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17-05-05曾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

曾潇

【摘要】人文素养是通过学习知识由内而外体现出来的自身修养及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初中历历史学科中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大力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遵循历史教育的本质目标,履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适应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人文素养 陶冶人格 开阔视野 传承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96-01

“人文素养”,遵循字面的内涵表述和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我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是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成果,也称文化素养,包括语言及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与哲学修养等。人文素养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那么我们的学生又做的怎么样呢?

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肩负起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精神、道德素养的培养这项重要任务,历史学科也不例外。那么,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如何加强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发掘教材,营造氛围

历史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包含许多鲜活的富有个性的历史人物,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做人道理,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其思想,感受具体的人文精神的熏陶,从中学会做人,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发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营造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二、理解传统,走进历史

利用中国历史文化篇章及世界历史文化篇章中的内容,让学生从中吸收养分,使他们对于古典文化有相当的积累,理解传统,能够“守经答变,返本开新”,并能够用世界眼光去包容其它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学说、著作与思想,可以让学生从中吸取“孝、仁、信”等优秀品质;又如,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神曲》的爱憎分明,达.芬奇《蒙娜丽莎》对人性美的追求与赞美。

三、创新精神的培养

首先,从丰富的历史人物的创新中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中国古代史中蔡伦的“蔡侯纸”、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华佗的“麻沸散”、商鞅的变法,近代史中的詹天佑的“人”字形路轨、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现代史中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探索等,还有如世界古代史中的阿拉伯数字、近代史的工业革命的发明、现代史的“罗斯福新政”等,在讲解中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历史人物的创新都是突破了思维的定势,最终找到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师生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师生共同讨论的条件下,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的评价和引导而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如在讲述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时,我就把世界历史同中国历史联系起来,我提问:欧洲的殖民扩张对中国有什么危害?有的同学说到了鸦片战争的爆发。我顺势又一问:中国的社会在殖民者的殖民扩张的影响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同学说:中国开始进行洋务运动。我又问:进行洋务后,中国的社会相比之前有没有进步?学生说:有。最后,我引导:你从以上的回答得到了什么启示?我再从中国往世界一延伸,有的学生得出结论:殖民扩张主要是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有利于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比较独特的见解,因为教材主要是突出了殖民扩张有利于资本积累,加速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方面的影响。

四、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熏陶

我在讲授中国近代史中的列强侵华战争时,我总是会在对比四次列强主要侵华战争时,会设计这么一个问题:中国的一次次失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基本道理?学生经过思考,一般会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我则顺势,中国的什么是落后呢?经过这样引导,可以让学生明白,中国当时首先是制度的落后,其次是科技的落后。再给他们展示改革开放后取得的神州系列飞船的成就之后,学生很自然就能明白,科技对一個国家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在讲到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时,则引导学生体会他身上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等,从而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并赞同这些科学家身上的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五、公民意识的培养

公民意识就是对社会的关注,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社会、关注生活、承担责任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素养的合格公民。在教学实践中,每次讲到中国的近代化时,我都会设问:像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为什么甘冒风险去变法和革命?在讲到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尽千辛万苦抛头颅、洒热血去革命,总会问:他们图什么?从而,让学生油然而生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自然产生强烈的公民意识。

六、美育教育

初中历史教育中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受美、欣赏美,在生活中发现美。在讲文艺复兴时,也尽可能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大师们的作品,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艺术的美。还有,一些历史人物身上闪现的人性的光辉也是可以产生人性美的。如世界史上的华盛顿,不贪功、不恋权,讲授他的事迹时,学生自然感受到人性的美。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并批判历史上留下的丑,从而更深切的体会人性的美。如,在给学生介绍日本在中国的滔天罪行与聂荣臻元帅抗战时送还日本女童的故事,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反差。便更深刻的感受到人性之美。

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思指出:“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那么我们的初中历史教育更应从提升人文素养着手,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具备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世界承担责任的人生态度,具有开阔的胸怀,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这些应是中学历史教育的永恒目标。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以I, robot为例探索英语影视欣赏促高中生英语人文素养的形成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