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声气动力支点新论

2017-05-05高旭花

艺术评鉴 2016年24期
关键词:新观念

高旭花

摘要:科学的歌唱声气动力支点是歌唱的基本根基和传情达意的先决条件,它可以使发声更为准确自然、规范统一、流畅自如、声情并茂,并能充分表现出完美的人声音乐。本文以“丹田圈呼吸支点三点式锥形结构框架对拉”声气动力支点学说理论为论题,重点对歌唱声气动力支点新论做了较为详细的解析。

关键词:歌唱呼吸 声气支点 新观念 意念调控

中图分类号:J6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068-03

本文论题歌唱声气动力支点新论,是指支撑歌唱气息和发力的动力平衡支撑点。通常说声音是歌唱的物质条件,而呼吸则是歌唱的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统指声气动力支点系统。本文,笔者将对歌唱声气动力支点予以新的观点概述,阐明个人的独到见解和理念,以供探讨。

歌唱声气动力支点新论:“丹田圈呼吸支點三点式锥形结构框架对拉”学说理论。众所周知,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所有的歌者无时无刻不在注意着同时训练和提高自己的歌唱呼吸机能与能力,系统地构建呼吸支点调控体系。对此,笔者导师谢立山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呼吸气息支点学说理论:“丹田圈呼吸支点三点式锥形结构框架对拉”学说理论。这套新学说理论将对歌唱呼吸支点的构建和调控进行新的创新,融入全新的调控理念,提出更适合歌唱的呼吸方法和呼吸支点的建立与控制。

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笔者系统地学习声乐接近4年,如今笔者最终真正能领悟到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深感谢教授这套新学说理论的科学性。如果笔者能继续按照这种理论方法去努力学习,在声乐上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和发展。

一、“意念转移法”

大家都说“气沉丹田”。在很多武侠小说、电视剧里,都提到过“气沉丹田”这个名词。而在声乐教学中早已成为一种惯用手法进行专门的呼吸支点训练了。而丹田具体位于肚脐下方三公分的位置,呼吸时所吸进的气体其实是在肺里,而不是真的在丹田,所以我们在歌唱时要用自己的意念去想象自己将所吸的气储存在丹田,也就是小腹位置,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其实“气沉丹田”就是靠这种意念转移一种力量场的存在感。要想正确掌握意念转移法而做到“气沉丹田”,我们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有关论题谢教授的专著里是这样写的:“其本质内涵是指用意念转移法将肺部气流进一步转移到丹田圈内,利用气流之惯性反弹力量与丹田肌肉收缩的自控外力(或者说由丹田肌肉收缩使丹田圈向两侧鼓出的两个相反方向的对抗力)二者全力相碰原理产生丹田圈左右两侧对接的两个平衡力进行呼吸支撑点调控”。

(一)呼吸过程

呼吸可以分为自然呼吸和歌唱呼吸两种。自然呼吸,就是维持自然生命需要吸进来氧气和吐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自然呼吸是人类的本能。同时,也是伴随于人与人之间进行语言、肢体等交流时的自然生理活动。自然呼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就可以运用自如。

歌唱呼吸,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一种演唱技能。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是不大相同的。歌唱中的呼吸富于情感和力度变化,吸得比较深,用也用得比较长。在歌唱的时候要随着乐句的长短,根据乐句的感情线的喜、怒、哀、乐而不断变换着运用呼吸。所以,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的自然呼吸,歌唱呼吸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而且是带有技巧性的一种呼吸方式,是加强了的、深化了的、升华了的自然呼吸。

对于意念支点调控理论,导师谢教授提出了“喝水式开吸学说理论”,形象地比喻了歌唱呼吸里面的吸气过程应该像是喝水那样地打开我们的口腔,笔者觉得比喻得非常的有道理,既生动形象,又能让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正确的歌唱吸气方法动态的感觉,

喝水式的吸气方法,能让口腔自然的打开。在喝水时,人体连接喉咙和肺部的气管充分打开,将吸入的气息想象成要喝的水,经过喉咙,进入呼吸道,最终到达肺部。之所以喝水式的呼吸方法会是科学的呼吸方法,是因为人在喝水的时候,口腔等腔体的打开是无意识的,是自然打开的,人体无意识的动作往往是最舒适最松弛的状态,喝水式的呼吸就是利用了人在喝水时的无意识腔体动作,避免了因为紧张而造成喉头发紧,舌头内缩等等很多错误歌唱状态的产生。

气息吸入到肺部之后,我们用意念想象吸入的气息存储在丹田圈(腰部周围,左右侧间肌与吸气时鼓起的小腹形成一个平面的圆圈,即丹田圈),然后通过呼吸支点对存储在丹田圈的气息进行有规律的、灵活地控制,也就是腰部左、右侧间肌感觉有两股外力在使劲向左右斜下方拉扯,再由腹部肌肉的收缩对气息进行挤压用力,气息受力推动声带,造成声带振动最后发出悦耳的人声。

意念转移法的特点和好处是充分利用人的心理特点用意念将这种无意识的动作转化成有意识的动作,减少歌唱引起的心理导致发声器官的紧张;使歌唱者用最小的力气和最少的时间吸入足量的气息。这种无意识的歌唱呼吸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然后从有意识的呼吸转化成无意识的呼吸,就能为歌唱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二、重心前移法

意念转移主要讲气息的吸入,后面紧接着要讲到的“支点对拉”主要是气息的呼出,一般来说,如果能做到很好地吸入和呼出气息,你就能科学地发声,那么,普通声乐作品的演唱也就能够应付自如。现在我们要说的重心前移法,讲的是气息的保持。有些人天生气就长并且善于运用,而有的人气息浅而短,这类人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巧妙地控制气息,从而达到用科学地发声方法歌唱。

重心前移法的实质是在发声和演唱过程当中,将自己的身体稍稍地向前倾斜,使自已身体的重心前移到脚尖部分,从而使由丹田口垂直下落于两脚脚尖中心点的重心形成的力成为了第三条拉扯力。与前面“意念转移法”的左右两条拉扯力构成一个以地面为底面,以丹田圈中点为顶点的锥形结构。即笔者所讲述的“丹田圈呼吸支点三点式锥形结构框架对拉”。在具体的乐句当中,我们吸气的时候要立即使呼吸的动作与要演唱的那一个乐句的感情结合起来,一个乐句就是一个小的呼吸单元,而每一个呼吸单元的开始,并不是起于它的第一个音,而是起于那个音以前的呼吸,吸进的气息的多少应该与乐句的强弱和长短相吻合。不管乐句有多长,都必须保持它不被分割的连续性,重心前移法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

歌唱呼吸的其中一个步骤就是“保持”,在歌唱呼吸的练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更多的是这个保持环节,也就是要注意灵活运用重心前移理论,从而使气息调控得越来越熟练。因为,我们平常说一个人唱得好,呼吸运用得好,最主要就是因为那个人依靠呼吸为动力来支持气息,用呼吸来调整气息、控制气息。重心前移法明确地表述了我们在保持气息时所要训练的具体动作方法,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套将无形的知识有形化的理论。依靠“意念转移法”,我们就有了正确的呼吸,运用“重心前移法”,我们的气息才能够支撑着不停地循环使用,才能像皮球那样富有灵动感和弹跳力。

三、“支点对拉”原理

“运用‘意念转移法将深深吸入两叶肺部的气流進一步下放转移到丹田圈内并意守在丹田圏层库存起来,利用其惯性反弹之内动力和丹田肌肉人为的收缩外动力合二为一形成一种强势气压,产生一对往丹田圈左右两侧强劲鼓出的两个相反方向的对抗拉力,就像两根栓扎在地面的铁丝以树干为支点往地底斜拉,形成第一对对抗平衡力;再在发声与演唱运行过程中,以自身身体轻微向前倾斜因之而产生的一个由丹田口垂直下落于两脚脚尖中心点的重心前移而垂落于地面的这个力便形成了第三条拉力”。有了正确的吸气和保持方法,我们就可以开始发声了,首先采用喝水式的呼吸方法充分打开我们的腔体,吸入足够的气息,利用意念转移法将气息在丹田圈库存起来,这个时候腰部的左侧肌和右侧肌两边所产生的拉扯力就是第一对对拉力,重心前移法产生的第三个拉扯力与这两个力形成了一个以三个力的平衡点为顶点,地面为底面的点,有了这三个力的支撑,我们就可以慢慢呼气,以气息推动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一)喝水式吸气法的科学性

“意念转移法”将无意识的动作转化成有意识的动作,减少了很多类似于喉头发紧等不良歌唱状态的产生。

譬如说,吸气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小腹往外鼓,反之则往里收,而有的初学者吸气的时候小腹往里收而呼气的时候往外扩张,这是错误的呼吸方法。小腹往里收的同时,腰部两侧间肌往外扩展,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两根绳子在往腰部两侧的斜下方拉扯一样。有了这种感觉,我们试着发一个“hao”音,利用侧间肌来支撑控制住气息有节制地呼出,不要一下子就用完,而是缓缓地先用少量的气息推动声带振动发出声音,不要急躁,仔细体会气息的流动,慢慢地练习多了就会对气息的控制越来越熟练。气息有了保证,就可以确定支点的建立。

(二)省力原理

从物理学杠杆原理来理解这个学说的话,新学说的呼吸支点毫无疑问是最省力的呼吸支点。而且,在物理学中,三点式的支架比任何其他结构都稳定、牢固。

1.胸式呼吸法也叫“锁骨呼吸法”。且不说这种呼吸法到底是不是科学的歌唱呼吸法,但就从医学角度而言,胸式呼吸是不利于肺部健康的。采用胸式呼吸时,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时间长了就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从声乐演唱的角度来看,这种呼吸方式主要是胸部的扩张和收缩,横膈膜的运动较小,是被大家所公认的错误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是让横膈膜上下移动。研究表明:腹式呼吸法可以扩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减少肺部感染,改善腹部脏器的功能,而且有安神益智等多种益处。

3.胸腹式呼吸法,通过外肋间肌的收缩,提起肋骨,扩展胸腔,吸入空气进肺,当内肋间肌收缩时,可牵引肋骨后降,胸腔缩小,空气从肺内呼出。目前, 声乐课上呼吸训练大都采用“胸腹式呼吸法”,说这样可避免胸廓起伏太大, 气血上涌。

(三)新学说的实用性

呼吸支点离发声器官较远,有效避免了歌唱时声带发紧,压喉头等不良状态的产生。使演唱者身体放松,全身心地去歌唱。意念转移法、重心前移法和对拉原理,这三种方法的训练使得我们唱歌的时候形成一个以地面为底面,以丹田圈呼吸支点为顶点的锥形受力图,因此笔者的导师谢教授将它总结成“丹田圈呼吸支点三点式锥形结构对拉”学说理论。这个理论的产生,更明确地解决了旧说的三种呼吸方法中对于具体的训练方法模棱两可的问题,将歌唱呼吸方法的训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相对于旧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四、结语

歌唱的支点就是气与声带交汇时的作用点,其实支点是一种感觉,是歌唱中一种平衡感觉的交点,支点的建立可以使歌者的注意力转移到支点上,这样,实际的喉头就会自然松弛;自然而然地降到合适的位置,喉咙也随之打开了,有了这个点以后,可以得到气息的最好的支持,并进而获得充分的面罩共鸣,这样唱出的声音会使人感到“通”“松”“亮”这就是支点在歌唱中的作用和意义所在。因此,我们要选择良好的呼吸方法,因为只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才能使气息与声带协调工作。

参考文献:

[1]谢立山.科学“Hao”音发声法与声乐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2]陈洪伟.浅析歌唱中的呼吸训练支点与气息保持[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

[3]龙文莉.论歌唱中的支点[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猜你喜欢

新观念
专业管理 主动竞争“走出去”参与市场化竞争,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历史课改战鼓响创新能力要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初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情感人
创新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营养健康新观念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实施
企业财务管理新观念 开拓财务管理新思路
解放思想与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