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高校体育场馆利用效率的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2017-05-04乔洪刚董运来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体育产业场馆

乔洪刚,董运来

(1.沈阳工业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023;2.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部署。2017年8月份在天津举办的第13届全运会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创造了全运会“全民参与、健康共享”的新高潮。正在贯彻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

促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离不开体育场馆这个最基本的介质,也就是说,体育场馆是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载体。就辽宁省而言,提升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对于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培育群众健身意识,巩固竞技体育强省的地位,壮大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意义重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提升辽宁省高校体育场馆利用效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以“高校体育场馆”为关键词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044条,其中期刊文献844条。对有关的社会学、学校体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研读并查阅政府、高校等单位有关方面的政策法规,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资料依据。

1.2.2 访谈法2017年暑假期间,作者以在沈部分高校的体育部门相关专家和负责人为访谈对象,通过面谈、电话沟通等方式,就场馆开放状况,运营形式及今后一段时期如何提升辽宁省高校体育场馆利用效率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咨询。咨询专家包括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忠伟、潘书波教授、安玉香教授、王安新副教授,沈阳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陈凯副教授,沈阳大学场馆中心主任赵寿鸿,东北大学回军副教授,沈阳体育学院郑刚副教授,沈阳工业大学场馆中心主任陈世平等,并根据研究需要,对相关的调研数据进行了整理与统计分析。

2 高校体育场馆属性及其效益分析

2.1 高校体育场馆的准公共品属性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堪称史上最成功的一届盛会,极大地鼓舞了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加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也不断增加。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进而对拉动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体育场馆和资源作为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的载体,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品范畴,应由政府来提供。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共品,是指那些个人或企业无法提供的,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的产品,比如国防、医疗、教育等。公共品一般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消费。从这个意义上看,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免费享用的那些体育设施,完全属于公共品。

对比来说,准公共品则是介于公共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特点。虽然高校体育场馆也有部分免费开放,但是其运营、管理以及维护等费用支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由学校自己承担,即便个别场馆享有政府财政补贴,比例也相对较小。所以,高校体育场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依然具有准公共品属性,很难做到全面无偿向公众开放,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收费用于维持场馆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满足体育场馆的维修维护费用[1],形成以场养场、以馆养馆的良性循环机制,确在情理之中。

2.2 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体育场馆是发展体育事业的物质保障,是体育产业中重要的资源之一。高校体育场馆的准公共品属性,决定了其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属性。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其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健康需求等。体育场馆兼具文化内涵,其主要功能是增强人民的身体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其本质是体育场馆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完成其应担负的主要社会责任。经济效益可以从2个方面来理解,1)是体育场馆直接面向各种体育活动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如体育场馆的门票费用、外租收取的租赁费用等;2)是由体育赛事或其社会影响力所带动的其他行业的发展,如体育培训行业、体育中介行业等。

从宏观层面来说,国家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国民素质、积极宣传推广“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等社会效益。因此,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公众,关注更多的也是体育场馆的公益性。但是高校作为体育场馆的供给方,只有在满足日常教学科研的前提下才具备面向公众开放的公益属性。这是矛盾之一。

从微观层面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只有盈利才能不断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如果仅依靠财政拨款来推动,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也难以刺激体育事业的普及。这是矛盾之二。

综上来看,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属性,在很长一段时期之内还应兼顾。克服上述两方面矛盾的办法就是在突出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尽量拓宽高校体育场馆的多元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场馆运营。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体育事业,使公众享受到越来越好的体育公共服务。

3 辽宁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利用现状及问题

辽宁是体育大省,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普及。尤其是2013年成功举办第12届全国运动会更是为辽宁省体育产业带来一次巨大的机遇,体育竞技、体育彩票、体育培训、体育中介等一大批行业在市场中兴盛起来,体育场馆的兴建与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体育场馆在运营与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发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但是,从高校体育场馆的参与运营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3.1 辽宁省体育场地资源及高校场馆开放现状“十二五”时期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省人口的41.16%,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9m2。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发展规范,具有辽宁特点的体育产业格局。2014年辽宁省体育产业实现产值1 675.53亿元,比2013年增长13%,占全省GDP比重的0.67%。借助2013年第12届举办全国运动会之机,辽宁省体育场馆的建设也飞速发展,2014年辽宁省共有体育场地51 901个,其中室内体育场5 071个,室外体育场46 830个。这些场馆中,体育系统拥有场馆564个,全天开放的有300个,占总场馆的比重53.2%,86个部分时段开放,占总场馆的15.2%,178个不开放,占总场馆的31.6%(表1、2)。

表2 辽宁省各系统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状况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辽宁省高等学校共拥有场馆资源2 069个,全天开放的有225个,占总场馆的10.9%,500个部分时段开放,占总场馆的24.2%,1 344个不开放,占总场馆的65%,总体上看利用率偏低。

王晓衡(2015)对辽宁省30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情况的调查显示,共有体育场、馆及单项体育设施1602个(座、片、台),其中室内体育场、馆及单项体育设施666个(座、片、台),校均22.2个(座、片、台),室外体育场、馆及其他单项体育设施936个,校均31.2个。这30所高校中有28所对外开放,其中20所能够有偿开放,8所采取的是无偿开放[2]。

辽宁省高校体育资源的整体配置与全国各省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但有些高校场馆资源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3](表3)。包莺等(2013)抽样了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41所辽宁高校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70%的场馆在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训练和比赛等工作后,还有闲置;有8所高校的所有场馆对社会完全开放,有17所高校采用了部分对社会开放的形式,其余16所高校则完全不对社会开放;开放方式主要以有偿收费和无偿开放相结合为主。

表1 辽宁省各系统体育场地状况

表3 辽宁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情况

田云平(2015)抽样了辽宁省69所本专科院校,就其体育场馆的资源现状和社会共享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辽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相对较丰富,室外场馆以篮球场、田径场、足球场和排球场居多,室内场馆则以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和排球馆为主。室外场馆中有27所高校全部开放,32所部分开放,剩下10所暂未开放,且多数场馆无偿开放。室内场馆中仅有9所高校全部开放,35所部分开放,开放率相对较低,且多数场馆实行有偿开放[4]。辽宁高校现有的有偿开放项目主要以足球、篮球和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为主,器械健身、游泳等项目则较少。原因在于目前高校相关的场馆资源较少,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另外,此类场馆养护成本较高,一旦破损难以修复,故开放相对较少。

3.2 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效率不高、公共服务水平偏低

虽然辽宁高校场馆资源相对充裕,但是在运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场馆的利用效率不高。1)管理模式与场馆运营不相匹配。虽然很多高校都成立了体育场馆管理中心,但是相关管理人员多数还是从体育教师或后勤人员中抽调。受专业背景和工作职能所限,这些人在场馆运营和管理方面经验相对欠缺,难以完全与场馆管理中心的设置目标相匹配。2)经营服务的模式较为单一。多数场馆的经营范围依然以单一的场地租赁为主,没有太多的体育营销服务,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如在引进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创办自主品牌赛事、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竞赛、表演、健身等活动方面,还需逐步完善。3)是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隐患。部分高校场馆中心未设立专门账户,在收取场地租金时(无论是大额还是小额),主要以现金收讫方式为主,且建章立制不完善,存在人情弹性,这样容易带来财务风险。4)是高校场馆运营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与对话机制,使得场馆资源未能实现最优配置。大学城或者是相邻高校之间的体育资源,基本上没有进行体育场馆的优化配置,在效率最大化和资源共享层面上存在一定漏洞。

3.3 体育场馆的设计与地区的气候不相适应众所周知,辽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年平均气温不超过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高校场馆相对集中的省会沈阳,年平均气温只有8℃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更低,一般在-14℃左右,而同期北京的平均气温在-3℃左右。这一自然条件的短板,决定了一年当中很长的一段时间室外场馆无法使用,只能以室内场馆为主。而目前辽宁高校多数的室内场馆,在设计施工的时候散热制冷设施不完善,导致场馆内冬冷夏热,影响运动质量,公众参与率降低,利用效率大打折扣。

4 提升辽宁高校体育场馆利用效率的建议

4.1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拓宽场馆开放项目 1)完善财政政策。辽宁省、市财政要采取有效措施,根据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必要的补助资金,支持其日常运行和大型维修、设备购置等。

2)鼓励将高校体育场馆纳入地方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和其它政策性引导资金的补助范围,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后期奖励等方式,加大对大型体育场馆的扶持力度。

3)深化税制改革,降低体育产业税收负担。如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高校体育场馆的捐赠,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部分,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高校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符合税收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等。

4.2 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力度,提升场馆运营收益 1)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高校体育场馆提供社会捐赠。社会捐赠是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中一个比较传统的筹资方式,尽管以捐赠方式建设的场馆不多,但是也有成功的典范。如,沈阳农业大学的禾丰体育馆就是由辽宁省内知名上市公司——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6位校友捐款修建的,同时体育馆被命名为禾丰体育馆。

此外,鼓励社会各界尤其是校友以个人或团体名义对场馆的设施进行捐赠[5]。学校可以把镌刻有认捐者姓名的通牌配于设施上作为永久纪念,并统一向认捐者颁发认捐证书。认捐者及其直系亲属在对场馆的使用过程中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既可以提高场馆的知名度,也可以鼓励更多的认捐者关注场馆的长远发展。

2)拍卖体育场馆冠名权,既可以减轻政府和高校维护保养的财务负担,也是体育场馆融资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南京市龙江体育馆在全国第1个通过拍卖方式拍卖冠名权,广东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江苏总代理江苏百胜电子有限公司以300万元的价格获得了5年“南京步步高电器体育馆”的冠名权。目前来看,辽宁高校的体育场馆通过拍卖冠名权的案例并不多见,今后应该予以鼓励和正确引导,这是高校和冠名企业的双赢活动。

3)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出发,将PPP模式引入到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中。PPP模式能够引入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公司在场馆运营、赛事承办、广告招商和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引入专业的管理运营团队,既有利于提高场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又能更好地解决场馆开放与教学、训练和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在追求场馆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满足各方需求[6],最终更好地推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4.3 完善场馆安全管理机制,确保规范有序开放 1)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季巡查、月排查和每天定时检查制度,加强对场馆内重点设施、重点部位的监控,通过危险源的识别,认清各类设备设施的安全风险,及时排除故障隐患,确保场馆运行安全。

2)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做好应对各种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准备,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加强演练评估,持续完善改进预案。要主动加强与公安、消防、卫生等社会部门的联动,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开展防暴恐自查和演练,完善应急预案。

3)强化规范化管理,做好建章立制。全方位、多层次设定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利于操作的程序化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的制度管理[7]。

4.4 组建高校体育场馆联盟,优化场馆资源配置 1)遵循自愿的原则,成立场馆联盟理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制定联盟章程,明确联盟成员的相关权利和义务。根据各校场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场馆联盟的宏观发展方向,组织联盟内外的各项交流学习活动,协调各高校体育场馆在日常运营期间遇到的矛盾。

2)确保高校场馆联盟成员之间协调发展。由于各高校场馆联盟成员数量众多,在人员结构、管理水平、经营模式、场馆资源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很难做到制定整齐划一的发展目标。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协调发展。

3)合理统筹,适度开放。以大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各联盟成员的具体情况,管控好开放时间,把握好开放的尺度。针对各联盟成员区位优势不同的基本事实,根据不同时段差别化地制定收费标准,特别是针对校内校外人员、老年人和青少年等,更要区别对待。

4.5 建立多种层次赛事体系,夯实群众体育基础 1)积极倡导国有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将相关赛事的举办设在高校体育场馆。以沈阳为例,东(以农业大学为主)南(浑南大学城)西(以工业大学、化工大学为主)北(沈北大学城)的高校体育场馆布局,为就近的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举办种类多样的群众体育赛事,既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精神风貌,又可以提升企业的活力。

2)借鉴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的经验。可在全省范围内每年举办各类大学生体育联赛,尤其是在辽宁具有良好运动基础和人才储备的3大球联赛,并形成常态化。通过举办常态化的体育比赛,增强大学生体质、全面塑造当代大学生良好精神风貌。

3)积极承办各类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应当积极争取承办国内外相应的赛事,逐步建立起适应辽宁高校实际情况,并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和国际体育形势的,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赛事体系,提升辽宁城市形象和高校的影响力。

4.6 加快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场馆功能升级 1)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体育场馆结合起来,在体育场馆经营、体育场馆服务业等领域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转效率。

2)设立场馆微信公众号或者APP,保证用户能够在网上查询场馆使用信息(包括场馆的具体地理位置、交通导航、场馆管理中心的联系电话、场馆简介和不同活动的收费标准等),提前预约场地,通过移动终端支付定金或场地费,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搜寻时间成本。场馆也要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APP定期推送场馆一段时间内的安排使用情况,实时推送场馆的优惠政策、规章制度、开放时间变动、场馆周边泊车情况等等。此外,还可以发展个人会员、团体会员,组织赛事、招募比赛赞助商,以及进行比赛成绩公布、个人比赛积分公布、区域比赛消息发布等[8]。

3)建设智能化体育场馆,推动体育场馆综合功能的创新开发。建立大型赛事活动保障有力、群众健身消费便捷、个性化服务注重特色、符合国际惯例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从而推动体育场馆功能升级。

5 结 语

高校体育场馆具有准公共品属性,短期内难以做到全面无偿向公众开放。同时,高校体育场馆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属性,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必须予以兼顾。借助第12届全国运动会的契机,辽宁高校体育场馆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包括总量和布局都有了突破和优化,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存在着利用效率不高、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场馆适用性偏低等一系列问题。为提高场馆利用率,拓宽场馆开放项目,吸纳社会投资资金,完善场馆安全管理体制,是新时期开发高校体育场馆的必要手段。并且考虑到大众体育的推广与普及问题,组建高校体育场馆联盟来提高大众体育积极性;承办多层次体育赛事来提高体育场馆知名度;加快场馆管理与互联网的融合来提高大众体育便利性,多措并举提高体育场馆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肖艇,向宇,魏洋,等.论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社会的必要性 [J].科技资讯,2017,15(5):241-242.

[2] 王晓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改革创新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2):10-11.

[3] 包莺,王金章,张运良,等.辽宁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3(3):107-111.

[4] 田云平,刘大明.辽宁省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共享现状调查研究 [J].高教学刊,2015(21):156-157.

[5] 刘杨俊.PPP模式在四川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中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8):150-151.

[6] 刘大明,丁方凯.辽宁省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6,38(4):18-22.

[7] 朱昆,刘英.“互联网+体育场馆”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61-164.

[8] 柴仲学.“互联网+”时代我国体育场馆服务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31(2):88-92.

[9] 孔庆梅,张元厚.全运会后沈阳高校体育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以高校体育场馆赛后运营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2(2):70-72.

[10] 阮伟,钟秉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11] 吴飞.北京高校体育场馆合作联盟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12] 阳意峰.后体育赛事下的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0):183-184.

[13] 朱昱晓.“互联网+”常态下的体育场馆运营[J].当代体育科技 ,2017,7(4):164-165.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体育产业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