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9108钵苗机插不同播种量对比试验研究
2017-05-03李忠芹孙大武司宏明杨玉红
李忠芹,孙大武,司宏明,杨玉红
(江苏方强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丰224165)
南粳9108钵苗机插不同播种量对比试验研究
李忠芹,孙大武,司宏明,杨玉红
(江苏方强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丰224165)
水稻钵苗机栽技术是近年来江苏沿海垦区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对江苏沿海垦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迟熟中粳水稻南粳9108钵苗机栽进行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植株性状、茎蘖消长、产量与产量构成等作用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南粳9108钵苗机插硬盘育秧时,播种量与秧苗素质呈负相关关系,播种量越大,移栽时秧苗素质表现越差;在1~7粒/孔的播种量范围内,随着播种量的提高,南粳9108在移栽田中茎蘖数越高;有效穗数随播种量加大而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5粒/孔时达最高,实际产量以4粒/孔处理为最高;故南粳9108大面积生产培育壮秧时以每穴3~5粒为宜。
水稻;钵苗机插;播种量;产量
水稻钵苗移栽与精确机插技术是近年来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在江苏沿海垦区开发的一项新技术。钵苗移栽带钵土、不伤根、缓苗期短、苗壮、抗倒伏,解决了塑盘育秧普遍存在伤秧率高、缓苗期长、分蘖性差等问题,年度间钵苗移栽田间长势平衡性好,产量稳定性好,且较目前推广的机插秧平均增产8%~10%。
南粳9108作为迟熟中粳水稻新品种,是近3年江苏方强农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主体品种,2015年推广种植1 800 hm2。本文通过分析钵苗机栽下不同播种量对南粳9108秧苗素质、植株性状、茎蘖消长、产量与产量构成等的作用效应,为南粳9108钵苗机栽在江苏沿海垦区设定最佳播种量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方强农场农科所水稻展示基地内进行,土壤类型为潮型壤质土,基础地力425 kg/667 m2,前茬大麦。
试验于2015年5月15日按试验要求机械硬盘播种,6月6日用常州亚美柯钵苗高速插秧机[2ZB-6A(RXA-60T)]机械移栽,株行距设置为12 cm×33 cm,10月18日成熟收割。试验基施三元复合肥(15-15-15)25 kg/667m2+尿素10 kg/667 m2,插后7 d施尿素10 kg/667 m2,7月15日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5 kg/667m2,7月27日施尿素8 kg/667m2,其他管理措施按常规超高产栽培模式进行。
1.2 试验设计
钵苗插秧机育秧秧盘由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每盘448孔,试验设每孔播种量分别为1、2、3、4、5、6和7粒,共7个水平处理,分别用N1、N2、N3、N4、N5、N6和N7表示。
1.3 调查项目与方法
6月6日移栽前,每处理随机5点取样、每点取1盘苗调查出苗情况,测量根数、根长、株高、茎基宽、干物质质量和秧龄等钵苗秧苗素质指标。
成熟前调查穗粒结构,成熟期割方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量处理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试验于移栽当天取样调查秧苗素质,结果如表1所示。处理N1不定根数最多,平均每株达15.97根,不定根数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处理N7的不定根数最少,为13.47根/株;株高以N1最长,达12.12 cm,播种量越大株高越低,处理N7株高为10.87 cm;茎基宽、地上部鲜质量与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与干质量体现了秧苗的粗壮程度,从表1可以看出,随播种量的增加茎基宽、地上部鲜质量与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与干质量等指标均呈规律性下降,可见播种量越小,水稻秧苗越壮,素质越好。
2.2 不同播种量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表2表明,在南粳9108不同处理间,株高以处理N6最高,达104.05 cm;其穗长随播种量增加而缩短,处理N1穗长最长(15.68 cm),N7的穗长最短(14.87 cm)。
表1 不同播种量处理的南粳9108秧苗素质差异
表2 不同播种量对南粳9108植株性状的作用效应
图1 不同密度处理南粳9108茎蘖动态
2.3 不同播种量对南粳9108茎蘖消长的影响
由图1可见,南粳9108茎蘖数随着移栽后生育期的延伸表现为先快速增长,达到高峰苗后下降,下降速度减缓,直至达到有效穗数。结合表3可得,各处理茎蘖数高峰苗以N7最高,达35.10万/ 667 m2;随着播种量的减少各处理高峰苗数也随之减少,处理N1在7月29日茎蘖数达到高峰苗,且为各处理中最低,为20.34万/667 m2。各处理的成穗率随播种量加大而降低,以处理N1最高,达83.43%(表3)。
2.4 不同播种量对南粳9108产量要素及产量的影响
2.4.1 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由表4可知,南粳9108达到高峰苗后,受高位分蘖和无效分蘖的作用,茎蘖数逐渐下降形成最终的有效穗数,处理N1—N7有效穗数呈随播种量加大而增加趋势,以处理N1最低(16.97万/667 m2),以处理N5最高(22.92万/667 m2),每穗颖花数随播种量增加而减少,处理N1最多(158.46朵/穗),处理N7最少(126.36朵/穗);各处理间结实率、千粒质量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播种量对南粳9108茎蘖动态的影响
表4 不同播种量对南粳9108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
2.4.2 对产量的影响。从表4可知,南粳9108实收产量变幅为643.88~711.02 kg/667 m2,平均680.56 kg/667 m2,以处理N4实际产量最高,达711.02 kg/667 m2。处理N4、N5和N3,3者间实际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N4实际产量显著高于N2和N6,极显著高于N7和N1。
3 小结与讨论
南粳9108钵苗机插硬盘育秧时播种量与秧苗素质呈负相关关系,播种量越大,移栽时秧苗素质表现越差,主要体现在干物质积累、根数、株高、茎基宽以及叶龄等指标上。
在1~7粒/孔的播种量范围内,随着播种量的提高,南粳9108在移栽田中茎蘖数的高峰值相应提高;随播种量增加成穗率呈下降趋势,有效穗数在一定播种量范围内随播种量增加而升高,到6粒/孔的播种量时则有回落。
有效穗数随播种量加大而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以处理N1最低(16.97万/667 m2),N5最高(22.92万/667 m2);每穗颖花数穗播种量增加而减少,处理N1最多(158.46朵/穗),处理N7最少(126.36朵/穗);结实率、千粒质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实际产量以N4最高,显著高于N2和N6,极显著高于N7和N1。N3—N5这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南粳9108钵苗机插每穴3~5苗时群体茎蘖消长合理,产量水平高且构成要素协调,因此大面积生产培育壮秧时以每穴3~5粒为宜。
[1]许洪富.水稻钵苗育秧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16,10(4):20-22.
[2]张学志,王玉武.五图河农场麦茬水稻钵苗机插栽培技术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4(增1):138-139.
[3]孙坚政.水稻钵苗机插的特点及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7):32-33.
[4]黄萍霞,茆春太,董爱瑞等.射阳县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5(1):41-43.
S511;S35
:A
:1673-6486-20160220
李忠芹,孙大武,司宏明,杨玉红.南粳9108钵苗机插不同播种量对比试验研究[J/OL].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34(1):33-35 [2017-02-11].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70211.1742.008.html
2016-07-06
李忠芹(1969—),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研究。E-mail:13814305910@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