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落子生存现状调查与传承研究

2017-05-05李莉

艺术评鉴 2016年24期
关键词:生存现状传承

李莉

摘要:山东落子是由唐代莲花落发展而来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清中叶时流行于山东地区,有“南口”“北口”“东口”之分。山东落子的演出形式较为简单,无弦乐伴奏,主要伴奏乐器是大钹和竹板,半说半唱。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潮流下,山东落子这一传统曲艺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几近失传,如何对其加以保护与宣传值得我们深思。徐立平作为济南及附近地区山东落子的代表人物,为落子的传承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贡献。

关键词:山东落子 徐立平 传承 生存现状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050-03

一、山东落子的源流与艺术特征

山东落子是在莲花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莲花落”又称“莲花乐”“莲花闹”,简称“落子”,起源于唐代的散花乐。唐代佛教盛行,莲花落就是一种专门服务于佛教的佛曲,它的曲式比较短小,内容以宣传佛教教义与警世格言为主,传唱者多为外出化缘的僧侣。到了宋代,乞讨者沿街乞讨时也有唱莲花落的,即所谓的“乞丐词”“贫儿歌”,虽难登大雅之堂,但莲花落却得以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元代是少数民族政权,文化上有一定的断层,由于莲花落的曲式短小,结构简单,加之调式富有特色,常常被融入到杂剧当中,这就给莲花落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明初,说唱艺人在传唱过程中,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改造,使其逐渐演变成了具有叙事特征的说唱体,即叙事莲花落。到了明代中期,叙事莲花落除了在南方盛行以外,北方也開始广为传唱,经常被一些反映民间传奇故事的戏曲所采用。

总体来说,莲花落的真正兴盛是在明末和整个清朝时期,尤其是在清乾隆年间,出现了很多职业莲花落艺人和大量的优秀作品,标志着这一说唱艺术在这一时期已经完全走向了成熟。就山东地区来说,宋代时期莲花落就已流入,约至清中叶,流行于山东地区的落子,统称为“山东落子”。以其流行地域、演唱方式以及曲调的不同,又有“南口”“北口”“东口”之分。南口落子流行于鲁中南、鲁西南地区,节奏缓慢多花腔,讲究迂回曲折,风格最为粗犷。远在清嘉庆末年,就有名家刘本春老师爷出现,之后的王合玉、王教增、乔玉山、李合钧(小胡椒)、侯教山(飞天咣咣)等,都是清末以来很有影响的前辈艺人。北口落子流行于黄河以北的鲁西北地区,夏津、武城、临清一带的农村中,风格质朴。清末,武城人崔玉臣(尊称老臣)名声显著,他的弟子苟春盛在1920年前后来济南演唱,影响更大,成为民初济南书坛三大将——苟(春盛)、杨(凤山,唱“武老二”)、黄(春元,绰号大牙,唱木板大鼓)之首。东口落子主要流行于济南附近及以东的潍坊、平度地区,著名艺人有“飞咣咣”季宝奎等。

山东落子的演出形式较为简单,主要伴奏乐器是大钹和竹板,无弦乐伴奏。因大钹音似“咣咣”,形似荷叶,因此山东落子也叫“咣咣书”或“荷叶吊板”。一般是演唱者右手拇指顶住铜钹,其余四指夹一竹棍进行敲击,左手持竹板击节并配合表演。

山东落子的唱腔曲调似说似唱,半说半唱。一般多采用“一串铃”式的垛句,多则十几句,少则两句,即拉一个长腔,打一个简单的钹点作为过门。唱词多为上下句结构的七字句或十字句。落子节奏铿锵,热闹红火,赶戏紧,出词快。唱时将铜钹贴于胸前,发出哑音,以防瞒腔盖词,情绪转折时过门。由于落子的唱腔过于单调,说唱性较强,旋律性较差,艺人们常常吸取当地姊妹艺术的曲调来丰富自己的演唱,使落子演唱各具特色。徐立平老先生在创作落子的过程中就融入了山东大鼓、竹板、山东快书等曲艺形式的素材。山东落子虽与宗教有着渊源上的联系,但已经没有任何宣讲经义的内容,演唱书目主要取自历史传说、民间故事。

二、落子艺人徐立平

济南是山东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各种曲艺形式云集,艺人荟萃。清中期以来,山东大鼓(旧称犁铧大鼓、梨花大鼓)、相声、数来宝、河南坠子、梅花大鼓、西河大鼓、渔鼓、落子等曲种相继涌入济南,再加上济南本地产生的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使济南获得了“曲山艺海”的美誉。长清区位于济南市西南部,是济南的近郊县,黄河自西南至东北流经长清西部四镇,与德州市齐河县隔河相望,东靠泰山,与泰安市为邻。长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迹众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处、省级六处、市级十六处。有被誉为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的灵岩寺、道教圣地五峰山、世外桃源莲台山、风光秀丽的崮云湖、西周仙人台遗址、汉代石祠郭氏墓、汉代济北王陵等。知名的落子艺人徐立平就居住在长清区归德镇后平村。

徐立平老先生已经七十九周岁了,身体仍十分硬朗,精神状态也很好,现在依然在登台演出。他跟我们讲起自己的曲艺生活,仍然是感慨万分。曲艺界门派众多,有东张门、西张门、曾门、柴门、孙赵门、马门、弦子李门等,徐立平属龙派南四门里的东张门。东张门门户排行四十辈:道德同先庆,镇建守太清,意言来富本,合教永元明,志理忠诚信,从高士发兴,始宗龙为庙,西湖岩子宁。上文提到的刘本春老师爷、王合玉、李合钧(小胡椒)、王教增、侯教山(飞天咣咣)等艺人,皆属东张门。徐立平是第十八代传人,永字辈,艺名徐永奎。徐立平的师傅是东张门十七代传人,二十世纪山东落子名家,东阿县人曲教文,师爷是江苏人陈和云。1952年前后,曲教文行至长清,遇到了孤苦伶仃的徐立平,见他颇有天赋,便收其为徒,教习落子。当时徐立平年仅十三岁,是所有徒弟中年纪最小的。

学习曲艺最重要的就是要练好基本功。徐立平拜师以后,每天都要练习鸳鸯板、十二大折,因为落子这种曲艺形式最讲究合折押韵。徐立平学艺四年以后就脱离师傅,开始独自演出了,六十多年走南闯北,未曾间断,不仅表演落子,还表演山东大鼓、竹板山东快书等曲艺。徐立平不仅自己的艺术造诣炉火纯青,还将儿子、儿媳、孙女等后辈也带上了曲艺这条路,成立了济南市长清区明星曲艺说唱团。说唱团一年的演出有二百六十场左右。近年来,无论是千佛山山会、大观园曲艺活动演出,还是大明湖春节游园会,都能见到说唱团的身影,听到山东落子余音绕梁的声音。

徐立平演唱的曲目种类很多,其中传统曲目有《杨家将》《杨金花夺印》《刘公案》等。还有小段《周仓偷孩子》《大关西》等四十余段,长篇书《千里驹》《包公案》等十余种。现代段子有《二十四怕》《农村孝星》。在交谈的过程中,老先生给我们拿出一个香烟盒子,在裁开的盒子的背面整整齐齐地写着他经常表演的山东落子曲目,有四十一首之多,除上述提到的之外,还有《后续杨家将》《乱拜堂》《劝世人》《大实话》等。还有许多是根据长清的名胜古迹创作的。

三、山东落子的生存现状与应对措施

现在社会正处在转型的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十分繁荣,艺术形式十分丰富,歌曲、舞蹈等艺术更是早已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山东落子等传统曲艺形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授徒难。徐立平老先生说:学习落子是十分辛苦的,需要下狠功夫,早年艺人学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要维持生计,谁的手艺好谁就挣得多,谁就有饭吃。但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存在生存之忧,没有通过学习曲艺来谋生的迫切愿望,加之落子等曲艺的学习是需要勤学苦练的,至少要三年才能出徒,不像唱歌、跳舞,若是有天赋,人人皆可唱可跳,门槛较低。因此落子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授徒较难。近五十年来,徐立平先后带出徒弟几十人,包括自己的儿孙,但大都从事快书、大鼓、舞蹈等形式的演出,且文化水平不高,有志学习“落子”并资质聪慧者,少之又少。

二是民间艺术生存难。“文化大革命”期间,山东落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徐立平的曲艺说唱团历经风风雨雨,从小到大,顽强生存,足迹涉及半个山东。虽然近年来投资逾十几万元添置了汽车、音响、灯光、服装等,人员亦扩充到十几人,但演出收入却不容乐观,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和日常开支。许多资质不错的学员由于忍受不了这种“清贫”而中途另谋高就。

三是政府及文化部门扶持少,重视不够。多年来,文化部门还没有真正重视起这种曲种,也没有组织专人帮助整理挖掘这门“绝活”,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未曾形成完整的理论,仅停留在艺人的艺术实践上,因此,艺术水平一直没有显著提高。近几年,由于各类文化娱乐形式的增加和普及,人们的视野开阔,艺术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致使戏曲、曲艺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冷落。

正是在这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落子这一曲种历尽坎坷,尽管还能惨淡经营,但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目前能够原汁原味演唱“落子”的民间艺人,在济南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也就仅存徐立平一人了,可以说是百年曲种面临失传和灭绝的境地。

为了使“落子”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下去,徐立平十几年前年就开始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引起了文化部门的注意,并得到了大力支持。2006年,“长清落子”被授予“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徐立平被命名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清落子”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5月,徐立平又继续为山东落子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于2016年3月审批通过。今年三月三日,在文化部主持下,徐立平在千佛山举行了收徒仪式,新收徒弟五人,其中有一人就是专门学习落子的。

但是单有政府项目经费的支持,而不考虑“落子”本身的创新,“落子”的传承也是难以为继的。徐立平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使落子更贴合当代人的生活实际,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他结合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创作出了许多现代的落子曲目,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徐立平的曲艺说唱团与长清县的交通大队有过多年的合作,创作了许多宣传交通法律法规的曲目,其中《醉酒开车害处大》在“劳动者之歌”2015年济南市农民工才艺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此外,他们还为当地计生委、司法局等机关创作曲目,成为宣传政策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广泛吸纳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更加注重对传统曲艺的理论研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鼓励山东落子的继承人通过社会宣传与学校教育进行传承活动,使落子传承后继有人。

四、结语

“山东落子”来自民间,扎根于广大劳动人民,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中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社会转型的大潮流下,重视对山东落子的研究與保护,积极应对挑战,传承优秀传统曲艺,既是对历史文化的负责,也是对现实和将来负责。

参考文献:

[1]宗波.山东落子——寻找失落的江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11-10(007).

[2]徐立平的落子人生[J].城色,2012,(10):24-25.

[3]谭辉琼.山东落子的艺术特征及传承[J].课程教育研究,2012,(35).

猜你喜欢

生存现状传承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基于城市盲人组织生存现状调研的大学生纪录片创作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浅析湖南花鼓戏的生存现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虎牙藏族民歌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