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为何总是深陷“保健品”骗局

2017-05-05

人人健康 2017年9期
关键词:骗局保健品老年人

现在,很多保健品营销都瞄准了老年人,通过宣传其产品有神奇疗效,欺骗老年人高价购买其所谓的“保健品”,许多老年人被骗去了省吃俭用几十年攒下的血汗钱。是老人自身身体抱恙、对骗子的忽悠极其容易上当?还是儿女对老人关心照顾不够,相关的执法监管不够完善……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南方都市报》——

老年人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弱,突然获取大量新信息的时候,往往选择盲从。同时,对保健知识的了解局限,对于来自“权威”专家的声音深信不疑,而且老年人的面子观念也比较重。研究发现老年人自尊心比较强,渴望获得认可与赞许,所以有一些老人因为从众心理,觉得大家都买了,自己不买就落伍了。

同时,大部分老人身体机能下降、活力减退,特别是如果身边有老友离开,恐惧、孤独感会很严重。利用老年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一些保健营销中,所谓的专家免费义诊时编造或夸大老年人病情,宣传保健品的治病效果,利用老年人的恐慌达到销售目的。

从心灵需求上来说,老年人渴望被关怀,惧怕孤独,但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一些营销人员利用老人心理上的空缺施展“亲情攻势”,通过精神慰藉等手段引诱老人购买产品。另外,小恩小惠(送小礼物、打折、免费旅游)也容易拉拢老年人。

新浪网——

不良商家利益熏心,通过各种手段对老年人进行欺骗。“服用三到五周,总胆固醇下降11.4”“糖尿病患者,吃了药之后两个半月血糖正常”,一些极其普通的食品,经过精心包装就成了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并以成本数百倍的价格卖给老年人。通过赠送礼品、打温情牌和老人建立感情,或邀请老人参加假名医的讲座会诊,或允诺老人组团出国旅游,最后销售给老人无资质的保健品。

国家相关部门执法难,取证难。我国明确规定保健品不得宣传医疗功效,但大多数老年保健品针对的是高血压、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产品效果难以鉴定,很容易成为保健品商家的“自说自话”。而且,销售员在宣传时仅限于口头,缺少书面证据,也给相关执法部门取证带来巨大难度。

新华每日电讯——

“这些孩子经常上门慰问我,做家务、按摩、洗脚,还频繁发短信、打电话,比我的孩子还孝顺。”徐奶奶坦言,且不说他们宣传的产品功效,就算是上当受骗,自己也愿意能有个人说说话。

因此对儿女来说,无论工作再忙也要多惦记自己的父母,常回家看看,填补父母的心理空白、亲情空白、孝道空白。经常对老人进行提醒,告知那些所謂的权威专家是不可信的,对于保健品销售机构组织的保健讲座要审慎参加,不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健康报》——

除了家人的陪伴,老年人也需要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减少变老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老年人可以多参与社会活动、与人交流,比如戏曲、象棋比赛、练书法等,体验到个人价值的存在感。展现出积极学习的态度,多看电视新闻和报纸,听广播,让自己的视野开阔,使自己不那么容易进入骗局被骗。另外,老年人需要多了解关于预防受骗的知识,加强对社会骗局的认识与了解。

在遇到保健品宣传时要头脑冷静,三思而后行,最好不要急于做决策。遇到别人忽悠或怂恿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也不要为了面子而购买保健品,能不贪小便宜最好不要贪,避免陷入别人的圈套。

人民网——

社区、居委会应当组织老年人一起做运动,鼓励老人们参加老年团体或老年大学学习,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社会各界应多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如“退行”“缺乏关注”等,对待他们多一些倾听、耐心引导。

执法监管部门应当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对保健品营销活动进行密切跟踪,严防各种违规宣传。同时,对涉嫌以欺诈、误导等手段进行营销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追究责任,避免老年人的钱包一再失守,乃至产生二次伤害酿成更大悲剧。

猜你喜欢

骗局保健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品知识ABC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别被骗局牢牢关住!
口耳相传的“保健品”可不敢乱吃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匀加速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