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要早期治疗
2017-05-05吴晋晖
吴晋晖
王先生是一位机械厂退休的老厂长,10年前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患了糖尿病。他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并要定期到眼科、肾内科及神经内科做检查。开始老王挺重视,隔段时间就到医院检查,按时服药,血糖控制一直挺稳定。他觉着虽然看东西有时有些模糊,但视力还可以,就主观认为是已有白内障的缘故,只要药一直吃,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就没再来医院检查。结果一年后,他突然感到眼前出现黑影,看不清东西,急忙赶到医院眼科。散瞳后经过详细检查,发现他眼底大面积出血,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合并玻璃体出血,老王这才后悔当初的主观臆断。
为什么老王血糖控制得很好,还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呢?其实,糖尿病是一种由于糖代谢异常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它的病程发展是不可逆的。一旦得了糖尿病,即使血糖控制得很好,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还是在进行性加剧。据统计,患糖尿病20年以上,几乎所有1型以及6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发生视网膜病变,并累及双眼。糖尿病病人的致盲率是普通人群的25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样产生的呢?到目前为止原因还没有完全明了。但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糖尿病導致全身的毛细血管外周细胞减少,内皮细胞增生以及基底膜的增厚,同时血液中红细胞的粘滞性增加,血小板特别容易聚集等导致血流速度减慢,这样视网膜的毛细血管就会发生堵塞。视网膜因为得不到血液的供应,就造成了缺氧。这些得不到氧气供给的组织就会自发地产生好多种“新生血管因子”物质,它们可以刺激视网膜生长大量的新生血管。
新生血管就是造成种种糖尿病眼部病变的“罪魁祸首”。因为这些血管往往特别脆,容易破裂出血,就造成了眼底出血和玻璃体出血;如果纤维化了产生收缩还可能将视网膜拽下来造成视网膜脱离。另外,它们还会爬到虹膜上造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终导致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缓慢发生的,大部分患者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或仅仅是有轻度的视力下降。如果是老年人,往往还会被老年性白内障造成的视物模糊所掩盖,而降低了警惕性,没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所以糖尿病患者每年的眼科检查是十分重要的。
为什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经发现,要早期治疗呢?原因很简单,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可逆,最佳的治疗时间就是在病人出现自觉症状,一旦延误将无法弥补。首先应控制好血糖或接近正常水平,虽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否随糖尿病的控制而好转或退行尚有争议,但多数人认为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周身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对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程是有益的。
目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式最应提倡的是激光治疗。其原理是通过激光破坏部分缺氧组织和需氧量较高的组织,降低耗氧量,抑制新生血管的产生并使其逐渐消退,从而使整个视网膜对氧的供求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临床上对于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的黄斑水肿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都可以采用,光凝的方法有弥漫性(全视网膜)光凝、局部直接光凝和格栅样光凝。
值得提出的一点是,在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同时伴有白内障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样的患者应尽早行白内障手术。一方面可以避免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继续加重,另一方面是植入人工晶体后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激光治疗也提供了条件,赢得了时间,像老王那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对于已发生玻璃体积血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在过去就像得了不治之症,是没有办法的。但随着手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玻璃体手术已成为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通过切除玻璃体,可以清除玻璃体内的积血,解除增殖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还可以对脱离的视网膜进行复位。对于1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出血的患者主张尽早手术,2型糖尿病引起的玻璃体积血,目前出血后一个月也主张采取手术治疗,尤其对那些以往未曾做过激光治疗或有反复出血的患者,争取手术后立即眼内光凝,可以大大提高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愈率。目前术前给予抗VEGF 治疗大大提高了手术疗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造成糖尿病病人失明的重要原因,但是可以防治。如果广大糖尿病患者能够高度重视此病,进一步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其防治方法,主动与医生密切合作,定期检查眼底,及早发现问题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