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2017-05-05徐小莹

艺术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经验借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

徐小莹

摘 要:通识教育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有明确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和管理制度。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广博的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是美国通识教育的典型代表。本文从探讨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特点出发,总结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经验,进而指出对我国开展通识教育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经验借鉴

1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

1.1 哈佛早期通识教育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时值美国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阶段,哈佛大学在全美首先推出了自由选修制度,从而形成了通识教育的雏形。第二次通识教育改革是20世纪初,哈佛大学推行的主修与分类选修制度,要求学生必须学习主修学科和各专业领域内必须完成的通识课程体系。由此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雏形被基本建立起来,一直没用至今天。

1.2 通识教育理论的确定

1943年由哈佛大学校长Conant抽调12名专家对通识教育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并于1945年出版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一书,标志着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论的确立。书中明确了通识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自由传统和促进人文素质的传递的基本观点。并且着重阐述了通识教育要培养人的4种能力,主要指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判断能力、分辨价值能力。书中还系统的表述了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框架和课程教学方案。指出了6门通识课程,规定了学生要在6门课程中至少选修自然、社会和人文中的一门课程。该方案从问世后被自用了25年。这本书也标志着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走向了成熟,是美国通识教育的里程碑。

1.3 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

为解决哈佛通识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功利化和专门化等问题,在经过充分的研究后,哈佛大学通过使用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来代替上文提到的分类选修课程。核心课程体系是对以往通识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虽然此后通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各模块之间缺乏必要联系的问题,但仍然对全世界的通识教育产生广泛影响。直到2005年哈佛大学重新修订了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形成了《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最终明确了四种能力:让学生有处理作公民应当为的公共事务的能力,有理解自身文化价值信念的能力,有评估不同文化差异的能力和如何随着时代做出改变的能力。

2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带来的经验

2.1 学生为中心的目标体系

哈佛大学生通识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历次修正都体现出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更关注和关心学生可能在生活和实践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从而助于学生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而且,哈佛的通识教育还划分出不同的层次,使学生能从生理层次、精神层面、自然层面、社会层面、审美层面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社会,使学生学会如何判断和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从而使学生成为更完善的人。

2.2 通识教育课程更灵活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学生的限制,不强调全体学生接受通识教育的统一性,而是在课程的设置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可以自由选择的机会,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首先,在课程方案的设置中,每个领域里都有众多的科目可以满足该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取消了课程的单独分类,使学生更多情况下只要选择一门课程就可达到培养两种能力的要求,切实减轻学业负担。其次,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课程学分计算方式,学生虽然不再有专业免修的课程的权力,但是可以自主双向计算学分,每修一门课程都可以自主选择计算为专业课学分或通识课程学分。这样可以使学生主修感兴趣的课程,又可以满足通识教育要求。

2.3 通识课程与专业课融合度更高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改革,逐渐打破了专业课与通识课程之间的壁垒,使各学科与专业的教师可以在通识课程中合作,从而使大量专业选修课程可以满足非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哈佛学生2014年的选课手册中就开设可替代通识教育的课程213门。新通识课程体系对各专业课程和知识进行了整合,这样既突出了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实践性,又避免了按学科分类对学生的忽视,使跨学科学习知识的趋势得到极大的弘扬,建立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3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经验带来的启示

3.1 指导我国通识教育目标的制定

高质量的通识教育应当围绕合理的教育目标进行,从哈佛的经验来看,我国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不明确,还不具备哈佛通识教育中如此明确的基础性、渐进式、综合性的通识教育目标。因此,我国通识教育应当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知识、能力、完善人格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目标进行重新确定,使通识教育在培养合格公民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识教育的目标还要追求大学教育的价值,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和思维,使学生在经过通识教育课程的培养后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3.2 改进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

我国通识教育课程可以分为国家、学校和学院通识课程三个不同的类别,分别对应着美国哈佛大学的分类必修课、选修课和核心课程三个类别。但是,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还没发展出哈佛大学如此科学和人性化的通识课程内容。首先,人文素质课程在我国通识课程体系中的内容较为单一,孔孟之道,古典哲学等传统内容较多,现代科学为基础的宇宙与生命进化,现代历史的思考等学科课程较少。其次,通识教育课程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开设开放式和创新性的通识教育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第三,设置培养学生判断力和思维力的课程,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

3.3 完善通识教育管理体制

哈佛大学有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完善通识教育课程评估,培训通识课程教师,协调不同专业设置跨学科的通识教育课程等工作。通识教育的管理在通识教育的实施中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使通识教育体系更加完整,另一方面也节约和优化了通识教育资源,从而有效提高通识教育质量。我国高校也可借鉴哈佛通识教育的管理办法,成立必要的通识教育管理中心,使通识教育从一般的教务管理中解放出来,从而推动高校教师、学生、校内外专家有效的参与通识教育活动,切实提高通识教育效率。

4 结语

我国的通识教育还处于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在通识教育領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借鉴美国哈佛大学成熟的通识教育的方式方法,深刻把握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灵魂,对兼容多元的通识教育文化理论,促进我国通识教育蓬勃开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哈佛大学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40.

[2] 张会杰,张树永.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及其特点[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03).

猜你喜欢

经验借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
绿色税收体系构建经验借鉴
哈佛大学图书馆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