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物理教学“同课同构”的实践与思考

2017-05-03程国锋

物理教学探讨 2017年4期
关键词:反思提升教师

程国锋

摘 要: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而同课同构不仅在备课上优化了资源,而且在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上发挥了最佳功效。虽然是同构,有着共同的设计和教学手段,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同构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还应该关注教师,从而使同课同构这种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同课同构;同中有异;教师;学生;提升;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4-0026-2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由单一的模仿转换到多元化的创新,教学工具也进行全新的多媒体升级。如今,在教学工具与课堂教学理念发生质的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为使课堂教学不断深入发展和创新,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打造“同课同构”平台,积极探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力求达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课堂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更切合学生,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1 同课同构,优化资源

1.1 集众人之智慧——备课

所谓的同课同构是指同一备课组内的不同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设计、相同的课件、甚至是相同的板书进行执教。所以,备课在同课同构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以往各自备各自的课,有时会对本节内容把握不准或思路单一,而教师的同构也就是集体备课可以聚集所有备课者的想法和智慧,大家一起了解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特点,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接受能力,可以取长补短,也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教师的集体备课能资源共享,同时也是把教研活动更深层次的优化,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集体备课中,由于思想和智慧的碰撞而得到理性的升华,理性认识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让最优质、最合理的设计运用到课堂中。

1.2 展个人之风采——上课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呼唤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同样的设计,同样的教学手段,在不同教师的演绎下,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以陈老师上“万有引力定律”一课为例:

1.在板书万有引力公式过程中,漏写一质量M,学生现场提出,如果老师处理不好的话,可能这一小失误会使课堂氛围有点尴尬,可是陈老师面带笑容地说到:这就对了,我每时每刻都在考察你们是否在认真听讲。此时,讲台下面“嘘”的一声过后掌声马上响起来了。

2.在板书随手画地球时,陈老师问学生这个地球画得圆不圆;如学生回答圆,陈老师很自信地回答一句“基本功扎实”;如学生否定,同样很自信地回答到“地球本来就不是圆的”。讲台下面同样“嘘”的一声过后掌声马上响起来了。

陈老师良好的教学个性和鲜明的教学特色,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再加上优秀的合理设计,使得同课同构的教学课堂更具个人魅力。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在语言表达、课堂组织调控、评价手段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1.3 聚集体之精华——反思

对于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也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同样的设计,不同的课堂,新教师容易被教案牵引,而老教师则能根据学情适时调整。因此,在教研之后,深入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思师生的课堂表现,反思“同”字背后反映的差异,留下值得教师去细细品味的“资源”。教师可以从中看到差异背后体现的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功夫”,并从中领悟教学的真谛。

2 同课同构,同中有异

同课同构,同中有异,通俗地说就是同样的设计,不同的课堂。这里的不同,有学生的因素,也有教师的因素。所以,在同课同构的活动中,要能从“同”中见到“异”,从“异”中找到切入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而且关注教师。

2.1 同中有异,关注学生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不仅要考虑物理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強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四同”的课堂下(内容、课件、设计、教师),但学生课堂的反应不同,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平时的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有差异,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发展水平有差异,这点上我们的教学必须把握好,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上组织、展开学习活动。同样的设计,对于不同起点的学生,也会有差异。

2.2 同中有异,关注教师

例如:我校一名青年教师的现场教学,该教师是我校名师的徒弟。课堂上,该教师刻意模仿他师傅的教学风格,从教学语言、过程设计、甚至动作(摸一摸学生的头)无一例外,但课堂效果却令人沮丧。其实,这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教学经历,在我们很多青年教师身上都曾出现过。哪怕我们使用与名师课堂完全相同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师语言),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的课堂并没有生机,更不用说达到名师课堂的效果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现象引出一个重要思考: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设计,同一教学目标,为何不同的教师实施起来效果与目标达成度却相差甚远呢?原因在于其中的不同因素——教师之间的差异。

3 同课同构,共同提升

3.1 同课同构发挥了备课、评课与反思的最佳功效

教师在同构中缩短差距,共享优势资源。在互动中,既欣赏又质疑,形成思维碰撞,产生新的教学思想,从而形成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同课同构拓宽了执教者的教学视野,开阔了听课者的听课视角,丰富了同行间的学习与交流,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提升。同课同构活动中的相互听课、评课、反思就是一个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而这些体验和感悟通过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实践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促进教师发展。同课同构的教学活动,让教师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后面的教学中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效果。

3.2 同课同构实现了“教学相长”的合力效应

虽然通过共同的设计,共同的课堂教学实践,但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动态的,师生之间相互反馈的过程使教师更好地掌握了适合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的各种教学方法,发现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效率低下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通过同构,使教师对课堂学生学的状态更加关注,不仅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研讨与交流,更进行课堂实践检验与探索,从学生的参与度反馈,取得较好的“教学相长”效果。

同课同构,传达着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同课同构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引发智慧和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达成,在达成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教学在不断的实践和体验中得到升华,共同构出了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葛玲霞.中小学教师转型问题研究学术论文[J].杭州师范大学校刊,2009(5):46-50.

[2]孙衣云.“专题+课例”教研组活动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4):65-66.

[3]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08-112.

(栏目编辑 刘 荣)

猜你喜欢

反思提升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