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探讨
2017-05-03连文亮
连文亮
数学教科书中的知识性内容一般由这样一些部分组成:概念、定义、命题、定理、法则、公式,贯穿这些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就是数学题。解数学题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回避的事件。虽然数学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题,但是为了实现数学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诸如数学运算技能、逻辑思维、理性精神及实事求是的态度的培养,都必须经历解数学题这一活动环节。
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数学知识尘库中比较典型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入门阶段的问题。教科书中的例题对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获得基本的数学经验、理解基本的数学思想,具有示范性的奠基作用。
一、当前初中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的现状分析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脱离教学实践。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另外从时间的分布上来看,例题及习题教学占数学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因此,通过例题及习题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是例题及习题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当前的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不能真正发挥例题及习题教学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方法研究
1.挖掘隐藏于例题及习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所谓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认识,是从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总结提炼出的数学观点,是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数学方法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等。数学学科是知识和方法的有机结合,知识中蕴含着方法,方法中渗透着知识。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的灵魂。如果把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好了,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驾驭数学知识,就能培养我们的数学能力,使数学学习变的较容易。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还有利于学习的迁移,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促进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2.建立模型,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原则。数学建模反映了数学发生、发展的客观过程,也是一个科学地应用数学方法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通过数学的思维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使学生更加体会到数学与大自然的天然联系。
比如,“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 40%后标价又以 8 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 15 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这是一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题目,它以一元一次方程为模型。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设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x元,每件服装的标价为 (1 + 40%)x元,实际售价为 (1 + 40%)80%x元,利润为 [(1 + 40%)80%x -x]元,由此,列出方程 (1 + 40%)80%x -x=15。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最大利润、最小成本等决策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
3.数形结合,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数学中的平面几何内容,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其教育价值是数学家、数学研究者们取得共识的。比如在探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并未直接给出五种位置的定义,而是设计成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圆、移动硬币)、观察(硬币在移动过程中与圆的位置关系)、归纳的过程,在学生向纸上画圆且移动硬币的过程中,引出五种位置关系的数学专有名词,即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
这些数量关系是在画图的基础上探讨的,学生在探讨两圆半径与圆心距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式。形相对数较具体,数相对形较抽象。由形到数量关系,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符合人们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那么画出两圆的位置以后,相对容易得到两圆的半径与圆心距的大小关系。反过来,由数量关系到形,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如果没有图形具象做铺垫,学生不容易想出数量关系的结论。将结论设计成学生通过探索活动去获得,体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性。这一过程中,也体现了前期知识的运用(三角形三邊的关系),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的。
数学例题承载着数学文化、数学思想,关乎学生对于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学习,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沉浸其中的喜悦。(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