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有效运用词语
2017-05-04高秋香
高秋香
[摘 要]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词语教学。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但学生在表达中却不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词语。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引导学生唤醒“沉睡”的词语,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语言能力呢?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心引领,使学生想用;要遵循教育规律,逐层推进,使学生会用;要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乐用。
[关键词]运用词语;低年级;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19-02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中要让词语作为一种创作手段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这指明了运用词语的整体思路和大方向。但是,目前的语文课堂都聚焦在词语和句子的感悟、积累层面,很少有人考虑词句的运用,更谈不上词语运用的具体策略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模仿文中规范的语言,逐渐学会运用语言,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词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学生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语,却不会运用。教师应该采用什么策略来引导他们有效地运用词语呢?
一、 用心引领,使学生想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具体,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有直接联系,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与结果(如是否得到奖励)更感兴趣。因此,教師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目睹词语的色彩、触摸词语的温度,激发学生内心“想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并且乐此不疲,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引导观察
低年级教材出现的绝大部分词语跟大自然、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指引学生用心感知生活,就能让词语在学生的意识里活起来。例如,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关春天)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到美丽的校园、公园里寻找春天,并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们能自觉地运用学习到的有关春天的词语畅所欲言——“春姑娘来到了公园,公园里呈现出柳绿花红的景象。”
(二)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学生身边运用词语的榜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倍感亲切,从而萌发想用的念头。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以及平时交往中运用优美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比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夸家乡”中,教师首先介绍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小村,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村子中央有一个湖,湖水碧绿,仿佛是一块美玉闪闪发光。你要是仔细看,隐隐约约还能看到鱼儿在湖里快乐地游来游去。”教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学生说教师懂得运用学过的优美词语。教师顺势引导,及时总结。学生受到启发,学着教师运用积累的词语,介绍起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名胜古迹,但是一年四季风光秀丽。村子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仿佛一块玉镯。要是下起蒙蒙细雨,就像披上了一层轻纱。”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榜样的作用,调动学生运用词语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人教版《窗前的气球》时,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想象:“科利亚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科利亚可能看不见什么呢?”一个学生说:“科利亚可能看不见曾给他带来快乐的弟弟。”教师趁热打铁,给予评价:“你真会学习,懂得运用《纸船和风筝》中的‘快乐一词。”教师的评价无形中提供了学生运用词语的榜样,指明了运用词语的好处。其他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将一些学过的词语,如“挂牵”“笑脸”“勤劳”等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搭建平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句,说明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搭建一个词语运用的平台,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的语文角,开辟“词语造句”栏目,并每日提供三至五个学过的词语,让学生自主选择词语造句,鼓励学生将所造的句子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加分。由于降低了词语运用的难度,学生“跳一跳”能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有效地激发学生“你行我也行”的好胜心理。
二、逐层推进,使之会用
任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都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教师要依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在运用词语方面经历从易到难、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逐渐形成运用词语的能力。词语运用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基础再现
这里的“基础再现”不是词语的简单重复,而是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描述课文内容,或者转换人称复述课文内容。例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出现了“被困、甚至、吸干、蒸干”等词语。教学时,低年级的学生使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描述“浅水洼里的小鱼遇到什么危险”。学生经过思考之后,用自己的话回答:“很多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不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就会死掉。”还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组织学生以“我是浅水洼里的一条小鱼”或用小男孩的口吻复述整个故事。通过基础再现,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了本课所学的词语,而且内化了规范的语言。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为学生日后进一步运用词语做好铺垫。
(二)模仿
古往今来,许多高明的作家,都是在学习模仿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从而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目的。中高年级的习作从模仿开始,低年级的说话写话更应从模仿起步。例如,《北京亮起来了》一文中有一大串描写灯亮的词语:“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华灯高照、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银光闪闪……”教学时,教师首先通过联系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接着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既使学生对北京夜晚美丽的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又积累了词语;然后,告诉学生每当夜幕降临,整个厦门也亮起来了,请学生欣赏一组厦门美丽夜景的图片;最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本课学到的有关灯亮起来的词语,描绘厦门的夜景。
(三)灵活运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学生的思路打开了,运用词语的经验丰富了,就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此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词语,借助学过的词语进行写作。比如,学完《丑小鸭》一文后,教师出示几个词语:“又大又丑、孤单、悄悄地、雪白的、长长的、厚厚的、美丽”,让学生从中任意选择几个词语编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写道:“一只哈巴狗浑身雪白,非常美丽,自以为很了不起,它瞧不起又大又丑的流浪狗,不想和隔壁的小猫做朋友。时间一长,小动物们都不理哈巴狗了。哈巴狗孤单极了。”另一个学生则写道:“一个冬天的早上,芭比娃娃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披着一条长长的围巾,头上还戴着一顶雪白的帽子,美丽极了。她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在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写话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运用优美的词语。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口语交际时,刚开始学生是这样介绍第一幅图的:“晚上,一个小男孩正在写作业。”教师启发:“再仔细观察观察,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小男孩此时的表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立刻想到了“认真”“专心”“聚精会神”等词语。再次介绍图片时,学生就说得更完整、更生动了。
三、积极评价,使之乐用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运用词语适时给予肯定。这种积极有效的评价,让运用词语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使学生越用越想用、越用越爱用。
(一)评价范围要广
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因此,在评价学生运用词语时,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不同方面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逐渐形成努力向上的积极态度。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词语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规定:“运用一个词语可以得一颗星,运用两个词语得两颗星,依此类推;所造的句子表达了真情实感,加一颗星;所造的句子有新意,再加一颗星。”教师每周统计一次,评选出“用词积极分子”“用词小能手”“用词明星”等。
(二)评价机会要多
于永正老师在一节作文课中,不论学生作文篇幅长短、形式的优劣,只抓习作中的亮点,他就不停地加分,最多的一个学生竟然得了150分,最少的也得了98分。于永正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评价机会,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能运用一个词语进行造句,教师就给他加一颗星。当在语言表达、情感抒发、创意求新等方面有欠缺时,如果学生愿意不断修改,教师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每改一次加一颗星,改几次加几颗星,直到学生满意为止。另外,还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增加评价的机会,使学生乐用词语。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有效运用词语,用心引领,使之想用是前提;逐层推进,使之会用是关键;积极评价,使之乐用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能唤醒那些“沉睡”的词语,真正達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