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江南女性妆饰中的时尚设计文化

2017-05-05秦潇璇

艺术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民国

秦潇璇

摘 要:民国在中国妆饰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其在化妆品的制作与化妆造型两方面都比之前取得了质的转变与进步。化妆为近代的化妆文化奠定了物质、观念与形式美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民国;妆饰;时尚文化

“妆饰”包括了化妆、发饰和佩饰三大部分。每个时期的妆饰都与当时经济、文化、礼制、信仰、审美思想等息息相关,从“妆饰”也可以探索出一个时代的经济兴衰和文化导向。

中国的“妆饰”文化几千年来发展变化丰富,是世界上面妆、发型、发饰最丰富的国家。以发髻为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就有数百种,大抵可以分成高髻、垂髻、偏髻、平髻、环髻、丫髻、丛髻、象形髻等几大类,每一大类还可以细分出很多发髻。古代女子装饰头发的用物更是繁多,如笄、簪、钗、步摇、发钗、发钿、鸟蛇、花叶、义髻、节令饰物、角色妆饰等。面妆上,仅晚唐三十多年时间里,唇式就出现了17种之多,圆形、心形、鞍形。而最风靡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樱桃小口”是白居易家蓄养的家伎樊素,因此有“樱桃樊素口”之称。唐朝时期盛行的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慵来妆,流行的妆容也融入了各种外来文化的特色。白居易的《时世妆》一诗就描写了这种奇特的妆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就是指当时一种叫“啼妆”的妆容。千变万化的发型与装饰,都表达着历代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和渴盼。

近代中国政治风云变幻, 思想异彩纷呈, 文化和社会风俗新旧杂陈, 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社会政治的冲击、经济的推动、西式服装的引导、女性革命活动实践、欧洲侵略军和商人的大量涌入,西方的妆饰文化对中国人的审美观产生巨大影响。

1 民国化妆品综述

民国时期江南女性化妆如同今日一般,是一种比较普及的现象,化妆品进入了女性的消费日常。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黄石先生在1931年4月《妇女杂志》所载的《胭脂考》中曾写道:“政府虽然把脂粉列入奢侈品内,征收重税特捐,胭脂的销路反倒愈大愈广。连号称妇女先导的女学生,妆台手袋里,无一不有胭脂”,足以说明化妆品的普及。

当时女性所使用的化妆品有雪花粉、爽身粉、香水、护发油、胭脂、唇膏、指甲液、雪花膏等,以皮肤美白、头发润黑为目标。《申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办报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读者最多的报纸,《申报》当时刊登了大量的化妆品广告,女性使用化妆品,牙膏、香皂、雪花膏等化妆品开始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见图1,图2)

国产化妆品品牌有“谢馥春”,传统产品分“香、粉、油”三大类,其中鸭蛋粉最具代表性,可以修饰肤色,遮盖瑕疵,柔颜丽色,并且花香清雅,是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化妆品业的始祖之一。还有诞生于1898年的上海品牌,由上海家化前身——广生行创始人冯福田所創建的双妹的品牌。1915年,双妹旗下已经到拥有众多美妆与香水产品,品类非常丰富、全面。双妹的经典产品“粉嫩膏”在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斩获金奖,民国总统黎元洪亲笔为其题词——“材美工巧,尽态极妍”。当时的巴黎时尚界用“VIVE(极致)”盛赞双妹的完美。由此,“SHANGHAI VIVE”就成了双妹的另一个名字。20世纪30年代,双妹已经力压国际品牌,成为上海滩首屈一指的美妆品牌。由于百货公司的出现,同时国内输入国外的化妆品品牌,例如美国品牌林文烟、赛丝佛陀、蔻丹,法国的夜巴黎,德国的四七一一,日本的双美人等等。各种面霜的分工已经非常细致,品种齐全。(见图3,图4)

2 民国化妆造型综述

2.1 面妆

受到西方男女平权思想影响的新女性们,往往以抹掉脂粉、女扮男装来表现自己与男性一样的权利,民国时期的女性化妆代表着一种完全崭新、独立自信的新女性形象,所以民国时期面妆最大的特点是取法自然。除了影星、歌星等上镜率很高的时尚人士描重黛外,大多数普通女子基本是承明清风尚,喜爱描纤细、弯曲的长蛾眉、柳叶眉。(见图5)

民国时期为便于女子打造惹人怜爱的樱桃口,《双星》杂志还刊出其详尽的化妆法如下:“先以洋密句敷于唇上,次施以粉,再次以胭脂点于唇之内侧。其脂粉与所敷之范围,因个人口之大小而异,其大小至深浅浓淡,尤宜着意为之,则可爱之樓口即变化而出矣。口点胭脂宜有加减,上唇宜薄,下唇宜浓,点法则下唇之中央,宜粗至两侧而渐细。而一般之法,厚唇淡点,薄唇浓点。”但是后民国后期,也打破了樱桃小嘴为美唇的观念,开始依据原有唇形开始描画,颜色以浓艳的大红色为主,和当时西方崇尚的风格是同步的。

2.2 发型

脚的解放使女性妆饰出现了整体的和谐的局面,民国女子的发型在这个时期明显的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保守派”;另一种是“革新派”。前者发型上以两把头、空心髻、脑后盘髻为主;后者以单辫、双辫、学生头、烫发、东洋头为流行。少妇多蓬松垂髻,少女则长辫短发,之前体现个人家境.婚姻状况的头饰如头绳、质地不同的簪、钗等一概免除,代之以发辫缀蝴蝶结或以素雅的鲜花插髻。首先,剪发、烫发风行,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女性珠翠满头叮哨作响的头饰格局,清清爽爽、自由自在,宣告了盘髻时代在城市的结束。民国初期的清纯“女学生”形象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当时女学生常梳两种发型,一种是前额光洁,没有刘海,全部头发往后梳的样子,扎成髻。另一种是额头前面留着厚重的齐刘海,压过眉毛,头发为短直发,长度与耳朵齐平人们的化妆多以清新淡雅为主,不过分装饰。一些知识分子和名媛喜欢这种清爽的短发,刘海延续至年代末年代初,青楼中人和大家闺秀,甚至女明星,皆采用此发式。到后期上海开始风行欧美而来的烫发,所有女性都以一袭卷发,卷髻为时尚,此前的发式才在这样一种压倒性的风潮下渐渐匿迹。社会上流行卷曲的烫发,流行的式样有短波浪、长波浪等。最常见的一款要属齐肩卷发,这款发型无刘海,在头顶上将头发做三七分开,使用发蜡打理头发,最早使用火钳做卷发,而后是电烫。帽子也随着烫发的流行时兴起来,贝雷帽、小礼帽成为女性的宠儿。(见图6)

2.3 配饰

民国时期西式的流行元素大大改变了形塑了江南女性的妆饰风格,洋货店的商品因“均选自英美各国上品之物”而受到青睐,尽管其价格昂贵消费进口商品依旧在女性中相习为风,她们所佩戴的胸花,胸针,钮扣,绸缎,丝巾,手帕,蕾丝花边和蕾丝洋伞等等配饰,都有洋货消费的印记。太阳伞、手表、手提袋、钱袋眼镜、围巾都成了民国时期江南女性不可或缺的配件,既有实用价值,更增添服装的整体美感。以珍珠项链为例,30年代起,在贵重的钻石项链成为主流配饰之前,以珍珠为主要材质,并且组合为各式花形的项链是许多名媛阔太必不可少的流行配饰。以单颗珠钻为最小的组成单位,并以此组合镶拼为复杂的图案和形状。项链的形制有简洁和繁复之分,这其中的流行趋势以元素化的形式表现当时的配饰时尚。(见图7)

3 欧美时尚对江南女性时尚文化的影响

民国时期,是中西结合的时代。到了20世纪30年代,西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新宠,人们常在旗袍外搭配一件西式服装,如西式大衣、风衣、马甲等。整体轮廓和款式十分的西化,有浑圆的肩部造型,衣料也有毛呢、裘皮等。这样的外衣搭配使得女性的造型硬朗起来。人们化妆受好莱坞的影响,面妆华丽浓重,不再清淡简洁,流行欧美人的深目大眼,唇部也使用鲜艳的红色,当时的大众审美是身材丰腴、成熟端庄,化妆已成为当时女性不可缺少的一道日常程序,江南地区市面上已经开始流行美国的化妆品,如蜜丝佛陀。社会上流行卷曲的烫发,流行的式样有短波浪、长波浪等。时尚女性受欧美风气的影响已经脱了传统的布鞋,多穿着皮鞋。式样与欧美款几乎一致,尖尖的鞋头,系有一根鞋带,鞋跟中等。

当時舆论对妇女界的崇洋风气进行了尖刻辛辣的嘲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精洁卫生的决大理由,也积极的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消费洋货的女性被讥笑为“洋货推销员”。上海日本报刊便刊登过1934 年度第一季度女性用品消费记录,1934年的1 至5 月份的妇女用品进口数,计香水脂粉747627,化装器具229610 元,真假首饰136240 元,总计1113477 元,“足见妇女消耗之巨”。

妆饰是精神的外化, 更是文化的积淀。它伴随着女性解放运动而起又伴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深入, 像中国女性的解放历程一样, 步履蹒跚, 曲折而艰难。民初女性妆饰的变迁告诉我们, 相延数千年的封建传统妆饰已经翻页,标明了女性妆饰发展的新的起点, 也引领着更多的女性以新的形象、新的风貌成为女性解放运动中的一员。

参考文献:

[1] 美術:標準美人修養法咏黄[J].双星,1915(3):155-159.

[2] 赵云泽.中国时尚杂志的历史衍变[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199.

[3] 邓如冰.晚清女性服饰改革:女性身体与国家、细节和时尚———从废缠足谈起[J].妇女研究论丛,2006(5).

[4] 樊洁.上海名妓妆饰中的时尚设计文化(1890-1918)[D].华东师范大学,2014.

[5] 张俊华.民国初年的女性解放与妆饰变迁[J].设计艺术,2003.

猜你喜欢

民国
民国八卦 小报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花样年华 民国之恋
民国老广告让你脑洞大开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以稀为贵 这些民国钱币能换豪车!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