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才要“三不唯”
2017-05-03周昌明
周昌明
人才是第一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把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人才引对用准,才能在“十三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占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这就需要我们勇于破除“唯学历、唯履历、唯资历”等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提升引才用才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不唯学歷,看实力。过去,各地在人才的引用上确实存在一些唯学历化的倾向。比如门槛设定上,非硕士、博士不要;政策制定上,看到海外学历就下手,从不考虑是否有“真本事”“金刚钻”,从不考虑“外来的和尚”是否就一定能“念好本地的经”。诸如此类“膜拜学历”的现象,既有违科学引才的初衷,也不利于地区的发展,还会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受到漠视和排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此类现象,重视人才的学历而不唯学历,承认人才在学历教育上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更看重其是否具备该领域高人一等的实力,从而让真正有实力的人才脱颖而出、为我所用。
不唯履历,看能力。在人才引用上,经常会面对两种较为极端的现象。一种是履历很丰满,条目繁多,看起来有多岗位历练、多部门管理经验,给人一种“不可多得”的第一印象;另一种是履历简单,寥寥几行,似乎经历单一,给人一种乏善可陈的直观感觉。对待这样的两极化现象,不能单靠直觉和第一印象,而应该冷静分析,仔细研究履历内容,多方打探验证,看履历是否有“空心化”的痕迹,履历的更迭是否与其能力的增长有正向的必然联系,否则会因履历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埋没了有能力的人才,丧失了为本地区、单位引进具有真才实学的高端人才的机会。
不唯资历,看努力。资历是个人在某个行业或某个领域具有的职称、地位、经验和绩效的综合反映。具有较深资历的人才往往是各地争相伸出“橄榄枝”的对象。在人才引用过程中,资历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盲目,唯“资”下“单”,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资历的“含金量”,也要看他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否符合本地区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规划,既要看人才拥有的资历对本地区行业发展的带动性和引导性,也要看他是否存在圈地养老、坐享其成的“黄昏心态”,是否还有奋发努力、继续拼搏的干劲和意志,决不能让地区有限的引才用才资金“打水漂”,而是要把它用在刀刃上,产生“四两拨千斤”的示范带动效应。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