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水稻产业,不同药剂防治粳稻病害探析

2017-05-04罗琼谷云勇刘洪华严涛刘思乡

中国市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防治药剂实验

罗琼+谷云勇+刘洪华+严涛+刘思乡

[摘 要]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极大,而稻米是最重要的食材之一,很早就有“南米北面”之说。因此,防控粳稻病害、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对于发展水稻产业、促进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防控粳稻病害实验、促进水稻生产角度进行阐释,以期对广大稻农和水稻研究工作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药剂;防治;粳稻病害;实验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219

为了调整水稻品种结构、改善稻米品质、提高种粮效益,2015年,按照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安排,耒阳市农业局引进了单季粳稻甬优538在耒阳试验示范。纹枯病、稻曲病是单季粳稻中后期主要病害,为控制其危害,选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等 3 种杀菌剂进行了药剂防治及保产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30%苯甲·丙环唑EC(江苏华裕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省推广站提供); 20%噻呋酰胺+43%戊唑醇SC(中农联合山东省联合农业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省推广站提供); 2.5%井·蜡芽SC(上海农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耒阳市植保站提供)。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538”。

(2)试验地情况。试验地点在耒阳市遥田镇红星村八组。土壤为黏壤土,前茬油菜。5月10日播种,6 月 4 日移栽(密度为 1.8 万穴/667m2)。基肥 32%的复合肥50kg /667m2,追肥尿素14.5kg/667m2。

(3)试验设计及方法。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是:30%苯甲·丙环唑EC 20mL/667m2在破口初期用药一次;30%苯甲·丙环唑EC 20mL/667m2在齐穗期用药一次;20%噻呋酰胺+43%戊唑醇SC 20mL/667m2在破口前5天用药一次,10天后再用药一次; 2.5%井·蜡芽SC 100 mL/667m2在破口前5天用药一次,10天后再用药一次;喷清水对照(CK),面积1亩左右。大区对比,不设重复,对照区面积667 m2,其他各处理区3335 m2。用工农16 型手动喷雾器喷雾,对水量 60kg /667m2。

(4)调查时间及方法。分别在药后 7d、20d 调查纹枯病病丛数、病株数及严重度,每区对角线5 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共计25 丛。水稻收割前5~7d调查稻曲病病株数、病粒数及严重度,采用双平行线取样,各处理查200丛水稻。收割前采用5 点取样,调查 667m2有效穗数,室内考种进行理论测产。

紋枯病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0 级无病; 1 级基部叶片叶鞘发病;2 级第 3 叶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自顶叶算起,下同); 3 级第 2 叶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 4级顶叶叶鞘或叶片发病;5 级全株发病枯死。

稻曲病分级标准(以穗为单位):0 级无病;1 级1 粒病粒;2 级2 ~5 粒病粒;3 级6 ~10 粒病粒;4 级11 ~15 粒病粒;5 级16 粒以上病粒。

2 结果与分析

(1)对纹枯病防效。由表1可知,第2次施药后7d,3种药剂对单季粳稻纹枯病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中以30%苯甲·丙环唑EC(破口)处理的防效最好,防效为67.07%,30%苯甲·丙环唑EC(齐穗)处理、20%噻呋酰胺+43%戊唑醇SC处理与2.5%井·蜡芽SC处理防效相差不大,药后7d其防效分别为56.1%、52.44%、48.78%。药后20d,30%苯甲·丙环唑EC(破口)处理的防效防效比药后7d防效下降6.78%,防效为60.29%;但30%苯甲·丙环唑EC(齐穗)、20%噻呋酰胺+43%戊唑醇SC、2.5%井·蜡芽SC3种处理的防效相对于药后7d均有所提高,其防效分别为58.37%、86.66%、51.20%,其中以20%噻呋酰胺+43%戊唑醇SC处理的防效提高幅度最大。药后7d以30%苯甲·丙环唑EC(破口)处理防效最好,药后20d以20%噻呋酰胺+43%戊唑醇EC处理防效最好。

(2)对稻曲病防效。由表2可知,以30%苯甲·丙环唑EC(破口期)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62.78%,2.5%井·蜡芽SC和20%噻呋酰胺+43%戊唑醇SC防治效果次之,分别为58.52%和44.39%;30%苯甲·丙环唑EC(齐穗)最差,防效仅为27.58%。

(3)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经实地观察,各组处理水稻生长后期叶色清秀青枝蜡杆,籽粒饱满,未出现药害情况;空白对照区水稻生长后期,水稻叶色枯黄,植株绵软,籽粒发暗,抗倒伏能力较弱。

(4)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3。各种药剂处理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表现出较好的保产效果。保产效果以20%噻呋酰胺+43%戊唑醇SC处理最好,增产率达88.68%,其次为30%苯甲·丙环唑EC(破口)处理,增产率为74.68%,而2.5%井·蜡芽SC处理增产率仅为28.08%。

3 结论与讨论

(1)结果表明,20%噻呋酰胺+43%戊唑醇SC处理对粳稻纹枯病防效最佳,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30%苯甲·丙环唑EC(破口)处理对稻曲病防效最佳,增产效果次之。30%苯甲·丙环唑EC(齐穗)处理对水稻纹枯病防效相对较好,对稻曲病防效差,增产效果一般;2.5%井·蜡芽SC处理对水稻纹枯病防效果最差,对稻曲病防效一般,增产效果最差。20%噻呋酰胺+43%戊唑醇SC防治2次比30%苯甲·丙环唑SC防治1次的保产效果好,同一药剂30%苯甲·丙环唑EC防治1次,无论防效、还是保产效果,在破口期用药好于齐穗期用药。

(2)防治纹枯病应掌握在发病初期,当病虫率达20%时即需防治; 预防稻曲病应在破口前7~10d用药。实际生产中,可综合考虑防效、保产效果及生产成本,在单季粳稻破口期前7~10d选用30%苯甲·丙环唑EC 20mL/667m2防治1次,主治纹枯病,预防稻曲病,若破口期阴雨天气较多,在破口期再选用20%噻呋酰胺+43%戊唑醇SC 20mL/667m2补治1次。防治需注意用足水量,每666.7m2不少于45kg。以防治纹枯病为主时,药液要均匀喷在稻株中下部,同时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时要上下兼顾,均匀周到。

根据以上实验及分析,只要对单季粳稻的纹枯病、稻曲病选取科学的防控药剂和施药时机,就能取得预期控害效果、提高粳稻产量,为我国水稻增产和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防治药剂实验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做个怪怪长实验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