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本身并不想上学;4)当代社会存在太多的物质诱惑;5)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好成绩不如硬关系;6)个性心理作怪,认为逃课很时髦等等,学习没动力,上课无心力。

(6)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马加爵事件”、“大学生投毒事件”等等问题比比皆是。同一班级的学生来自天南海北,文化差异、贫富差距都会让同学之间产生攀比心、自傲、自卑等心理。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可能自律性差一些,不认为读书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道路,逃课现象会更明显。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可能依靠兼职来完成学业,不可避免会发生逃课现象。心理自卑的学生看到逃课的学生也会毕业,难免会产生读书无用论。

二、避免学生逃课的应对措施

(一)备“学生”。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The Yerks_DobsonLaw)表明,操作与激动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操作的难易和情绪的高低而发生变化。操作困难的代数问题的最佳状态,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操作初步算术技能的高峰处于中等水平;操作简单反应的高峰,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这说明,学习内容越困难,学内容越困难,学习效果越容易受到较高激动水平的干扰。如高度愤怒或过分高兴时,解答难题的效果不佳,简单地操作高度的激动水平效果较佳;而一般操作,适宜于中等激动水平。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上好一门专业课,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应该“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是不同的。教师教授的知识要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高发区。新生的适应、就业的压力、恋爱的困扰等等产生的焦虑、抑郁,要及时地进行疏导。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开展对身心有益的活动。

(三)加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大学生逃课的心理机制来看,课堂知识乏味是造成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首先学校要采取奖惩措施,能够促使授课教师把重心放在教育教学上。其次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创新,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学生逃课根在心理。应该从“心”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大学不是知识的终点,而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起点。

参考文献:

[1]孙序.“逃课门”事件引发的教育管理思考[N].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2]杜志丽.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原因及对策[N].新余高专学报,2005(8).

[3]毛宗良.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

[4]陶积德、冯社洪.浅析大学生逃课的主观因素与辅导员思政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

作者简介:

刘强(1986-),男,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一直从事心理学方面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大学生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