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英杰 人格入画

2017-05-03郭云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4期
关键词:李苦禅

郭云菁

【摘 要】李苦禅是继徐渭、朱耷、齐白石之后的又一位写意花鸟画宗师,也是代表现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里程碑式人物。在李苦禅的艺术思想体系之中,以人格引领画格是其精神实质,综合的国学艺术修养是其基础,中西融合、继承与革新、传统与现代是其独特道路,大气磅礴、古拙浑厚、劲拔刚毅是其特色,人画合一、与天同契是其境界。李苦禅可以说是齐鲁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刚正质朴、大气雄浑的齐鲁精神的最佳代言。

【关键词】李苦禅 大写意花鸟画 绘画思想 鹰雕

李苦禅原名李英杰,1899年冬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贫苦农家。作为中国20世纪大写意花鸟画的一代宗师,李苦禅的绘画思想是其整个艺术生涯的集中体现。正所谓画如其人,古拙之中蕴含了大气的绘画特色是其苦难一生的精确提炼。不论是坚韧的竹石,还是傲然的鹰隼,李苦禅将山东大汉的铮铮铁骨丝丝入扣地展现在了每幅作品之中。

纵观李苦禅的整个艺术生涯,完全可以用一个“苦”字来概括。从山东高唐县的小村庄开始,李苦禅在艺术道路上苦苦求索八十余载,将自己的传奇人生融入笔墨,勾勒出了一幅幅强劲恢弘的绝美画卷,造就了一代写意花鸟画宗师。写意画讲究的是写意写心写气节,李苦禅的绘画体现了一种大巧若拙的精神,磅礴之气自拙砺刚正的意象之中扑面而至。人格入画、人画合一是李苦禅艺术精神的集中概括。李苦禅可以说是齐鲁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刚正质朴、大气雄浑的齐鲁精神的最佳代言。

也许人的智力是先天注定的,但是人的性格,尤其是人格却是在人生的坎坷磨砺中形成并不断接受考验的。苦禅先生的人格入画,其画即其人,其人如其画,所以,要分析其绘画风格的演进,必然要考虑其整个艺术人生。苦禅先生的一生,根据其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与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祝贺李苦禅教授从事美术教育六十年茶话会”上的发言,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苦入禅机 中西合璧

李苦禅(1899—1983年),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贫苦农家。自幼受民间传统艺术的熏陶,其美术启蒙源自村中古庙里的泥塑和壁画。1916年,李英杰考入了山东聊城省立二中,师从当地小有名气的花鸟画家孙占群学习花鸟画,掌握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8年夏,李英杰来到北京,入北大画法研究会学习绘画,初次接触到了西画,并结识了仅比其年长三岁的徐悲鸿,接受了徐悲鸿的“中国画要中西结合”的思想。1919年,李英杰自聊城二中毕业,再次入京并进入北京大学“留法勤工俭学会”。同年,更名为李英。1922年,李英考取了国立北京美术学校(1934年更名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技法的训练。期间,李英生活十分清苦,靠晚上拉洋车维持生计。同学林一庐深感其苦,赠艺名“苦禅”[1](古代称大写意为“禅宗画”)。自此起,李英杰以“苦禅”之名行诸于世。

由于苦禅从小就热爱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并已有一定的基础,1923年秋,得知初到北京的中国画家齐白石极富革新精神,深感欣喜,遂拜齐白石为师,系统学习国画,成为齐派第一位入室弟子,追随白石老人34载,直到老人逝世。在齐白石的精心培养下,李苦禅的画艺大为精进,并开始探索“中西合璧”的中国画改革道路。

在艺专学习期间,李苦禅和几位艺专国画系和西画系的同学发起组织了“九友画会”[2],主張中西融合,以西画之长来改革中国画。1925年,李苦禅与近代漫画先驱孙之俊、早期革新画家赵望云等组成“中西画会吼虹社”[3],致力于中国画创新。

20世纪20年代,是李苦禅中西融合的系统学习期。作为20世纪中国画革新的先锋人物,李苦禅具有极高的艺术敏感性。颇有远见地拜中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绘画大师徐悲鸿和齐白石为师,使其不但具备了西画写实能力,还得以全面学习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受“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影响,李苦禅开始观照中外文化之间的关系,率先响应徐大师“中国画要中西结合”的号召,走在了中国画革新的前列。

二、苦中有乐 创意授课

李苦禅不仅是一位写意花鸟画大家,更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自20世纪20年代起,李苦禅曾先后在北平山东中学、北平师范、保定师范、华北大学、杭州国立艺专、京华美专、北平艺专、中央美院任教。执教六十余载,桃李遍天下,其创立的新式中国画教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一代代的学人。

1930年,而立之年的李苦禅应林风眠校长之邀,赴杭州艺专任国画教授,与潘天寿、奥古斯·罗丹弟子卡姆斯基同事,并与张大千和盖叫天结识。在此期间,创造了独特的中国画教学规范,影响颇大,1937年被《晨报》评论为“创造派的先锋,胆大心细,异帜独标,绝类离伦,犹入化境”。1935年,李苦禅因替进步学生讲话并参与救出被捕入狱的学生张仃、凌子风,被杭州艺专解聘,离开杭州。

李苦禅的教学思想是以传统的点悟式批评为主,思维犀利而智慧。正如曾任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的叶浅予所说,李苦禅是属于“老派中的新派,正像他的画,是传统中的新派一样”[4]。李苦禅的教学方法介于新老派之间,兼具传统和现代的美术教育方法,在重视传统的笔墨功夫的同时,又将西方的绘画技法融入其中。

李苦禅将西方绘画的写生(主要是速写)作为国画入门之法,来为日后的创作打下根基。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变形、夸张和取舍来创造意象:“造型,务必先求其合于客观物性,再夸张其美的部分,改造其不美的特征。”[5]就此,李苦禅创造了独特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实质是走中西融合的道路,分为写生(速写)——习作——创作三个主要的步骤,“在大自然里画自己的稿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创造自己的法子”[6]。

在笔墨上,李苦禅力倡将书法入画,提出“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即今所谓的“书画同源”。李苦禅指出,将书法入画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雅为国画之要”;其二是因为习书法不仅可增强腕力,而且可陶冶性情。李苦禅强调:“我的字是画字,我的画是写出来的。不练书法就别想画好写意,这书法一门,是活到老,练到老;写意,写意,它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若没书法底子,只是画出来,描出来,修理出来,便没魄力,不超脱,显得俗气。”[7]

如果说中西融合是李苦禅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的话,那么另一个同样具有特色的就是将博大的国学艺术融入绘画之中了。

李苦禅非常注重画家的全面修养,教导学生“千万不要胸无点墨”。站在艺术哲学高度的苦禅老人,把广博的东方文化背景融入到了他的艺术观念和创造之中。因此,他的艺术成就远远高于单纯的绘画技法之上[8]。他提到:“中国文明最高者尚不在画。画之上有书法,书法之上有诗词,诗词之上有音乐,音乐之上有中国先圣的哲理,那是老庄、禅、《易》、儒。故倘欲画高,当有以上四重之修养才能高。了无中国文明与此无缘,勿与论者!”[9]

李苦禅正是这样来提高自身修养的。他提出了“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力倡将书法入画。他率先将京戏作为“传统美学与文化艺术之综合”引进美术教学之中,并亲自登台,现身说法。他崇拜文人画家苏轼、徐渭和朱耷,认为“古人就像他的朋友一样,他一辈子生活在古人和今人中间,不会也不忍心割裂传统”[10]。此外,李苦禅还将武学精神纳入绘画之中,认为文极而武,武极而文,武到极处则淡泊无争,练的是修养功夫。他与形意拳大师王薌斋相交,将形意拳气力内敛、淡泊修炼的要义融入艺术创作之中,磅礴刚健的画风就与其武术修养颇有关联。

在先圣哲理方面,借鉴儒家的“中和”,将写意画归于自然。追随道家提倡的自然朴素、归真返璞和与天同契的美学境界[11]。崇尚佛家释迦牟尼的第一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认为这与画品中的最高等级——“逸品”有异曲同工之理。

三、苦历战乱 刚正浩然

从李苦禅各个时期的画作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豪迈而有气节的山东汉子。正如他一直以来强调的:“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所谓人格者,爱国第一也。”自1919年以山东学生代表入京支援五四运动起,他就一直支持着爱国运动。在杭州艺专期间,他就因帮助爱国学生而被免职,李苦禅不但欣然接受,而且矢志不渝,一直信奉着“爱国第一”的人格信条。

1937年,抗战初期,北京沦陷。李苦禅毅然决然地辞去一切公职,靠卖画为生。在此期间,他掩护被日军搜捕的国民党爱国志士。当得知其弟子黄奇南(原名天秀)是八路军的地下工作者时,主动请愿让党的地下组织送他去边区参加八路军。党的地下组织认为,以其社会地位有利于搞地下工作,便安排他调查日伪汉奸的活动。1939年,李苦禅被日军以“勾结八路军”的罪名逮捕,投入日本宪兵司令部的监狱[12]。李苦禅被严刑审讯二十八天,虽遭连番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践行他“爱国第一”的人格信条,严刑拷打所留下的伤疤也伴随了他的一生。

抗战期间,身在沦陷区的李苦禅,不但舍身支援抗战,还以作品来抒发其愤慨之意。李苦禅画就了一幅《大官风顺图》,并题字以影射讽刺认贼作父的日伪政府官员:“有乳为母金为爷,奴颜婢腿三世节。”[13]另外,他感以宋人郑思肖画无土之兰以寓国土沦亡之意,反其道而行,画就一幅《兰花图》,其兰带土,表达失土必归,山河必复的坚定信念[14]。

正应了“苦禅”这个名字,这个刚毅的山东汉子一生遭逢连番苦难。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了全国,李苦禅被诬蔑为“反动学术权威”,其画作被批为“黑画”,遭到轮番批斗。年届七十的老人刚正不阿,凭借着早年练过武的强健体魄支撑了下来。期间,造反派要他揭批其师齐白石,虽被连续毒打数日,但他仍冒着生命危险捍卫自己的老师[15]。

苦难生活磨砺了李苦禅的意志,在苦难中践行着爱国人格的同时,其画格与人格达到完全的彰显和统一,其人如其画,其画似其人,即是人画合一的理想境界。他曾直言做人的重要:“哪个画画的也不敢保证自己一辈子能画好画,但要保住自己做好人。为名利作画,画格、人格越来越低下。沽名钓誉,巧伪而不择手段者,则人画俱卑劣。”[16]劲拔刚毅、大气磅礴的作品就是苦禅老人气节的核心体现。

四、苦参画理 一代宗师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十年“文革”的浩荡终于结束,步入耄耋之年的李苦禅得以恢复了名誉和教授职务。老人欣喜万分,泼墨挥毫间佳作不断,进入了创作的顶峰期。该时期,李苦禅的绘画风格特色和艺术精神都已成熟,豪气更胜当年,创作了空前绝后的花鸟巨作《劲节图》和《盛夏图》。此外,苦禅老人以83岁高龄参加在香港举办的《李苦禅、李燕父子书画展》,并应邀在港讲学,载誉而归。

齐白石曾言道:“白石后,笔墨当推苦禅。”李苦禅的笔墨特色有“正、大、纯、厚”四点。[17]“正”是指其笔墨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人画笔墨的精粹,代表了中国画笔墨的正宗。“大”是指李苦禅的笔墨具有大写意的大气豪放、磅礴雄健的气势。“纯”是指苦禅的笔墨带有纯真的品格,他曾说:“国画艺术是纯洁而伟大公正之矗立者,不含一切之垢渍,不服一切之威严、权势,反之,即不成美善之国画也。作者先具得品格,亦即高尚的修养,方可作出好作品。”“厚”是指苦禅的笔墨具有浑厚、古拙之意,这种浑厚感代表着阳刚之气,也是内蕴之刚。

在造型艺术上,李苦禅得益于早期所接受的西方绘画的训练,并从齐白石大师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之中感悟到大写意的造型精髓,提出了要“既不杜撰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甘写极目所知的表象,只倾心于以意为之的意象,缘物寄情”[18]。

苦禅老人晚年喜画鹰雕和荷花,其中鹰雕被看作是其人格的代表,正所谓“鹰者,英也”。李苦禅在《写鹰随感录》的末尾写道:“余一生坎坷,饱历沧桑风云,至老才得欣逢盛时……胸中所快,唯期祖国励精图治,奋发振兴!是以笔下雄鹰乃日趋渐多,或展于公共场所,或刊于书报,或赠予朋友……时人谓余画鹰尚有‘时代气息,余不自知,唯愿于‘鹰之上,多题‘远瞻山河壮之句,‘鹰当会我意也。”[19]另外,在李苦禅于82岁高龄时所作的巨幅《盛夏图》之中,李苦禅题字言:“国家日趋兴盛,乃余之愿。祖国古称华夏,想炎夏之际,荷花盛开,乃作荷塘即景,何不题之‘盛夏图耶。”[20]

李苦禅认为,画品当分俗、能、神和逸四品。“能品”是指一种颇具技巧美的作品;“神品”是指让人忘记它的技巧,关注于画作的精神的作品;“逸品”是指“不思不勉中得之”的作品,也就是李苦禅所追求的与天同契的境界。此外,李苦禅认为还应该在“神品”中间穿插一个不可多得的“妙品”[21]。

在李苦禅的艺术思想体系之中,以人格引领画格是其精神实质,综合的国学艺术修养是其基础,中西融合、继承与革新、传统与现代是其独特艺术道路,大气磅礴、古拙浑厚、劲拔刚毅是其特色,人画合一、与天同契是其境界。如果说齐白石实现了文人画由高雅向亲近大众人生的现代转化,那李苦禅则是又回归了部分传统文人画的内涵和气质,使之再度趋向高雅的格调[22]。但这种高雅是与新时代的民族精神相契合,实现了将传统文人画的阴柔之美向阳刚之美的转化。

李苦禅是继徐渭、石涛、朱耷、吴昌硕、齐白石之后的又一位写意花鸟画宗师,其艺术生涯解答了绘画艺术,尤其是中国画艺术中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问题,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大写意花鸟之路,是代表新时期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里程碑式人物。在启迪后学和中国画传统笔墨精神的回归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正是我们后人应该铭记并加以借鉴和发展的。

注釋:

[1]马以.力能扛鼎气壮山河——漫谈花鸟画大家李苦禅[J].美术观察,2008,(04):39.

[2]裔萼.李苦禅图话(二)[J].荣宝斋,2008,(03):285.

[3]李燕.李苦禅[J].纵横,1999,(03):34页

[4]马以.力能扛鼎气壮山河——漫谈花鸟画大家李苦禅[J].美术观察,2008,(04):42.

[5]李燕.苦禅宗师艺缘录[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2.69.

[6]李燕.苦禅宗师艺缘录[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2.57.

[7]郝之辉.李苦禅先生讲花鸟画(上)[J].国画家,2010,(01):61.

[8]李燕.李苦禅百年口碑录[J].美术.1999,(09):23.

[9]乔念祖.清风逸动风云——论李苦禅的绘画艺术[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02):44.

[10]李燕.李苦禅与写意艺术[J].图书馆杂志,2006,(08):86.

[11]李燕.李苦禅与写意艺术[J].图书馆杂志,2006,(08):83.

[12]裔萼.李苦禅图话(四)[J].荣宝斋,2008,(05):248-249.

[13]高唐文史资料.李苦禅[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39.

[14]高唐文史资料.李苦禅[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43.

[15]王改.李苦禅——豪壮的大鹏之气[J].新闻出版交流,2003,(06):52.

[16]乔念祖.清风逸动风云——论李苦禅的绘画艺术[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02):45.

[17]姚有多.现代笔墨大师李苦禅[J].美术研究,2000,(01):5.

[18]刘曦林.学我者生——齐白石、李苦禅艺术同异论[J].中国书画,2009,(06):34.

[19]徐志兴.李苦禅美学思想管窥[J].美术研究,1992,(01):50.

[20]裔萼.李苦禅图话(五)[J].荣宝斋,2008,(06):247.

[21]李燕.李苦禅与写意艺术[J].图书馆杂志,2006,(08):83-84.

[22]刘曦林.学我者生——齐白石、李苦禅艺术同异论[J].中国书画,2009,(06):38.

参考文献:

[1]李苦禅绘.李苦禅画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2]李苦禅绘.李苦禅画集[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3]李苦禅纪念馆编.李苦禅纪念馆藏品精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李燕编.李苦禅写意小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5]万峻池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学院派绘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6]李燕.苦禅宗师艺缘录[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2.

[7]高唐文史资料.李苦禅[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8]徐志兴.李苦禅美学思想管窥[J].美术研究,1992,(01).

[9]翟墨.苦入禅机——李苦禅画作解味[J].东方艺术,1994,(05).

[10]李燕.李苦禅艺术集评[J].荣宝斋,2005,(06).

[11]姚有多.现代笔墨大师李苦禅[J].美术研究,2000,(01).

[12]李燕.李苦禅与写意艺术[J].图书馆杂志,2006,(08).

[13]李松.画中英杰——李苦禅早期的美术活动[J].国画家,2009,(04).

[14]李燕.李苦禅百年口碑录[J].美术,1999,(09).

[15]李燕.李苦禅[J].纵横,1999,(03).

[16]王改.李苦禅——豪壮的大鹏之气[J].新闻出版交流,2003,(06).

[17]郝之辉.李苦禅先生讲花鸟画(上)[J].国画家,2010,(01).

[18]郝之辉.李苦禅先生讲花鸟画(下)[J].国画家,2010,(02).

[19]马明宸.李苦禅写意花鸟画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坚守与拓展[J].书画世界,2009,(05).

[20]马以.力能扛鼎气壮山河——漫谈花鸟画大家李苦禅[J].美术观察,2008,(04).

[21]裔萼.李苦禅图话(一)[J].荣宝斋,2008,(02).

[22]裔萼.李苦禅图话(二)[J].荣宝斋,2008,(03).

[23]裔萼.李苦禅图话(三)[J].荣宝斋,2008,(04).

[24]裔萼.李苦禅图话(四)[J].荣宝斋,2008,(05).

[25]裔萼.李苦禅图话(五)[J].荣宝斋,2008,(06).

(作者单位:山东博物馆)

猜你喜欢

李苦禅
李苦禅:先有人格,才有画格
李苦禅的豁达
国画大师李苦禅的逆袭之路
画出激流的声音
齐白石画声音
齐白石画声音
能文能武李苦禅
双面人生
李苦禅两训爱子
李苦禅赠画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