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结合模式下普及眼保健知识对儿童视觉发育的影响

2017-05-03管丽杰潘进芬薛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医教保健知识屈光

管丽杰,潘进芬,薛东

开发区长江路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山东青岛 266555

医教结合模式下普及眼保健知识对儿童视觉发育的影响

管丽杰,潘进芬,薛东

开发区长江路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山东青岛 266555

目的研究医教结合模式下普及眼保健知识对儿童视觉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某幼儿园的100名5~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儿童只进行幼儿园常规课程教育,观察组儿童则采用医教结合模式进行教学,一年后,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一年教学之后的视力低常率、屈光偏离转诊率、散光患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教结合模式下普及眼保健知识能够促进儿童视觉良好发育,值得广泛推广。

医教结合模式;眼保健知识;儿童视觉发育;影响

视力不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低常,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国近视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1]。因为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现象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如何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来降低近视发生率,将其视力不良现象有效改善是十分必要的[2]。该研究主要针对医教结合模式下普及眼保健知识对儿童视觉发育的影响进行探讨,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幼儿园的100名5~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儿童50名,其中男32名,女18名,平均年龄(5.22±0.88)岁;观察组儿童50名,其中男33名,女17名,平均年龄(5.24±0.83)岁。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儿童只进行幼儿园常规课程教育,观察组儿童则采用医教结合模式进行教学,两组教学时间均为1年。在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儿童入学时、毕业时,分别对其进行检查,并且帮助其建立起健康档案,具体检查项目为: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法对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对儿童被检眼所能辨认的最小行视标视力值采用5分法进行记录,由专职人员对儿童的视力进行准确测量,要求在安静环境、并且儿童配合度较高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视力测量;其次,要对儿童进行屈光筛查,筛查仪器采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测量儿童双眼小瞳状态屈光度,并且对其柱镜度数、眼球镜度数进行记录。测量过程由眼科护士完成,要求在儿童配合度较高、半暗环境下进行,可信度要在6次以上。对观察组儿童采用医教结合模式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医生与教师共同编制的《视力保健教学活动》教材开展,由医生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规范性培训与指导,将眼保健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传授给教师,然后再由幼儿园教师教授给儿童。医方要对儿童保健课程教学计划进行制定,准备放大镜、玩具眼镜以及眼球模型等教具,对儿童进行入园视力筛查,对其屈光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对儿童视力发育情况与评估效果进行监测。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时,一共要安排34课时,包括8课时实践课程,26课时理论课程,并且进行3次主题活动的安排。在整个课程教育过程中,要将儿童作为主体,园方、教师以及家长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并且相互之间要进行密切配合。内容要对眼意外伤害的防治、日常护眼行为、视力不良预防、视力发育特点以及儿童眼部结构进行涵盖。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儿童进行1年的教学之后,对其视觉发育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对比其视力低常率、屈光偏离转诊率、散光患病率。

1.4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中相关数据录入之后,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处理,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一年教学之后的视力低常率、屈光偏离转诊率、散光患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教学一年后的视觉发育水平对比[n(%)]

3 讨论

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为视觉,8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进行感知、处理与接受的[3]。研究显示,在出生之后,视觉发育处于敏感时期,在这段期间,儿童视觉发育存在有可逆性,容易受到遗传、不良饮食、早产、用眼卫生知识缺乏、照明不良、用眼习惯不正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够将以上因素及时发现并且排除,则很可能引发永久性视力不良[4]。通常情况下,学龄前期属于视力不良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样,这一时期也是视力纠正的关键时期[5]。近年来,儿童视力不良的发病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这不仅会对儿童的学习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引发一系列行为与情绪问题的出现。现阶段,我国在儿童视力保护指导上,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宣教、举办科普讲座以及分发宣传手册等方式,抚养人或者家长为主要对象,儿童并不处于主体地位[6]。该研究中采用医教结合模式对眼保健知识进行普及,儿童在此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能够促使其从小学会对视力进行有效保护。在医教结合这一教学模式下,采用的是高效、低成本、合适的常规技术以及工作模式,儿童以及家长更加容易接受。在教材编制过程中,医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儿童的用眼特点进行编写,并且对其视力发展规律进行遵循,促使其更具针对性。每个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便能够对眼保健相关知识进行熟悉与了解,能够将其不健康用眼行为及时纠正,并且进行良好用眼习惯的建立,能够对近视与弱视进行有效预防。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年教学之后的视力低常率、屈光偏离转诊率、散光患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知,医教结合模式下普及眼保健知识能够促进儿童视觉良好发育,通过卫生、家庭以及教育共同参与,不断完善弱视筛查与屈光不正,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且能够对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健康发育进行有效促进,将视力不良发病率显著降低,并且促使近视低龄化发展进程延缓,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1]乔爽.儿童眼保健门诊复诊依从性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2):161.

[2]张海林,严柳青,黄惠萍,等.三位一体眼保健模式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3,32(6): 689-690.

[3]梁淑贞,郭建玲,余凤慈,等.学龄前儿童父母对眼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与行为态度调查[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5,23(4):43-45.

[4]李妮娜,朱雪梅,李会仿,等.学龄前儿童家长视力保健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 22(31):4441-4447.

[5]肖信,刘伟民,罗武强,等.南宁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度发育现况调查[C]//第四届全国儿童视觉发育保健及弱视斜视防治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76-77.

[6]卢黎蓉,徐志伟,伍海建,等.学龄前儿童弱视就诊情况及行为因素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1):70-71,75.

R969

A

1004-6569(2017)02(a)-0017-02

2016-11-07)

猜你喜欢

医教保健知识屈光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饮食干预对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及疗效的影响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对300名产妇产后保健知识需求调查分析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