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探析

2017-05-05曹余露

艺术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教育

曹余露

摘 要:高校作为输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大后方,担负着文化创意产业兴衰的责任。本文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三方面做简单分析,探索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之路,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性策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以促进“中国创造”的中国梦伟大实现。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

0 前言

在21世纪,最受瞩目、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非文化创意产业莫属。全球各地都将其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两大口号,正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文化和创新的重视。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和创新实力的有利体现。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大量人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定位错位、教学方式落后、师资力量欠缺等原因导致学生质量下降,无法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满意的设计人才,与市场严重脱离,高质量、顶尖的创意人才相当匮乏,这就大大减缓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进程。[1]在此种情况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如何培养,就成为一个重要而急切的课题。

以文化、科学、创新为依据,优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为导向,明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丰富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复合型创意人才。总的来说,就是处理好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探索出对双方互惠共赢的教学模式,为两者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1 文化创意产业下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

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校艺术教育两者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个的发展离不开另一个的发展。产业需要人才,人才也需要市场。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央已经明确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高校应该不遗余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高质创意人才。在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创业人才业是不断变化的。在新的要求下,创业人才首先应该具备很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理念,只有具备这些才能有创意的萌发和实现;其次,创意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设计离不开文化,一个带有文化的设计是与众不同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可以汲取的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的设计是别人无可争锋的;最后,创意的产生和创意的实现,特别是创意的产品化通常不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需要团队的合作,一个好的创意是凝结集体智慧的作品,所以,团队合作精神对于设计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以上提到的三点,高校应该积极地改革,坚持“产学研”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中的不合理因素,为企业提供真正有用的人才。

1.1 以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为导向设定培养目标

根据资料表明,2013年全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6%,2015年增至7%,由此看來,文化产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是走向市场的,因此,高校培养设计人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输送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艺术设计的显著特点是综合性强,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方方面面。其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是在此基础上具备设计、创新、时尚、文化、合作的全方面发展人才。[2]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品化,面对的是消费者。因此,一个优秀的设计者是走在消费者前面的人,他的设计是激发消费者的需求的。高校培养设计人才目标的重点在于学生的设计能走向市场,占据文化市场的一席之地。因此,学校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设计人才,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提供后备军。

1.2 以文化、科学、创新为依据优化课程设置

艺术学学科在长期隶属于文学学科门类的背景下,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后并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文化创意产业日益发展的今天,高校的艺术设计要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就必须构建和完善自身的课程体系。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依然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类,加上辅修一些选修课,据统计。全国1600多所高校的课程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差不多的,也就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多样性的要求。为满足千变万化的市场需要,各高校应该明确其定位,抓住办学特色,找到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更多市场需要的人才。我国地大物博,有56个民族,有足够的文化积淀。全国各艺术类高校可以发挥地区优势,结合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专业设置,以此形成学科特色和专业特色。比如,新疆地区的高校可以将艺术设计与丝绸相结合,景德镇可以往陶瓷方面的设计发展。在结合地方特色后,其课堂内容要有所调整,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课题体系,为教学提高有力保障。

因地制宜,依托政府的支持,创办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课堂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分类更细化技术更专业的人才。是我国各艺术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必经之路。

1.3 以实践性教学丰富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模式要以实践性教学为主。让学生的学习从校园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高校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第一,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基地,工学结合,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生产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工作室制度:一个工作室,就好比一个虚拟的设计公司,以承接项目为依托,由导师负责,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形式,学生在工作室学习。由此可见,工作室将课程、教室、实践三者完美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3]如:广州美术学院的“工作室课题制”教学,即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工作室,将大型企业引进工作室,为学生提供项目,以项目课题的形式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综合能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第三,设计竞赛:学校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内的竞赛,或者是组织校内的比赛,让学生参与其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他们设计的积极性,激发设计的兴趣。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该校利用景德镇乐天创意集市的名气,组织学生将设计制作的陶瓷作品在这里展示并销售,了解市场,让消费者评价自己的作品,从中知道自己的不足与缺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实践性教学应该贯穿高校艺术教育的始终。无论是采取哪种形式,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且有动手能力的人才。

2 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高校艺术专业的教育提高了有效的市场指示。但由于传统教育的禁锢,目前很多高校依然无法向市场输送大量的高质量的设计人才。在高校艺术教育可以通过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这三者的改革和探索中,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丰富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加快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邬秀杰.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探析[J].艺术科技,2013(12).

[2] 卢娜.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1).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