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蚌埠市仿古玉产业研究

2017-05-05王思宇蒋杉

艺术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蚌埠产业

王思宇+蒋杉

摘 要:蚌埠仿古玉产业的发展始于1958年蚌埠玉雕厂的成立,中兴于20世纪8090年代港台、东南亚客商大量采购仿古玉产品,衰退于21世纪初国内竞争兴起以及礼品经济降温。面临产业升级、集约化发展的需求,蚌埠仿古玉产业把握新的机遇实现新的发展成为政府及从业者的当务之急。本文就蚌埠仿古玉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下一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蚌埠;仿古玉;产业

仿古玉是指以模仿古代玉器为手段、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而加工碾琢的玉器,诸如仿汉玉、仿宋玉等等,也包括仿三代古玉以及仿名家玉器。[1]安徽省蚌埠市虽然并不是玉石原料的原产地,但是在仿古玉制作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蚌埠市仿古玉产业的历史沿革

1.1 从蚌埠玉雕厂到“玉器村”

1958年,得益于技术工人“支内”,①蚌埠玉雕厂成立,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手艺精湛的仿古玉制作工匠,并吸引了全国各地对玉雕工艺有兴趣的年轻人赴蚌埠学艺。20世纪80年代,蚌埠玉雕厂破产。大批玉雕师父、学徒被迫自立门户,成立玉器制作工坊。这批玉器工坊以仿古玉为主要产品,起先集中在现蚌埠市龙子湖区治淮路(当地人称之为“三马路”)附近的棚户区。90年代末,三马路市场拆迁,玉器工坊陆续搬到蚌埠市龙子湖区幸福村,以此为原点,向周边地区蔓延。幸福村也因此被称为“玉器村”。除此之外,由于城市发展更新,玉器工坊也在“北工地”、余庆苑等地形成小型集聚空间。由于技艺精湛,蚌埠的仿古玉器与陕西西安的仿古铜器、江苏扬州的仿古字画齐名,被称为“蚌埠工”。

1.2 “文物风波”引爆蚌埠仿古玉产业

助推蚌埠市仿古玉产业腾飞的是一条至今未证真伪的新闻。据称,1987年,广州海关在一位因私出境的旅客行李中发现3块玉璧,疑似文物,遂移交广州公安部门处理。经当地考古专家鉴定,3块玉璧均为国家一级文物。然而经广州公安部门经核查确认,该旅客为安徽蚌埠人,为仿古玉制作工匠,3块玉璧为自家工坊制作。该新闻一时间引爆蚌埠市仿古玉制作产业。港台及东南亚客商成为光顾蚌埠“玉器村”的主要顾客,境外诸多华人华侨把仿古玉产品作为收藏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此同时,仿古玉也被当作礼品广泛使用起来。

2 蚌埠仿古玉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蚌埠仿古玉产业的衰落

进入21世纪后,蚌埠仿古玉产业受到巨大挑战。特别是进入21世纪10年代,蚌埠仿古玉产业快速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国内同行的竞争激烈。与蚌埠仿古玉产业形成直接竞争关系的是被称为“中国玉雕之乡”河南省镇平县,全县玉器加工企业10000多个,包装企业100多家,玉雕专业市场10余个,各类经营门店20000多家,从业人员20余万,常年在全国各地跑营销的人员达10万人。全县玉雕产业年创增加值超过35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二是不法商贩以仿古玉仿冒假文物。2012年3月,一张《中国文物造假地图》被广泛流传,蚌埠仿古玉产业被列为玉器文物造价的重灾区。据报道称,“在百来平方公里的蚌埠市区,分布有3000多家玉器加工作坊,组成了若干驰名中外的‘玉器村‘玉器街。其间有近10万人以古玉销售业为主,约占市区总人口数的1/8,每年产品销售额近50亿元人民币,约占地区GDP总数的1/6。”[3]三是礼品经济大幅降温。近年来,随着中央反腐工作的逐步深入,礼品经济快速降温,由于外形“扎眼”,人们不再选择蚌埠工匠特别擅长的大件仿古玉雕作为礼品。这也使得蚌埠仿古玉市场蒙受巨大打击。

2.2 政府引导产业升级

玉雕产业成为蚌埠市的重点产业之一,一直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集约化发展是政府引导的方向。2010年10月,蚌埠市光彩玉器文化城开业。该项目在建设之初即提出“北有北京潘家园,南有深圳古玩城,中有蚌埠光彩玉器文化城”口号。该项目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蚌埠市委市政府给予一系列优惠措施来促进保障重点项目光彩玉器文化城建设。光彩玉器文化城已成功举办三届中国(蚌埠)玉文化节,逐步形成以玉器为核心,集奇石、古玩、字画的销售、鉴赏、休闲为一体的文化商贸中心。2015年4月,中华玉博园在蚌埠市淮上区开业。中华玉博园项目是蚌埠市玉雕行业划行规市②的专业市场项目,具备玉文化、建筑文化和商业文化等特色,整体建筑风貌体现淮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特色,并与现代建筑时尚相融合,深刻体现文化内涵与环境协调和谐。该项目已经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试验)园区”。

3 促进蚌埠仿古玉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产业升级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主体共同的责任。根据蚌埠仿古玉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和现状,笔者产生以下思考和建议:

3.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用政策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

蚌埠传统仿古玉产业主要由“师傅带徒弟”模式的玉器工坊组成,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个体差异。其市场主体包含了2 ~ 3人的家庭作坊、10人以内的师父徒弟作坊、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玉器工厂等多种规模,且这些市场主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散落在“玉器村”、“北工地”、余庆苑、太平街、马村、延安里等小型聚集地。面临产业集约化发展的需求,政府应在财政税收、行政审批、土地出让金等政策方面针对仿古玉器产业予以扶持,把有工艺技术、有营销能力、有商业道德的仿古玉产业主体吸引到光彩玉器文化城、中华玉博园等产业园区中来,形成市场资源优势。此外,政府还须积极行使监督职责,把仿古玉产业与文物造假坚决对立起来,保护蚌埠仿古玉行业的口碑和品牌。

3.2 行业协会发挥聚合作用,同业竞争向同业合作转变

根据笔者在蚌埠市民政局、蚌埠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官方网站的查询,蚌埠市曾存和现存玉器行业社会组织至少有五家,包括:蚌埠市玉器行业协会、蚌埠市玉石学会、蚌埠市玉石雕刻艺术协会、蚌埠市宝玉石协会、蚌埠市白玉商会。行业协会应该更多地发挥工艺指导、市场引导和交易督导的职责,促进仿古玉产业形成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行业协会可以联合一些大的玉器生产企业和技艺精湛的工艺大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一些经营业主和技术骨干到北京、上海、河南、苏州等地参观学习,或学习工艺,或学习市场营销,总之要把好的经验带回蚌埠。亦可以邀请全国各地的高端技术人才赴蚌埠授课,提升蚌埠仿古玉产业的发展水平。此外,由于学艺的时间、侧重不同,由蚌埠市玉雕厂的工匠师父传承下来的仿古玉制作工艺也有所不同,很多工艺秘密“藏”在工匠师父的心中。行業协会可以组织仿古玉文化节、行业竞赛等活动,力争推陈出新,实现工艺技术学习共享。

3.3 从业者发挥主体作用,以精品强化“蚌埠”品牌意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蚌埠仿古玉从业者应该从中吸取精神,推动传统家庭作坊向职业工作室转变,力求多出精品,实现仿古玉本身的收藏价值。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强化品牌意识,利用中国(蚌埠)玉文化节、安徽(蚌埠)玉器古玩博览会等平台,出精品、造声势、塑品牌,恢复蚌埠仿古玉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4 专业学校发挥传承作用,形成产业人才高地

工艺传承曾经是蚌埠仿古玉产业的优势,然而闭门造车和师承传统的习惯,使得蚌埠仿古玉制作工艺的很多“诀窍”面临“人死艺绝”的悲剧。安徽科贸学校曾经计划开设玉器加工专业,但没有生源,至今没有成功开班。其后,安徽蚌埠工艺美术学校开设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玉雕设计与制作方向),成为目前蚌埠地区唯一的相关专业教育。2014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力促职业教育与市场对接,完善产业人才梯队。为了建立完备的人才梯队,实现人才支撑,蚌埠的玉器专业学校应该进一步建立专家人才库,邀请制作工艺大师、营销专家直接给学生授课,推动蚌埠仿古玉产业长远发展。

3.5 金融机构发挥协同作用,以金融推动产业精细化

大型仿古玉作品原料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探索产业融资方式,协调银行和相关担保公司,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估平台,以原石抵押、成品抵押或者联保贷款的方式,实现信贷扶持,从源头上解决中小规模玉器作坊做大做强融资难的问题。

注释:①支内:20世纪五六十年代,响应中央号召,知识青年、技术工人,全面支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其中,去往新疆,东北,内蒙古等边疆省份进行边疆建设活动的知识青年等一般都称为“支邊”,而去往江西、安徽等内地省份支持当地建设的一般都称为“支内”。

②划行规市:2013年8月,蚌埠市在安徽省率先启动“划行归市”工作,从小商品批发市场、玉器市场、汽车销售、农产品等行业入手,逐一梳理整合市区内的所有批发市场。

参考文献:

[1] 杨伯达.仿古玉[M].文物,1984.

[2] 蚌埠玉雕:何以聚玉成金[N].蚌埠日报,2012-06-29.

[3] 中国文物造假地图公布,“作旧”形成产业[N].金陵晚报,2012-03-17.

猜你喜欢

蚌埠产业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
蚌埠儿童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