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政实施后网约车监管与服务研究

2017-05-04朱一红

中国市场 2017年12期
关键词:政府监管实施细则网约车

[摘要]网约车新政的落地,标志着网约车正式纳入法治的轨道,使网约车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决策者和管理者拿出智慧与勇气,根据网约车市场发展的状况,分析新政实施后网约车平台及网约车潜在的问题,汲取其他国家网约车管理的经验教训,明确自身定位,结合施政效果,灵活调整网约车管理政策,保障网约车有序融入现代城市交通系统。

[关键词]网约车;实施细则;政府监管;服务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174

从新政出台后市民的出行体验来看,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打车难”、出租车“宰客”现象抬头,网约车平台溢价随意等问题再现。新政刚实施,很多问题并未暴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会逐渐显现,如 “黑车”回潮问题、平台监管问题、网约车与巡游出租车共处问题等。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管理好网约车,对于决策者和管理者而言,任重道远。

1 网约车市场现状

根据9月22日滴滴出行发布的《移动出行与司机就业报告》显示,滴滴出行平台已拥有3亿注册用户,近1500万注册司机,日完成订单突破1400万单。[1]仅在杭州一地,在滴滴、优步、神州、易到、首汽、曹操等6家网约车平台约80万辆注册网约车,每天的运营量约60万单。[2]运力和运量已远超巡游出租汽车(14万辆,日运量35万单),大大缓解了市民“打车难”的问题。

2《实施细则》实施后仍然存在及出现的新问题21网约车数量锐减的问题

《实施细则》对网约车市场带来的最直接、最根本、影响面最大的就是网约车数量锐减。网约车数量的锐减,一方面使以小型车和紧凑型车为主的私家车充当旗下网约车的滴滴、优步等平台企业面临生死考验;另一方面也将使一大批以网约车为生的司机失去工作机会。据统计,杭州每天接单4单以上的司机高达12万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以网约车为生的专职司机,过渡期满后这当中有很多人因为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而失去工作。[3]

22网约车的安全问题

网约车的安全问题相对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平台缺乏对司机和车辆有效掌控给乘客带来的安全隐患;二是网约车缺乏完整的物防和技防设施线路保障司机的人身安全隐患;三是网约车司机接客陋习导致的交通违法行为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

23网约车的价格问题

事实上,网约车最混乱的并不是提价,提价还会提前告知,至少还算有点透明度,最混乱也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临时动态加价,动辄翻倍,甚至可以高达4倍以上,这与“黑车宰客”何异?而《实施细则》也都大致只规定了“不得低于成本价”而已,间接把网约车“逼”上中高端,与普通市民渐行渐远。

24再现市民“出行难”的问题

网约车的方便、快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出行难”的问题,市民也终于不用在路边等候着“碰运气”了。然而《实施细则》不低的门槛直接导致网约车数量减少,不合理的约车规则致使网约车空驶里程加大,乘客等待时间拉长,约车难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再现“出行难”。

25“黑车”回潮问题

“黑车”本来就存在,但由于网约车的“烧钱大战”,使很多的非城区车牌的车辆进入了城区,从事网约车运营,而今政策明确,这类车不可能成为合法的网约车,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将进入“黑车”行列,“黑车”规模将比网约车诞生前更大。

26传统出租车的服务问题

随着网约车规模的锐减,势必进一步加剧市民“出行难”,部分巡游出租车拒载、挑客、“宰客”现象抬头,服务质量下降。杭州景区周边巡游出租车挑客、拒载、坐地起价就是例证。[4]

3网约车管理的政府定位

网约车管理对于全世界来讲都是一个新课题,即使是以开放、包容、创新著称的美国,也只是在23个州取得合法的营运资格,[5]法国、西班牙等国索性就一禁了之。在各国政府并无太多成功经验的背景下,如何对网约车实施有效管理,无疑是对政府管理智慧的一大考验,如果单纯给网约车一个合法的名分,仍然沿用出租车的管理模式, 网约车管成了出租车,这场改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因此,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31以开放的理念看待网约车

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要以开放包容的理念,顺时顺势而为,做好自身该做的事。一是以开放的态度审视网约车。网约车是“互联网+”的产物,但并不单纯是互联网+出租车,而是一个依托“互联网+”的一种共享经济模式,网约车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做得风生水起,主要得益于共享经济的经营理念,因此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多从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就能充分符合市场的预期。二是充分理解网约车存在的合理性。在城市公共交通并不完善的今天,网约车有其生存、发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在目前大部分城市地铁系统还远未成网、地面公交也根本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的情况下,对于自驾难寻停车位、路面打车等不到、公交没有时间耗的市民而言,网约车正好为他们多提供了一种出行方式。从种种数据表明,虽然使用网约车出行的人数不少,但也还远未成为市民的“基本出行方式”,充其量也不过是目前并不完善的公交、地铁等城市交通体系的一种补充而已,两者并无矛盾之处。三是车辆准入门槛设置要科学合理。对于新能源汽车,由于其正处于“试用”到“能用”的过渡期,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在保障安全出行方面适当做出一些限制很有必要,但也大可不必在轴距和价格方面作出限制规定。至于非新能源汽车就更加没有必要,长轴距的高价车相对排量也大,与国家提倡的低碳环保政策相违背。政府部门更应从低碳环保的角度、保障安全的角度、廉价出行的角度出发进行设置。四是无须过多插手网约车定位。对产品的定位是企业和市场的事,网约车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其定位無须由管理部门多加操心,谨防将网约车管成出租车。事实上,每个企业平台都有自己的定位,每一类产品也都有其自身的消费群体,就如当初淘宝与实体店的竞争一样,各有各的定位、各有各的市场、各有各的客户。至于产品的定位是否准确,自然是由市场进行检验,由企业自行来调整。

32以务实的作风监管网约车

一是对平台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协助平台把好网约车的准入关。重点对依法纳税、价格机制、车辆准入、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管。鉴于目前网约车市场随意溢价现象泛滥以及由于网约车平台一家独大可能产生的垄断,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网约车价格形成机制,规范网约车动态调整机制,维护网约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对平台主体责任落实的监管。政府对平台实施有效监管,最主要的就是对平台主体责任落实的监管,特别是要强化安全方面的监管,相关职能部门应在把好网约车准入关的同时,督促平台企业落实各项安保措施,维护司机和乘客的人身、财物安全;督促平台完善权益保障体系,建立事故平台先行代偿机制,以保障司机、乘客的正当权益;督促平台完善约车规则,充分运用大数据的优势,提升网约车的运营效率,实施实时在线监控,加强对平台主体责任落实的监管。三是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监管服务质量。督促相关平台企业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平台,及时处理乘客和司机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针对平台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落实网约车平台的主体责任,提升网约车服务质量,建立司、乘双方的“黑名单”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33以积极的态度服务网约车

一是为平台和网约车做好服务。管理部门在依法做好平台和网约车监管的基础上,应腾出更多的精力为平台和网约车提供服务,对于一些平台和网约车自身无法单独解决的如车辆准入问题、平台信息网络安全问题、车辆运营安全问题、司乘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政府部门都要主动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二是为网约车营造宽松的竞争环境。网约车平台依靠“烧钱大战”抢占市场,导致与巡游出租车尖锐对立,如今政策落地,将网约车置于政府监管之下,再用“烧钱”战术已无可能,但过多的条件限制,也不利于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形成正当的竞争关系,需要政府给予网约车以传统出租车在经营范围、经营时间、经营区域等方面同等的政策环境,让二者在市场竞争中共同提升服务质量。三是维护好各主体的合法权益。众所周知,一个时期内,由于市民及游客“打车难”现象重现,很多地方特别是像杭州西湖景区周围,传统出租车拒载、“宰客”现象严重,这不仅严重损害了乘客的权益也严重损害了杭州文明城市的形象。随着网约车新政的实施,一些达不到网约车准入门槛的车辆也将重回“黑车”行列,“黑车”相较于未合法前的网约车,社会危害也将更大。管理部门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护平台、司机和乘客的合法权益。

网约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肯定存在有很多问题,只要秉承为民服务的宗旨,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以共享经济的理念创新管理模式,顺应市场,顺应潮流,在解决市民“出行难、出行贵”上做好文章,一定能将问题逐个解决,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网约车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滴滴发布2016移动出行与司机就业报告[EB/OL].(2016-09-22)http://techcnrcn/techgd/20160922/t20160922_523154714shtml

[2]范杨杭州网约车新政今起实施试行期一年[N]每日商报,2016-11-01(5)

[3]中商情报网杭州对网约车细则进行解读:60个常见问题答案在这[EB/OL](2016-11-01)[2016-11-04]http://wwwaskcicom/news/dxf/20161101/10442673884_4shtml

[4]李维和,庞靖涵,杨子健,等议价+挑客+拒载西湖边一些“老油条”出租车又开始不守规矩了[EB/OL](2016-10-18)[2016-11-08]http://news-zrbhangzhoucomcn/system/2016/10/18/012983875shtml

[5]朱旌美国网约车严准入重监管[N].经济日报,2016-08-15(8)

[基金項目]本文系民进浙江省委会2016年参政议政立项课题(浙进办〔2016〕22号)相关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一红,女,杭州人,副研究馆员,民进会员。

猜你喜欢

政府监管实施细则网约车
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
共享经济税收征管挑战及对策——以网约车为例
对网约车地方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的几点探讨
借央行降准置换MLF之际尽快出台实施细则,为小微企业贷款带来福音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实施细则
公共服务外包该“放”什么,“管”什么
广州市小产权房的现状与出路研究
环保投入、政府监管与大气污染防治
政策制定复杂过“网约车”
国外是如何管理网约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