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促传统文化发展

2017-05-05符瑛

艺海 2017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互联网

符瑛

〔摘 要〕 随着当今社会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互融互通,来面向当今世界,冲出重围。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互联网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梁漱溟语)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更是实现中国梦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所以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都有责任和义务,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快、更好、更广泛地传播与传承。

一、互联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便捷迅速、海量性、全球性、虚拟性、交互性、自由平等性等特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它的低平台、低姿态让人们想写就写、想唱就唱......网络优秀作家、网络优秀作品应运而生。轰动大江南北的古代宫廷剧《甄嬛传》就是从网络中所诞生,其作者流潋紫现担任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轰动海内外的《盗墓笔记》就是发自前身为原创文学协会的起点中文网。可以说《甄嬛传》、《盗墓笔记》的成功,是传统文学与网路文学在有力的碰撞下所产生的“爱的火花”。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會念经”,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在当今世界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中华传统文化正在承受这两柄双刃剑如狂风暴雨般的洗礼,这种外来的“舶来品”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更是来势凶猛。特别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尤为突出。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电视以其精湛的画面、恢宏壮阔的场景、光鲜亮丽的明星、惊险曲折的故事向世人宣扬的是一种西方英雄主义思想、美式救世主义信条,而这种美国人所秉持的最高精神信念,却在不知不觉的通过电影、网络等传播方式深深影响着中国,渗透到中国的方方面面。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报道称“美国娱乐成为许多中国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好莱坞电影背后的美国文化,已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甚至很多中国青少年的文化价值重心偏向了西方文化,给传统的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果说文化侵略也是一场战争的话,那么这场战争早已经开始打响。

二、传统文化如何突破网络重围

传统文化可以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契机,实现与现代公共文化的互融互通。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加上“现代”两字,突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高度,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因此传统文化可以抓住这个绝佳机会,实现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

(一)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特色资源数据库,整理挖掘传统文化。根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机制,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按照互联网环境下资源共建共享、数据开放互联的原则,建立全国性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库以打造艺术鉴赏、全民阅读、知识讲座等普适性资源为重点,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和挖掘,再根据其特点有机融合到每个门类。

(二)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通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一站式”服务。所谓“一站式”服务就是整合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非遗馆等特定资源,使公共文化服务行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海市重大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项目“文化上海云”为例,将全市16个区县的文化资源,以及全市市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旅游景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场所的数字资源一网打尽。百姓再通过手机、电脑、移动终端观看民间文化、传统文化等各类讲座。在一站式的基础上,将整个上海公共文化活动的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就可以知道市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是哪些?最想学习的传统文化是哪些?再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更科学地安排授课,安排时间、安排地点,换而言之就是通过对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精准对接群众传统文化需求,有效增进群众的参与度,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适合老百姓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文化部雒树刚部长指出“只有让群众‘点菜,群众才能给你公共文化服务‘点赞”。通过群众“点菜”,政府“买单”,在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被动式接受”向“主动式表达”转变的同时,也使传统文化能更快更易走出去。比如焦作的太极拳爱好者就是通过在网站‘我要订单栏目或‘百姓文化超市微信公众好平台上下单,解决了难学难请的问题。就是这样的一张文化惠民大网,既丰富了现代公共文化的内容,解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不接地气”的问题,还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三)借助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实现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等场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是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体系的前提。只有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一如既往地开展免费开放服务,一如既往地开展公益性免费培训,一如既往地开展文化知识讲座、一如既往地发挥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文艺骨干、文化经营者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习总书记2013年3月7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只有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正确指导我们的人生。要做到真正的学习和充分的掌握,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可以通过探索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建设,即在文化馆场所设立阅读、舞蹈、音乐、书法、绘画、摄影等互动体验项目,通过对文化、对艺术的实体体验来感受文化的魅力,寻找独属自己的文化思想、艺术品位。“虚实结合”是现代公共文化中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将来式,在重庆市北培区数字文化体验厅,人们不单可以在这里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还能学习书法、绘画、编曲等各類文化项目,虚实的结合,创造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也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三)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打造人才队伍,实现传统文化自我保护、自我管理、自我开发。人才无论是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都是最根本的保证,只有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和根本之举,才能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活力竞相迸发的局面。

放眼天下求贤才。坚持不限地域、不拘形式引进文化人才,通过聘请高校、企事业单位等专家教授直接参与文化项目、担任文化顾问等方式,以高端人才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引领带动传统文化发展。

立足民间挖掘人才。俗话说“高手在民间”,民间力量不论是在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还是在互联网的创新应用上都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人有责。政府可以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体,将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中的行家里手集合起来,特别要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形成一个整齐划一、各显神通的传承整体。不单可以创新传承内容,丰富传承方式,增强宣传效果,还推动打造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

拓展渠道培养人才。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和培养。通过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系列培训,完善激励机制,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形成传统文化自我保护、自我管理、自我开发的良性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只有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为主体引导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为中华所用;才能立足中国,突破重围,将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互联网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