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

2017-05-04高晓慧顾秋雨

关键词:踝泵卧床下肢

高晓慧,顾秋雨,唐 冰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

高晓慧,顾秋雨,唐 冰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9月收治的心血管外科因病情限制卧床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头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口头宣教的基础上,从患者的认知、行为、时间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依从性分别为43%和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观察组未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踝泵运动;依从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外科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卧床后静脉泵血功能由于踝关节主动运动及肌肉自主收缩功能减退,极易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形成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1]。研究[2]发现,卧床超过1周,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增高;卧床超过10天以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可达60%。踝泵运动能使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加快,对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预防静脉血栓具有重要作用[3]。踝泵运动简单易学,经济实用,但在临床工作中调查发现卧床患者依从性较低,我科对此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9月收治的心血管外科因病情限制卧床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意识清楚,具有一定理解表达能力;医嘱要求严格限制活动者;手术后不能自由下床活动者;下肢肢体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精神病史、沟通交流障碍患者;拒绝参与本研究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住院日期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平均(52±8.58)岁;高中以下学历66%,高中及以上学历34%;心脏疾病48例,大隐静脉曲张12例,腹股沟疝气19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下肢肢体功能障碍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例。观察组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48±10.02岁);高中以下学历70%,高中及以上学历30%;心脏疾病49例,大隐静脉曲14例,腹股沟疝气2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受教育程度、治疗方法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当天管床护士给予常规口头健康宣教,讲解踝泵运动的意义及锻炼方法,手术前一天管床护士负责加强宣教。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口头宣教的基础上,从患者的认知、行为、时间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 认知干预

制定踝泵运动规范,多样化宣教,利用多媒体讲解踝泵运动的意义及锻炼方法;同时播放视频,形象生动地讲解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及严重的并发症,让患者从心理上真正意识到踝泵运动的益处,增强对该锻炼方法的重视;定期开设健康讲堂,发放踝泵运动彩色宣教图;对于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利用移动护理车,播放视频强化宣教;针对年老及知识有限的人群,编制踝泵运动顺口溜“脚尖向前勾,五秒不能少。脚背向后屈,十秒不嫌多。环绕来两次,正好是一组。要想腿脚好,三分四次是最少”(注:三分是指每组运动至少3 min,四次是指最少做4次/d,即早、中、晚、睡前)。

1.2.2.2 行为干预

由于术后下肢加压包扎,患者活动的耐受程度相应的减弱。针对这些以及术后因为疼痛不能主动运动的患者,充分利用科室的新专利—踝泵运动辅助训练器(图1),帮助患者进行踝泵运动,鼓励患者主动参与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乐趣;建立踝泵运动督查记录表,责任护士每天到病人床旁查看执行情况并记录。

图1 踝泵运动辅助训练器

1.2.2.3 时间干预

通过多渠道提醒,4次/d通过广播督促患者。患者可以听着轻柔的音乐,放松心情,跟随缓慢的节拍进行踝泵运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广播之余利用3 min彩色沙漏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时间,同时也营造了安静温馨的氛围。

1.3 衡量指标

卧床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卧床的患者能说出踝泵运动方法并能坚持按标准练习。卧床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踝泵运动掌握人数/阶段时间内调查患者总人数*100%,调查时间从患者入院第二天或术后第二天开始。

1.4 研究工具

利用自制查检表,通过患者理论是否掌握、单次动作时间、每日频次、运动力度是否达标等方面,完成调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比较,观察组为8 4例(84%)明显高于对照组43例(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见表2。对照组共发生DVT2例,观察组未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调查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逐渐增加的趋势[4]。目前较为认同的导致DVT的三大原因为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滞及血液高凝状态。DVT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包括致死性肺栓塞(Pulmonan Embolism,PE)、截肢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4]。作为隐形杀手,DVT在临床初期常常被忽视,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治,会增加住院时间,导致肢体残疾,造成患者死亡。在未给予有效预防DVT患者中,25%的患者早期死亡原因是致死性PE。对于DVT预防措施的研究也开始广泛开展。

多个医学指南证实,常规对外科术后患者采取必要的预防血栓措施,能有效预防DVT的发生。使用抗凝药物是较常用的药物防治方法,但注射易引发出血,需定时检测出凝血时间,同时药价昂贵,需反复注射;同时使用抗凝药物有增加出血的可能性,其安全性令人质疑,故权衡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后综合考虑,术后患者一般首选安全、有效的物理方法来预防DVT。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对于降低DVT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踝泵运动等物理治疗方法辅助护理措施来预防DVT。物理方法的目的在于改变血液的缓滞状态,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护理上,踝泵运动着重于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对于DVT的预防主要针对改变血流缓滞和血液高凝状态而进行的。踝泵运动可以主动或被动进行,经济、便捷、可行性高、安全有效,易于实施。

通过对卧床患者认知、行为、时间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增加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的理解和重视,帮助患者更方便的进行踝泵运动,提高踝泵运动依从性。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少,不能准确统计踝泵运动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数据。虽然对照组发生了DVT2例,观察组未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证明踝泵运动还是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从而减少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1] 张铁良.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l,26(2):188—192.

[2] 李春会,李惠玲,邹叶芳,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6):3205-3207.

[3] 于秀丽,丛云凤,朴 丽,等.多媒体健康教育下的量化踝泵运动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DVT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5):118-120.

[4] 曲洪雪.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110—112.

本文编辑:赵小龙

R47

B

ISSN.2096-2479.2017.06.69.02

李海红,E-mail:18961322059@189.cn

猜你喜欢

踝泵卧床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对预防腰椎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踝泵运动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晕针后踝泵与髋泵操作疗效差异
踝泵运动简单易行的腿部锻炼法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