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2017-05-05马正山

魅力中国 2016年43期
关键词:教学情景交流平台激发兴趣

马正山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学的瓶颈已不再是单纯的讲授和传授,而是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面化教学模式。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就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为新型教育搭建了平台,营造了灵活、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由枯燥变为轻松,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方式、课堂的互动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多彩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对知识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完善学生思维过程;提供交流平台,发散学生思维。恰当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及有力的学习工具;为师生共同提供了探究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便于学生共同发展;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的指导和资源,更有效地吸引和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合理科学的深入融合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变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教学情景;激发兴趣;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难点;交流平台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形象思维是孩子们的主要思考方式,想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与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就要设法在数学知识中架设一座桥梁,而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能有效的解决这种矛盾,使这种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平滑的过渡。此外,把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效的融合能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不在枯燥乏味,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也指出:“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开多种类型的资源,包括视频、动画、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出来;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贴近生活实际;能为学生在教学探究的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工具。因此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科学合理的利用,使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

一、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示: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教学中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最大限度的创设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去学习,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而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集图像、文本、声音、视频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创设各种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这一节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整齐的树林里有一只猫和六只老鼠,问老鼠怎么走才能抓到老鼠?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问题。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和生动的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从而构建出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新课标颁布实施后,现行教材在教学内容呈现上,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更重视儿童的兴趣、特点,但这些信息资源编入教材中,只能以静态的画面呈现,特别是有些学习内容,学生观察静态画面,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弄清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而信息技术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可以化静为动,不仅能活现教材内容,而且能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感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如:在教学五年级的“等式的性质”这一知识点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其数量关系做成了动态演示图像:先出示一个天平,问学生说说对天平的认识?然后在动态演示两边同时放一个或拿掉一个相同物体,天平任然平衡,从而得出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接着在演示天平两边物品的数量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3倍……让学生观察天平还保持平衡吗?这样就使学生在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变化中感悟理解“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的这种等量关系,使学生一目了然。把握了实质,诱发了学生愉快的学习情趣,引发了内驱动力,促使其知识得到内化,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完善学生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是否能巧妙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达清楚,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时,在学生理解、掌握长度单位间、面积单位间进率的基础后,为了突破名数的改写这一教学难点时,我用课件先出示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体积又是多少?学生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不难得出: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体积就是1000立方厘米。最后再课件动态展示把这个正方体等分成1000个小正方体,计算加图形演示学生轻松的总结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如此教学,教学难点轻易突破,学生不仅轻松获得知识,而且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再如:“圆的面积”中利用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成4份、8份、16份、32份……使学生观察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从而近似的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四、有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搭建的交流平台,拓宽学生的发散思维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交互性强,能以动、静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呈现模拟思维的过程,形象生动的带动学生对知识点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发散。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时,对于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我先让学生以小組为单位利用学具操作互相讨论并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之后在学生小组汇报交流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优势生动的呈现各种不同的体积计算方式,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圆锥可以通过学过的图形圆柱求它的体积。在课件的展示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看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方法,从而获得了新的启示,形成了新的认识,新的经验,达到了拓展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效果。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集音频、图像、动画、文本于一体,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优势。恰当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及有力的学习工具和评价工具;为学生提供探究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知识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便于学生共同发展;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的资源,更有效地吸引和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总之,在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新课程标准》、教学杂志。

猜你喜欢

教学情景交流平台激发兴趣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例谈教学情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