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高效课堂的两大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例谈
2017-05-03罗文华
罗文华
一、如何处理好“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矛盾
所谓“公平”即让你的课堂中每个学生享受到均等的机会。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课堂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获得知识。可是,毕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智力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有所不同。在课堂小组讨论环节,这些后进生往往会成为讨论小组中的弱势群体,由原来听老师讲变成听学生讲,由一種“被动”变成另一种“被动”。所以,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怎样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特别是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对策:问题设计梯度化。即把一节课要讨论的问题设置成不同梯度、相互递进的若干个问题。例如:七年级下册《狼》的教学,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请举例分析屠户是如何与“狼”相斗的,分别表现出屠户与“狼”的什么品质?2.《狼》的语言简洁生动,表现在哪里?3.以“狡猾”与“机智”为话题,谈谈你对这则故事的理解。
又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可紧紧围绕“知”字,设计成有梯度的若干问题,使教学活动逐步走向深入。
1.知事:(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通过翻译,告诉老师你知道了文中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为“人是否知鱼之乐”而辩论。)
2.知理:(让同桌分别扮演庄子和惠子,用白话文来还原当时的情境,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从字面上看,庄子偷换了概念,故意把惠子问他怎么知道曲解成“在哪里知道”;从形式上看,庄子赢了,在辩论中,不说话了就意味着认输了,而惠子先不说话了。但从逻辑和内容上,我们看到,庄子也太无赖了,用这种方式辩倒对方,所以从逻辑和内容上看,惠子赢了。这正是目前最流行的观点,但你觉得这种观点一定是正确的吗?)
3.知人:(在你眼中,惠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好辩,注重逻辑,刨根问底。以此性格,若庄子公然偷换概念,辩论会怎么样?)
4.知趣:(惠子不再反驳,说明了什么?总结输赢——能不能把最后一个“安”解释成“哪里”?——还是“怎么”。 还是表达一种方式,惠子问方式,庄子答方式,然后惠子不说话了,说明惠子认输了。)
5.知美:(为什么庄子能够发现更多的美?那要想发现更多的美,你需要怎样做?——引入庄子的审美观: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以观赏的心来看事物,把自己的内心投射给外物,让天地人合而为一,让万物自在沟通,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灵性,他们和人类一样有情感。)
6.知学:(请你以“与子偕游,我知 --------”为题写一句话,表达你的感悟,可以从如何辩论、如何创作、如何欣赏自然等多个方面去答。)
这些问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把教材吃透,而且还要求对所学知识驾轻就熟,甚至对所教的每个学生的层次,都了如指掌。
所谓“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学生的思考量。以前“以师为本”的课堂教师讲、学生听,学习者的思考量几乎为零。可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没有重复和浪费现象吗?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对策:教学反馈及时化。即通过试卷测评,及时进行成绩反馈,即可统计出哪些问题是学生共同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或统一讲授,即可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处理好“有趣”与“有效”之间的矛盾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发现:课堂上的有趣与知识上的有效,的确是一对矛盾。因为让课堂变得有趣需要时间去激发,也需要教师的智慧投入;让知识变得有效需要时间去训练,也需要教师的精力投入。那么,我们应如何寻求“有趣”与“有效”之间的平衡呢?
对策:教学过程情趣化,教师要想方设法把知识中的情趣教出来!在教学中一定要非常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备课找“趣点”,上课设置“兴奋点”,作文讲评挑“亮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如:孔子的《论语》,本来是比较深奥、枯燥的,但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如《曾子杀猪》、《子路盛服见孔子》等,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用心思考,积极探索,寻求对策,问题设计梯度化,教学反馈及时化,教学过程情趣化,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真正的高效课堂之路。(作者单位:江西师大附中滨江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