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2017-05-03童玉娥郭丽楠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遗产地文化遗产农民

童玉娥,徐 明,熊 哲,郭丽楠

(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童玉娥,徐 明,熊 哲,郭丽楠

(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但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重视却是近10年才开始的,相关经验尚不够丰富。文章在介绍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首先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总结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然后梳理了我国开展GIAHS工作的意义与做法,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思考与建议。研究认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应注重多方参与,政府应增大扶持力度和政策机制创设;企业应在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基础上参与保护与发展,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农民参与并受益是关键。

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各类型、各形式农业文化遗产丰富,但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正式重视与关注起于2002年FAO提出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GIAHS)概念。农业文化遗产指历史时期创造并延续至今、人与自然协调、包括技术与知识体系在内的农业生产系统。

随着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有关科研单位探索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山地梯田系统、农林复合系统、稻鱼共生系统、古茶园与茶文化、旱作农业系统,以及坎儿井、砂石田、间作套种、淤地坝、桑基鱼塘等各农业系统纷纷被挖掘出来,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多彩农业文化系统渐受国人重视,并走向世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更成为我们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宏伟蓝图与目标。

1 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类特定行业领域的遗产,有别于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将其特点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1.1 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规模化、集约化,实现现代化生产对相应技术要求较高。例如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稻鱼鸭系统、宣传城市传统葡萄园等(见表1),这些遗产或者因为地貌或核心产业原因,均不能够机械化,不可大规模扩大面积及推广。

表1 按照系统类型与主要产品类型划分的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分类表

1.2 多地处山区、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聚集区基础设施落后

当前位于城市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仅有两个:一个是福州市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另一个是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其他的农业文化遗产多地处山区、偏远地区。除个别已发展成旅游地外,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多数较差,农田水利及农民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1.3 农业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价值高于经济价值

这一特点是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核心出发点。这也是为什么要强调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不是因为保护了就可给当地农民创收,就可带动当地脱贫,而是因为这些表面落后的农业生产系统,蕴含着不可修复的历史、民族、文化与农业生产技术智慧等价值。这些价值不是短时间就能够被吸收和消化,更不是将该系统存进博物馆即可,而是需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机融合、与当地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既要考虑到如何实现经济收益的增长,更要关注如何做好对历史、传统农业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2 我国开展GIAHS工作的做法与成效

农业文化遗产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各级政府及民众在近几年逐渐增强了保护意识,总体来说,我国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措施与政策正处在探索阶段,多方参与保护的机制也在逐渐成型。尽管如此,自2005年以来,我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探索,获取了大量宝贵的一手经验。一是推动中央和地方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GIAHS保护与管理,地方政府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二是以国际带动国内项目发展,启动了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评选工作;三是出台GIAHS管理办法,建立了中央、省级、地方三级主管部门年度工作交流机制;四是成立了中国GIAHS和NIAHS两个专家委员会,出版了近20本相关专业书籍,强化了对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科技支撑;五是启动了GIAHS监测评估工作,设立专门的指标体系来监测评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展;六是重视宣传推介,通过举办展览会、制作画册和纪念品、拍摄宣传片、网络及报刊杂志等多渠道,扩大GIAHS的影响;七是强化GIAHS标志和品牌建设,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八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已经在我国连续举办了3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班”,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与法国勃艮第葡萄园,及兴化垛田与墨西哥城Chinampas成功“结对子”,携手共同促进相似类型遗产的保护。

我国自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认证与保护管理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体现在:一是优秀宝贵的农耕文明和文化得以及时恰当保护。已成为农业文化遗产的遗产地多面临一些内外在挑战或威胁(如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优质遗传品种退化甚至农村社会组织瓦解和文化流失等)。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认知并改善这一状况。二是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发挥显著。这是遗产的最有价值、最值得保护的根本原因。研究表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作与单作优质稻相比,对稻瘟病的防效达81.1%~98.6%,减少农药使用量60%以上。三是遗产地农民文化自豪感增强、经济收入增加。公众对农业文化的认同增强了遗产地农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因遗产品牌效应切实带动了农民增收。四是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等于内生同时性解决了农业发展面临的各样问题。探寻这些问题的根源,关键还要从传统生产模式中探寻智慧,以古鉴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当前面工作临的困难与不足

尽管我国当前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有关问题仍不断暴露出来,需要多方不断探寻解决对策。

3.1 当前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体现在以下3方面。

一是缺乏比较优势。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缺乏比较优势,难以吸引资金、科技、人力等资源和要素,遗产所在地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农民付出没有得到合理回报,使得农户保护积极性下降,核心作物种植面积也有下降趋势。如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坐落在市区内,其核心特色“漏斗型葡萄架”面积已由2009年3 000亩下降到目前的1 500亩(1亩=666.67 m2)。

二是需要平衡多方利益。政府希望提供公共服务,企业追求商业利益,农民期待致富增收,民众则寄希望于农业文化遗产更多承担生态、环境及教育方面的功能。例如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旅游管理曾经主要由旅游公司主导,农民从旅游中获益较小,导致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如何协调遗产涉及各方利益的矛盾,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是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农业文化遗产与其他类型的遗产不同,它需要被保护,但不能是“冷冻式保存”;它需要发展,但发展也要以保护为先。当前,农业文化遗产地因相对落后而有发展的诉求,急需寻找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探索后发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2 当前工作的不足

当前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体现在:

一是政府引导与规划职能仍需进一步加强。总体来看,我国农业部、住建部、文化部等国家部委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个体都在不断呼吁,以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但是从中央政府层面来看,目前仍缺乏系统性的支持政策及具有操作性、指导性的规划。从地方政府来看,由于农业文化遗产是新兴事物,多地尚未设立专门机构,故难以固定专人跟进相关工作,也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使得部分地方政府存在裹足不前、不敢贸然开发,既存在贸然开发造成不可逆破坏的担忧,又缺乏足够的科技支撑进行指导。

二是公众认知不够广,缺乏连续性、科普性、广泛性的媒体宣传。当前虽已通过中央七台拍摄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启示》等纪录宣传片,但播放范围及频率仍较为有限,对大部分公众来说,农业文化遗产仍是新鲜事物。

三是从事农业文化遗产的龙头企业较为稀少。经济价值及文化附加值难以得到合理的市场回报。目前,除福州市有几家大型的茉莉花茶企业外,其他农业文化遗产地都缺乏资金雄厚、实力强大的专门企业,使得遗产地的特色农产品市场认知度低,文化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农民增收幅度不大。

4 开展下一步工作的思考与体会

农业文化遗产是个系统,涉及多个主体、多项产业,要做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需要做到四大主体相互配合、四大抓手同步利用。

4.1 四大主体相互配合

政府重视是起步。农业是弱势产业,保持着传统农耕模式与生态景观的农业文化遗产,更是弱势中的弱势。在当前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首先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推动。

企业参与是活力。不论是特色产品开发,还是生态旅游发展,企业都是最关键的推动力,可通过市场规则引导农民行为,帮助实现政府制定的保护规划等。

农民意愿是核心。农民是维持优良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主体,如果农民没有足够动力和热情保留传统的农耕模式,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将受到不可逆转的流失。

社会认知是支撑。提升社会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和自豪感,有助于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夯实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确保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可避免农业文化遗产成为“空中楼阁”“海上孤岛”。

4.2 四大抓手同步利用

以产品开发促进农民增收。产品开发提升附加值,是农民增收的传统与主要方式,也是吸引农民保持核心特色生产方式的主要手段。如浙江青田通过使用GIAHS标志已使米价提高了60%。由于遗产地产品最大可生产量有限,因此,“傍上文化、依靠品牌、借助宣传”,让遗产地的特色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文化价值进一步彰显,进而是价格提高,不失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道。

以生态旅游推动可持续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较为独特的地形地貌,特色农产品的最大可供给量有限,不能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因而产品销售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是有限的。而农业文化遗产地特有的民族、农事、文化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和体验旅游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保障。借助旅游带动特色产品销售,借助特色产品开发丰富旅游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将是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产品开发与生态旅游均需要市场化主体企业的广泛参与。

以宣传教育提升公众认知。《舌尖上的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启示》等纪录片的播放,对促进遗产地农民文化认知与自豪感起到了显著作用。借助宣传得到公众认可,让遗产地农民认识到自身资源的宝贵性,能够激发农民自发主动保护遗产的积极性。下一步可推动在CCTV-1重播《农业遗产的启示》纪录片、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设置GIAHS特色展区、推广GIAHS产品成为重大会议和活动的专供商品、推动GIAHS特色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等。借助网路销售平台推动特色产品及特色旅游推广与销售。将农业文化遗产的有关内容写入小学生课本或者实验课程等,在遗产地设置农业文化遗产博物馆和教育培训基地。

以国际交流促进保护与管理。“师夷长技以制夷”。尽管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丰富,当前GIAHS数量也全球领先,但相比于日本、韩国等国家,我国对农业文化的重视程度、保护手段及管理经验等仍有个别地方存在差距。走出国门学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众认知和改进管理水平。

5 结束语

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意义重大,难度也很大。有关工作需要遵循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自然规律,需要政府、科学家、企业、公众与农民多方参与,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动力因素。政府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增加扶持资金、扩大社会认知;科学家要加强遗产系统的跟踪研究,为制度制定建言献策;企业应在认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合理有度地投资与开发。在此基础上,以产品开发促进农民增收、以生态旅游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宣传教育提升公众认知、以国际交流促进保护与管理。在良好的制度框架下,让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由相悖相触转为相促相成,让我国传统农业智慧、农事文明发扬光大,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TONG Yu,e,XU Ming,XIONG Zhe,GUO Linan
(Center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ervice,Ministr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0125,China)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in China,but the work of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was not paid high attention until 10 years ago,which means there are not too much experienc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benefits,and then summarizes the meaning and practice of GIAHS work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we suggested that the multi-participation is quite important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with the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related policy and mechanism support,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on the basis of applauding all the philosophy,researchers to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farmers should benefit from GIAHS work.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G112

:A

童玉娥(1965-),女,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国际合作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E-mail:tongyue@agri.gov.cn.

猜你喜欢

遗产地文化遗产农民
中国七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Tough Nut to Crack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