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馆藏目录体系 服务课程分级建设

2017-05-04宋雪杰张鹏张小宁

中国市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服务课程建设

宋雪杰+张鹏+张小宁

[摘 要]文章介绍了一套针对学院A、B类课程建设编制馆藏导读目录的方法,探讨了编制馆藏目录的意义、编制方法和实际应用成果,构建了一个针对性强、服务面广、与学院课程建设紧密相关、与时俱进的开放型有机馆藏目录体系。

[关键词]课程建设;课程导读;导读目录;信息服务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252

高校图书馆是教学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研,拓展专业视野的重要领域。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自2012年实施“开展课程分级建设、全面提升第一课堂教学质量”以来,为更好地服务学院课程改革,解决读者在使用资源中查找难、定位难的问题,图书馆积极开展信息服务模式的探索研究,组织部分馆员编写了导读目录,旨在更好地服务第一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开发利用现有馆藏资源。

1 编制馆藏导读目录的意义

(1)馆藏现状:我院现有馆藏资源逾百万种,收藏历史可追溯到建国前,资料类型齐全,数量庞大,丰富的文献资源在满足各类读者需求的同时,也加大了读者查找资料的困难,加之我馆基础性建设滞后,馆藏地点相对分散,这就给图书馆工作提出了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有效盘活资源?如何让丰富的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读者,服务教学科研?尤其在我院上下同心、合力打造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时刻,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将对我院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2)课程分级建设现状:目前我院实行课程A、B类建设工程,凡入选该工程的课程,将不再按照教师的职称发放讲课酬金,而是按照学院A级或B级课程对应标准进行酬金的发放,这种打破论资排辈的新举措,犹如一股清风吹开海都学院课改新面貌,极大地鼓舞了年轻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三年多的实践证明,课程分级建设成就日益凸显,得到广大学生的热情支持和期待,得到任课教师的积极响应,也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家、社会人士的肯定。在这个背景下,图书馆根据A、B类课程分级模式构建了一个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文献类型丰富、信息量大、开放有机的馆藏文献目录体系。

2 馆藏导读目录的编制范围、收录原则和内容

(1)编制范围:图书馆经反复研究并最终确定的目录编制范围是所有已经立项的75门课程,去掉重复立项,本次共为58门课程编制导读目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总计完成约22万字的目錄编制工作。

(2)导读目录的收录原则和内容:在深入研究立项课程、筛查整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的导读目录收录原则是:①权威性,由专家学者推荐,适合高等教育的优秀书目,尤其是“国家精品课程推荐书目”“‘十二五规划建设课程参考书目”“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等权威资料全面收录;②经典性,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是各学科各专业代代相传的经典教参,尤其是工科类、艺术类和外语类书目,精选具有权威的著作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资料;[3]③实用性,选择对教师具有实际备课意义,对学生有学习研究价值的资料,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性,注重资料的参考性。部分课程如数学、电工电子学、材料工艺等兼收习题集、手册、实验册等教辅材料;④科学性,收录的书目要较好地体现本学科专业的科学逻辑,展示本学科当前发展的最新水平和研究动向,恰当反映与其他学科的外在联系,以激发读者探求知识的欲望;[1]⑤系统性,优秀的教参其内容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内容的连续性,学科自身的完整性都要求我们选择书目时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1]⑥有机性,学科发展是一个有机体,知识的更新和多元化以及新技术革命使得我们对教参书目的选择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只有遵循学科的有机发展规律,才能构建一个生机勃勃,不断生长的学科体系;⑦多样性,主流文献重点收录编排,非主流文献适当顾及,[3]以期使读者触类旁通,引发读者深思,达到学贵精专,兼容并蓄的治学目的。

3 馆藏目录体系的编排方法

(1)馆藏图书目录编排方法:目录主体采用二级编码系统,按《中图法》列类规则,采取字顺与索书号相结合的编排方式。一级编码为课程名称,采用大写英文字母从A序列到Z,按立项课程名称采取字顺编排,课程名称首字母相同按第二字母编排,依次类推。二级编码为A、B类课程对应的馆藏资源,在一级编码之下再按照索书号大小进行编排,从而形成一个“A—Z\课程\一级编码;索书号\资源\二级编码”的纵向有机馆藏目录体系。每一条目录分别给出书名、著者、索书号、馆藏地点、出版社和出版年度,读者可根据需要通过以上6条检索途径进行资源检索。

(2)馆藏期刊目录编排方法:按照上述图书目录的编制原则,结合期刊特点,分别列出邮发代号、刊名、ISSN号、出版频次等信息,对于装订成册的过刊,再列出索刊号,备注为合订本。读者可根据课程需要,按A、B类课程名称字顺,或邮发代号、刊名、ISSN等信息定向检索期刊资料。

(3)数字资源目录体系的收藏内容和编排方法。海都学院与青岛农业大学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我们把每一门课程可以检索利用的中外文数据库列出,说明具体检索利用方法,并且列出直到2015年年底的检索文献结果,包括检索文献的分类、主题、时间分布、作者与主要研究机构分布等,为广大师生拓展利用各类数字资源提供指导。

4 导读目录体系的特点

(1)内容新颖,注重科学性原则:目录体系以《中图法》为编制理论依据,实行二级编码,层次分明,一目了然。著录内容详细,在编排分类理论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如结合我馆著录规则,对入选A、B类课程建设的馆藏资源进行重新编排集成,重点加注我馆馆藏信息,如《新英语语法手册》在给出索书号外,还详细标注馆藏地点为莱阳中文书库三楼外语类;《经济师》在给出索刊号的同时标注馆藏地点为莱阳校区图书馆南楼301室。读者从检索到获取资料非常方便快捷,是现有机读目录的有效补充。

(2)针对性强,注重实用性原则:这套目录有很强的针对性,专为我院A、B类课程建设服务。读者群体庞大且固定,涵盖所有在校本科生、专科生和A、B类课程任课教师,受益人群除上述人员外,还包括科研人员,行政教辅人员,尚未申请A、B类课程的一线教师。本次编排的目录与我院进行的课程改革紧密相关,有明显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推荐性。

(3)信息量大,具有无限容纳的有机性:目录内容广泛,是一个充满活力、无限延展、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有机生命体系,它会随着我院A、B类课程建设共同成长,以课程分级建设为根本出发点,以提升第一课堂教学质量为宗旨,逐步进行自我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历时弥新、生机勃勃的馆藏专题目录体系。

5 馆藏导读目录的使用效果

为进一步检验导读目录的使用效果,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其中一线教师100份,学生读者5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率达96%,通过问卷可以看出这套目录给予读者充分的帮助和指导:

①拓展师生的文献信息视野,让广大师生知道每门课程有哪些纸本参考书和期刊,有哪些数字资源可以利用;②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提高广大师生文献资源利用能力;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我院已有2位教师在专题目录的帮助下,通过层次选拔在省级微课比赛中获奖,还有更多的老师在目录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学院A、B类课程;④提高学生课程学习质量,拓展学科视野,对学生读者起到有针对性的帮助,为他们的考研、考级、建模大赛、毕业论文等提供高质量的参考资料。这套目录自投入使用以来,前来图书馆使用考研资料的读者越来越多,他们说:这些参考书帮助他们在考研复习中轻松应对,提高了考研通过率。

7 结 论

编制导读目录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挖掘资源,盘活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无限的作用,以期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馆编制的导读目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织兰,阳志琼.论高校教学参考书建设[J].河池学院学报,2007(10):110-113.

[2]邵晓阳,闫瑞萍,党秀莲.建立导读目录体系,开发利用馆藏资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3):80-81.

[3]苏令云.教学参考书的资源建设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6(2):35-36.

猜你喜欢

信息服务课程建设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