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浅析

2017-05-03李梦磊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城墙本体遗址

李梦磊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浅析

李梦磊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建成于2003年,城墙遗址为元代遗址。对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的研究,在元代城墙历史研究、元明清三代城墙演变以及城市内部的遗址公园模式探讨等方面有很强的价值意义。文章通过对元大都城墙和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的发展历程进行考证,并对城墙遗址公园的现状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元大都城墙遗址的价值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处于城市建设区内部的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的建设上提供借鉴。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价值;建议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在古代,城墙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城墙对于城市内部的使用者也就是统治者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那就是提供保护功能,城市中的“城”字很好地体现了城墙的重要性。我国构筑城池的历史非常悠久,城墙随着战争的出现而产生,建筑材料多以素土夯筑为主,也有石砌而成的,自明代开始,城墙多以素土夯筑外包砖砌而成。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迅猛提升,这些城墙的存在则阻碍了城市的快速扩张,加之对于城墙等文物的重视力度不够,很多城墙走向了被拆毁的命运。现存保存较好的城墙多以明清城墙为主,元代之前的城墙多因建造材料和各种历史的原因保存状态较差,很多仅剩城墙基址。北京元大都城墙遗址作为元大都城墙的一部分,是这些城墙遗址案例中比较典型的一个[1]。

1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历史考证及史料研究

1.1 元大都城墙发展历史考证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中对城池形状、形式、规模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定(图1)。

元大都的城墙呈方正的矩形,内部道路网方格式布置(图2),与《周礼,考工记》中对城墙的规定基本吻合。

图1 《考工记》中王城形制

图2 元大都平面图

元大都兴建于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经过对考古发掘研究以及历史资料比对,外郭城的形制和范围得到明确确认,城墙全部由夯土材料筑成,城墙的基宽、高与顶宽的比例大约为3∶2∶1,经实测,墙基宽度24 m,可推测顶宽约为8 m,高16 m[2]。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记述到“墙根厚十步,然愈高愈削,墙头仅厚三步,遍筑女儿墙,墙高十步。”与考古结果很接近。外郭城平面形制接近于南北向偏长的矩形,东西南三面各有3座城门,北面2座城门。

元朝灭亡后,明朱棣利用原城墙建设新都。为了便于防守的需要,将元代城墙肃清门、健德门、安贞门、光熙门等处的北部城墙南移大约2.5 km,缩小了城框,为了在皇城前面仿制南京制度,建立五府六部等政治机构,南部城墙又南移500 m,其余城墙保留加建。由于蒙古骑兵多次南下侵扰,威胁都城的安全,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又加筑外城,将都城南部天坛、先农坛及人口稠密区包围起来,其余三面的外城没有继续修筑。原元大都城墙南北段则基本被废弃不用。

清北京城完全继承了明代的建设,城墙并没有明显改变,原元代城墙南北段处于被废弃状态(图3)。

图3 元明清三代城墙变化图

1.2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发展概述

明朝建都北京之后,在元大都城墙的基础上营造新的城墙,元大都城墙的北段便被废弃,南段则被叠压在了建筑之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元大都城墙的北段一直处于荒废状态,仅剩部分区段城垣土丘。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上面广植树木。1957年元大都北段城垣被列为北京市古建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元大都城墙遗存,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筹划考虑将此处遗存建设成城垣遗址公园,于1988年3月10日,北京市政府批准建园并将其命名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2002年9—11月,作为北京奥运的重点景观项目之一,公园开始了分段规划项目的国际招标,并且由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公司将优秀投标项目进行统一整理调整后,2003年遗址公园正式建成。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发展演变表如表1所示。

表1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发展演变表

2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研究范围及区位分析

2.1 研究范围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西起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延伸1.7 km左右到北土城西路折向东发展,经健德门、北土城到京承高速截止(图4),东西向长度约为6.8 km,全长约为8.5 km,总占地面积约120 hm2。遗址公园的位置大致相当于元代外郭城墙西部肃清门到北部经健德门、安贞门到东北拐角处。

图4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范围图

2.2 区位分析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整体形状呈L型,横跨海淀、朝阳两区,北段处于北三环和北四环之间,北邻北土城西路,西段向南延伸至明光桥附近,与西土城路相靠。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是北京市最大的带状公园,与北面的奥体中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连接,和遗址公园南部的青年湖公园、地坛公园等组成了北京市北部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完全被绿化覆盖,从城市肌理上说,完整的保留了元大都城墙北段的历史印记。遗址公园附近有很多居民小区和公共办公场所,交通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休憩场所(图5)。

图5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区位分析

3 城墙遗址公园现状分析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从规划结构上由3条主线、5大节点组成,3条主线分别为土城遗址、绿化景观和历史文化;5大节点分别为蓟门烟树、古城风韵、大都鼎盛、龙泽鱼跃、银波得月[3]。通过3条主线景观带将5大节点串联起来,形成统一规划的整体,从而加强了带状公园的整体性,并与城市充分融合。为了便于对遗址公园的现状进行叙述和评估,现将其按类别分为城墙遗址、水体、沿线绿化3部分进行分别概述。

3.1 城墙遗址本体

现存城墙遗址本体基本保持线性连贯性,高起地面2.7~7 m不等,但其中有几处大小不等的豁口(图6(a)),某些城市道路的存在削弱了城墙的连续性。某些区段还能辨认出敌台和马面,北城垣水关遗址保存状态良好。因为分段招标的原因,海淀段和朝阳段在城墙遗址本体的处理上稍有差别,海淀段城墙基本保留自然状态;而朝阳段城墙则在城墙底部采用了挡土墙设计(图6(b)),对城墙遗址的标志和保护有一定优势。整体情况看,城墙遗址保存状态不容乐观,遗址上现种植有大量树木,杂草纵生,而且游人随意穿行、对遗址本体随意践踏现象严重,木栈道游览平台多处损坏(图6(c)),对于游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图6 城墙本体现状

3.2 水体

现存水体位置与古护城河基本一致,河岸两边全部经过硬化处理,其中海淀段南北向水体与岸边有高度1.5 m左右的垂直落差(图7(a)),亲水性不好,而且游客路线与水体相离较远,对水体的利用不大。地铁西土城站以东的东西向水体经过设计,降低了水体的垂直落差(图7(b)),而且水体两侧进行了绿化处理,游客能够近距离的欣赏水体景观,数座景观性桥横跨水面(图7(c)),也增加了河体的趣味性。

图7 水体现状

3.3 沿线绿化

遗址公园为线性带状公园,植物绿化的布置应该与公园整体相互呼应,其中植物景观布置特点是“大尺度、大空间、种植面积大、成片成带种植”。在遗址公园西段中,因为地理位置和两侧交通流线的限制,该段并没有充足的绿化,只是在遗址本体上种植草木,然后将3个景观节点布置在其中。公园北段景观绿化较好,几大景观节点分布在线性绿化带中,广场(图8)、雕塑(图9)和绿化(图10)有机结合,达到了景观的相互交融,而且公园内历史文化节点的介入,把传统文化、元朝历史引入到了景观绿化中,将传统景观绿化提升了一个精神层次。

图8 广场现状

图9 雕塑现状

图10 绿化现状

4 元大都城墙遗址价值研究

4.1 历史、文化价值

《周礼,考工记》中,对城池的形制、规模作了明确的规定。几千年来,规整的矩形城墙布局,四面开门,内部棋盘式布局的街坊平面成为了历朝历代最为理想的城池布局,但因为各地地形地貌等条件的限制,很少有城市的城墙能够做到像《周礼,考工记》中所规定的那样方正工整,而元大都平地起城,遵循古制,平面呈规则的矩形,形制与古书中规定的几乎完全相同,作为典型的城墙形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4]。

元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元大都又是明清北京城的前身,明清北京城墙的建设也是在元大都城墙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在城墙的营造方式、建造技艺上,也处于转折时期,元大都城墙的建造材料、建造方式、建造技艺以及施工水平等重要信息很好地保留了当时工匠的建造印记,对于研究城墙的发展变化史有重要的意义。

4.2 艺术价值

对元大都城墙断面比例的均衡性、建造施工工艺水平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人们艺术审美水平,甚至于通过将元大都城墙与其他朝代城墙进行纵向对比,能够理清中国传统审美的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3 科学价值

元大都城墙遗址的存在与研究,能够加深对于元朝都城选址问题、都城城市更新与改造问题的了解,这对于研究元朝历史、元明清城池改造与更新问题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元大都城墙遗址所展现出来的夯土建造技术、门洞口城墙包砖技术对研究元大都城墙及城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4.4 使用价值

元大都城墙遗址作为元朝都城的重要遗迹存在,是人们窥探元朝历史的重要窗口,有助于现代社会对元朝历史的了解,对于现世人们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作为北京市古建文物保护单位,会吸引很多的游客前去浏览观光,带动周边经济消费,因此具有很强的旅游意义。

元大都城墙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给城市提供了大片的绿色空间,成为人们生活休闲的重要公共场所,也成为地震防灾的重要疏散场所,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5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的改善建议

5.1 城墙遗址原真性有待加强

整个城墙遗址中,西段已经用作复原展示,但是城墙断面比例却和历史实际不相符,也并没有将夯土技术展现出来,没有遵循“修旧如旧”的展示原则,所以这一段城墙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历史遗迹的历史原真性,而且其他段城墙也多是高低不等的土丘,上面种植了很多的高大树木,这也掩盖了城墙遗址的原真性[5]。因此笔者建议加强对于城墙遗址历史原真性的表达,复原展示中,多使用夯土挂板,尽量恢复城墙的历史原貌。除去城墙上面的高大树木,恢复城墙本来的遗址面目。

5.2 城墙遗址展示方式应多样化

遗址展示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复原展示、原状展示、标志展示、场馆展示等等,丰富的展示方式的相互配合,能最大限度地挖掘遗址本身的价值,将遗址本质的东西展现出来。从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的整体城墙展示角度来看,城墙遗址本体的展示方式还是偏于单一,西段主要以原状展示为主,复原展示为辅,北段遗址几乎全部为原状展示。这种线性的单一展示方式,对遗址的价值挖掘力度不够,并且很容易造成参观者的视觉疲劳。因此,希望在保障遗址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丰富遗址本体的展示方式,多种展示方式相互配合,达到城墙遗址公园的丰富性。

5.3 遗址展示主体有待突出

遗址公园中,最重要的价值本体和展示本体应该是遗址。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中设置了5大节点以及城墙遗址、绿化景观、历史文化3条主线,这些节点和主线的设计将大量的景观空间引入园区,增加了园区的景观丰富性。但是,过多的立体化景观空间的引入掩盖了城墙遗址本体,并且遗址上种植很多高大的乔木,进一步削弱了遗址的重要性。本应在遗址上架设的木栈道,却被石板路所取代,这也会对遗址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对遗址的保护力度不够。因此笔者认为,首要应该做的是突出遗址本体,削弱周边景观环境对遗址的影响,架设完整的木栈道系统,提高对于遗址本体的保护。

5.4 标志系统有待强化

标示系统对于遗址本体的展示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加深游客对于设计理念、遗址本体、遗址所处环境的认识。通过笔者亲身走访调研发现,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中针对城墙遗址本体的标示牌数量很少,而且放置位置不明显,这对于城墙遗址的展示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标志作用,因此建议在合适的位置增加标示牌的数量,通过标示牌的合理布置以达到引导游客的目的。

5.5 部分区段遗址氛围感的营造有待提高

明光桥到西土城地铁站这段城墙遗址正好处于两条快速路的包夹下,在遗址和快速路之间并没有预留出充足的缓冲空间,导致遗址直接暴露在嘈杂的行车环境下,遗址氛围感极差。而且由于快速路的阻隔,预留的通道数量也相对较少,这就使从附近居住小区到遗址区具有一定困难,导致进入到这一段城墙遗址的游客相当少,城墙遗址该具有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建议在城墙靠近快速路两侧种植高大灌木或者安装隔音墙等隔音设备,以提高城墙遗址区的静谧感,并且增加进入遗址区的通道数量,提高进出的方便性,以加强这一段城墙遗址的利用率。

6 小结

城墙作为一个城市的保护者,见证了城市光辉灿烂的历史。元大都城墙作为《周礼考工记》中的典型城墙形制,不仅见证了元朝帝国的兴衰,还是明清北京城墙的前身,是北京千百年来兴衰荣辱的经历者。时至今日,遗存下来的元大都城墙遗址完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变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物、艺术、科学和使用价值[6]。希望通过对元大都城墙遗址的不断研究,以及对城墙遗址公园模式的不断探讨,更好地将元大都城墙遗址面貌展现给世人,流传给后世。

[1]何婷.城墙遗址保护中的展示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1.

[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元大都考古队.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J].考古,1972(1):19-28.

[3]檀馨.元土城遗址公园的设计[J].中国园林,2003(11):16-18.

[4]杨昌鸣,李旋,李湘桔.直接展现与间接再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墙遗址展示模式的比较[J].中国园林,2013(5):85-89.

[5]付晓渝.中国古城墙保护探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91.

[6]陈曦,霍焱.城址类考古遗址公园价值核心的阐释与展示设计手法[J].中华建设,2012(12):179-181.

The Brief Analysis of the Yuan Dadu City Wall Relics Park

LI Menglei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China)

The Yuan Dadu City Wall Relic Park was built in 2003,that is the site of the Yuan Dynasty.There is the great value in the research of the history of the the Yuan Dynasty city wall,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wall and the discussion in the Relics Park model in the city. In this paper,We research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uan Dynasty city wall and the city wall relic park,to investigate its present situation,and to dissect the value of the Yuan Dadu City Wall Relic Park,at last to discover the problems and the opinions. I hope to contribute a little help to the built of the Yuan Dadu City Wall Relic Park.

Yuan Dadu;city wall relic park;value;opinions

TU-87

:A

李梦磊(1992-),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E-mail:839178857@qq.com.

猜你喜欢

城墙本体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辽上京遗址
眼睛是“本体”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