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间接渠道下替代产品竞争的决策分析

2017-05-03李鸿媛

中国管理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制造商亚马逊收益

王 滔,颜 波,李鸿媛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网络间接渠道下替代产品竞争的决策分析

王 滔,颜 波,李鸿媛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构建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亚马逊所组成的网络间接渠道模型。制造商进驻亚马逊销售自己的产品,亚马逊为制造商提供销售平台的同时也销售自营产品,两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替代。在为两产品提供无差别物流服务的同时,亚马逊向制造商收取一定销售收入比例的介绍费、单位产品物流费用以及固定数额的加盟费。通过对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的分析发现:当产品替代率较大时集中决策够使得渠道总收益增加,而该替代率范围又会受到消费者对物流服务敏感系数的影响;集中下的价格和物流服务都要较分散下的高,但两决策情形下的产品需求间的差异会同时受到产品替代率和消费者物流敏感系数的影响。最后,引入收益共享机制来协调整个网络间接渠道,并借鉴Nsah议价模型来确定最优的收益分成比例。

网络间接渠道;替代产品;渠道协调

1 引言

网购的兴起带动了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如亚马逊、京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其来销售产品[1]。网络销售帮助消费者接触到更多产品、节省购物时间,而使制造商能更好地控制价格和获得需求信息[2]。为了使文章更加切合实际,我们指定下文中的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为亚马逊。亚马逊在吸纳制造商加盟的同时也销售自有产品[3-4],这样,产品间就因为替代性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竞争。价格和物流作为影响消费者网购的两最重要因素,在替代品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5-6]。制造商如何在同亚马逊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中制定最优决策?而如何在保证同制造商竞争有序进行的同时最大化自身利益是亚马逊等众多电商企业面对的重要问题。

Bert[7]将“利用互联网获得产品和服务信息,使得目标市场能够利用计算机或其他技术进行购物,并通过交互式电子方式完成交易行为”的渠道定义为网络渠道。进一步,汪寿等[8]认为应根据网络渠道所属方不同将它们分为网络直接渠道(制造商自建的网络销售渠道)和网络间接渠道(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网络渠道)。

当前关于网络销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的对比分析上,而定价又是研究的重点。Chen等[9]研究了三渠道下的定价问题。林杰和曹凯[10]和曹晓刚等[11]研究了闭环双渠道下的定价问题。赵连霞[12]和Chen Jing等[13]则在Stackelberg博弈下研究了双渠道的定价问题。网络渠道的引入使消费者对渠道产生不同偏好,刘汉进等[14]在该情况下研究制造商的渠道定价问题,而申成然等[15]认为消费者更偏好于网络渠道,进而研究比价行为下的双渠道定价问题。盛昭瀚和徐峰[16]通过引入网络渠道来研究区域差异化下的产品定价问题。Kurata等[17]研究了消费者品牌偏好下的双渠道定价。

服务在影响消费者网购方面变得愈发重要,大有超越价格影响的趋势[18-19]。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服务纳入双渠道的研究中来。Ren Lili等[20]将价格和服务引入到有退货的双渠道中。陈远高和刘南[21]研究了服务和消费者偏好对供应链的影响。肖剑等[22]通过建立制造商和电子零售商服务合作的Stackelberg和Bertrand博弈模型来研究双渠道定价问题。Yan Ruiliang和Pei Zhi[23]的研究表明,在双渠道中提升传统渠道的服务质量能够有效的降低竞争强度并提升供应链的绩效。丁正平和刘业政[24]和刘家国等[25]分别从渠道协调和选择方面对服务“搭便车”问题进行研究。

总结上述研究发现,当前有关网络渠道决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的结合上,而缺乏单独的对网络渠道决策的研究。此外,尽管很多学者认识到了服务在网络销售中的作用,但大部分研究中还是认为服务的影响要弱于价格。最后,双渠道下的研究都是基于完全相同的产品,即不同渠道间的产品完全替代,而忽视了产品只有在某种程度上才会产生替代效应。鉴于此,我们借鉴亚马逊的运营模式来构建网络渠道模型,研究制造商产品和亚马逊产品存在某种替代程度时参与者的具体决策问题。我们重点分析了产品替代率对决策的影响,并对比了价格和服务在不同的相对重要程度下的决策情况。此外,本文中亚马逊产品和制造商产品相竞争,而亚马逊为制造商产品提供与自有产品无差别的物流服务这一交叉决策模式为网络渠道和双渠道的研究提供重要借鉴。

2 模型的建立

借鉴汪寿等[8]的观点,我们构建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亚马逊组成的网络间接渠道模型。制造商在亚马逊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并决定产品的销售价格p1,同时向亚马逊提供固定的加盟费K和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x作为介绍费、以及单位物流服务费用y[3, 26]。亚马逊在销售与制造商产品存在一定替代程度a的自有产品的同时还向制造商的产品提供与自有产品无差别的物流服务s。模型结构见下图1。

图1 网络间接渠道模型

为了便于研究,本文有以下假设:

(1)亚马逊和制造商都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作为风险中性的决策者,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亚马逊为主导者,制造商为跟随者;(2)两产品不存在缺货或滞销情况[27-28];(3)市场需求是关于产品价格和物流服务的线性函数[9,29-30]。

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借鉴ChenJing等[13]以及Raju等[31]的研究,我们引入两种产品间的替代度,建立的制造商产品和亚马逊自有产品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1)

参考XiaoTiaojun和YangDanpin[32],YaoDaoqing等[33]的研究,我们假设物流服务成本是物流服务质量s的二次函数:C(s)=ts2/2,其中t为物流服务成本系数。

文中其他符号及含义:下标i=1,2,其中, 1为制造商产品,2为亚马逊自有产品;pi为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πi为参与者的收益,下标z为网络渠道整体;ci为单位产品成本;b为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敏感系数;上标j=d,c分别为分散和集中决策。

3 分散决策情况

该决策情形下,亚马逊作为领导者,先决定自有产品的价格和两产品的无差别物流服务。制造商作为跟随者,依据亚马逊的决策来制定自己的最优决策,这就构成了Stackelberg博弈情况。根据前文的假设和需求函数的设定,我们可知制造商和亚马逊的收益函数分别为:

(2)

由式(2),我们有如下命题:

(3)

命题1给我们以下管理启示:作为整个网络间接渠道的领导者,尽管亚马逊的决策不受制于作为跟随者的制造商,但能否实现最优决策还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作为追随者的制造商,总能够做出应对亚马逊决策的最优决策使自身收益达到最大。因为亚马逊在做决策时需要平衡多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制造商所考虑的因素少,受到的约束也就少。因此,网络间接渠道环境下,作为跟随者的加盟商不用过分追求自己在渠道中的地位,而应关注于亚马逊的具体决策,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最优应对策略。

(4)

在命题1条件下,我们得到命题2。

(5)

其中,T1=a+1,T2=3a+5,T3=3a+1,T4=2a+3,T5=a3+a2+a+4

sd*={4b(y-c2)(x-1)+bT3[ac1(a+2)-4x2]-a2bx(2x2+1)+bT4-2abc2T1[7+N3x)]+4abyN1-2abyx(N1+T4)+abc2N2}/(x-1)[4b2(1+x)T3+a2b2(8x+9)+4a2txT1-4T5]

(6)

其中,N1=2a2+5a+4,N2=7a2+20a+16,N3=2a+1

(2)根据p2*和s*制造商制定的最优决策为:

(7)

为了更好的分析上述最优决策,我们得到命题3。

(8)

(2)当c2

(9)

M1=a3+6a2+10a+4

我们令分母为(x-1)F(a),则F(a)={12ab2-48at-16t-40a2t-8a3t+4b2x+4b2+9a2b2+4a2tx+4a3tx+8a2b2x+12b2x}。由于直接判断F(a)的大小比较困难,为此,我们求F(a)关于a的三阶导数F‴(a)=24tx-48t<0,即可知F″(a)为关于a的减函数;再求F(a)关于a的二阶导数F″(a),又因为F″(a=0)<0,即可知F″(a)<0,从而可知F′(a)为关于a的减函数;再求F(a)关于a的一阶导数F′(a),且F′(a=0)<0,可知F(a)为a的减函数,而F(a=0)<0,即可知F(a)<0。从而可知分母(x-1)F(a)>0。

然后,我们分析分子的具体情况,由于分子的表达式篇幅较大,我们在此不具体表示出来,我们用G(a)来表示分子。与分母的证明方法类似,我们可知G(a=0)>0而G(a=1)<0,且G(a)是a的连续函数。

由命题3可知,网络间接渠道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两参与者的最优价格决策间的差异不仅受到产品间替代率的影响,还会受到两产品的成本的影响。当产品间的替代率较小时,成本大的产品的最优定价要高于成本低的产品的定价,替代率较大时的情况刚好相反。这给我们的管理启示是:网络间接渠道竞争环境下,当自己产品的成本较电商企业自营产品的大时,若产品与电商企业产品的差异较大,制造商应更多的依据成本来定价,若差异较小则应将产品间的替代效应考虑进去。

命题4 亚马逊为自营产品和制造商产品提供的无差别物流服务s*会随着两产品间替代率a的增大而降低。

证明:与命题3证明类似。

由命题4可知,在网络间接渠道环境中,亚马逊提供的无差别物流服务并不会因产品替代率的增加而提高,这与一般的研究中认为产品间竞争的加剧会促使企业不断改善服务水平的观点不同。这是因为,当两产品间的替代率较小,即两产品间的竞争强度较小时,此时较好的物流服务能够同时带来两产品需求的增加,但是当两产品件替代率较大时,消费者此时更加看重亚马逊的自营产品,需求能够从不断降低的价格中得到提高。

4 集中决策

该情况下,制造商将产品交由亚马逊来销售,亚马逊在为两产品提供无差别物流服务的同时还要负责两产品的销售,制定最优的价格。这时两参与者是一个整体,目标是最大化整体收益。关于集中情况下两参与者的收益分配情况我们会结合下一部分具体分析。整个网络间接渠道的整体收益函数为:

(10)

此时的参与者收益最大化问题就演变为整体收益最大化问题。依据上式,得如下命题。

由命题5可知,网络间接渠道能否实现整体收益的最大与产品间的替代程度无关,仅与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敏感程度以及物流服务的成本系数有关。从管理视角来看,亚马逊作为唯一的决策制定者,为了使整体利润达到最大从而在分享收益时获得更多,可能会调整价格和物流来刺激需求。但是上述结果却告诉我们,调整价格和物流服务只是表面现象,如何洞悉物流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才是关键。

在命题5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渠道的整体最优决策,即命题6。

(11)

由命题6可知,集中决策下,亚马逊作为唯一决策者,同时制定两种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替代产品的决策,此时的价格和物流服务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只与产品的成本有关。这时为了获得最大收益的决策就变现为如何以最适合的成本来获取最大收益。为了分析两产品间的价格和物流服务的具体情况,我们提出了命题7,命题8。

命题7 集中决策下的网络间接渠道的最优决策有以下特征:

(1)两产品价格间的差异是两产品成本差异的增函数。

(2)亚马逊为不同产品提供的无差别物流服务的质量是消费者对物流服务偏好的增函数,是物流服务成本的减函数,而与产品间的替代率无关。

(3)产品价格都会随着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重视而提高,与产品间的替代率无关。

集中决策下,作为唯一的决策者,亚马逊在制定不同产品的价格时,不用考虑两产品间的替代程度,成本差异是它决定两产品价格差异的唯一判断标准。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物流服务,亚马逊在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会适当的提高产品的价格。这是因为,随着消费者对物流服务越来越重视,甚至是可能超过对价格的重视,因此提供满足消费者要求的物流服务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为了能够弥补因服务水平提高而带来的费用上升,亚马逊应当提高产品的价格来保证整体收益实现最大。

5 网络间接渠道协调机制设计

5.1 两决策情形下的渠道总收益对比

图2 两种决策情形下的网络间接 渠道总收益对比

由图2可知:(1)不管物流敏感系数b如何变化,当两产品间的替代率a较小时,分散决策下的渠道总收益较集中决策时的要大,当a逐渐变大时,则较集中决策时的要小。因为当a较小时,产品间的竞争不够激烈,两产品都能够较好的满足对自己有需求的消费者,当a增大时,产品间只能直面竞争,加剧了“双重边际化效应”,降低了产品的价格;(2)随着b的不断增大,两决策情形下的渠道总收益间的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因为当消费者不断重视物流服务时,一个单位物流服务质量的变动带来的影响就会更加显著;(3)不同的b取值下,能够使集中决策时总收益大于分散决策时总收益的a的取值范围也不同,并且该取值范围会随着b的增大而缩增大。原因与(2)相同。

通过对上图的分析可知:网络间接渠道中替代产品间的竞争环境下,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够实现集中决策;集中决策只有在一定的产品替代率范围内才能实现,而该范围又会随着物流敏感系数的变化而变化。

既然网络间接渠道在部分情况下能够实现集中决策,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实现集中决策时的收益分配问题。

5.2 集中情况下的利润分配

在前文最优决策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两参与者的利润进行分配。在此,我们采用收益共享契约来协调能够实现集中决策的情况。根据前文的假设,我们给定制造商能够分配到总收益的φ1份额,亚马逊得到φ2的份额,其中φ1+φ2=1。而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能够激励参与者参与到集中决策的动力来自于能够获得比分散决策情况下更多的利润,这就是所谓的“激励相容约束”。在激励相容约束的条件下有:

(12)

φ1和φ2的确定决定着集中决策能否成功的执行,因为它决定着两个参与者的最后收益,决定他们是否能够获得比分散决策条件下更多的收益。我们假设在满足等式(12)的条件下,φ1和φ2的值主要是由参与者所处的地位和自身讨价还价能力所决定的。为此,我们利用参与者的地位系数和议价能力来确定它们能够得到的收益。

参考Nash[35]的议价模型,我们假设制造商和亚马逊关于φ1和φ2的效用函数分别为u1(φ1)和u2(φ2)。由纳什议价模型可知,要想使得该分配方案达到均衡就必须满足式(13):

(13)

参考Aust和Buscher[36]的研究,我们假设制造商和亚马逊的效用函数表达式分别为,如下式(29):

(14)

其中,α1,α2>0分别为制造商和亚马逊在渠道中所处的地位,β1,β2>0分别为制造商和亚马逊的议价能力,而ρ和1-ρ则分别表示参与者的地位和议价能力在确定收益分成中所占的权重。将式(14)代入到式(13),并运用拉格朗日方法求解模型的最优解。我们得到式(15)就是实现集中决策的最优收益分配方案,如下:

(15)

综上所述,参与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议价能力。尽管制造商限于地位和实力难以超过亚马逊,但应尽可能的利用一切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实力。此外,制造商应更多地将精力放在提高议价能力上,如:(1)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降低缺货的可能性;(2)提高信息的搜集能力。根据波特的竞争力理论,制造商可以通过搜集亚马逊、本行业潜在进入者、替代品生产企业的详细信息来提高在与亚马逊议价中的话语权。

上述发现与现实相符:一部分制造商很乐意成为亚马逊的供应商,而一部分则倾向于借助亚马逊来销售自己的产品。该结果也与网络零售平台的性质相符,那就是吸引更多的产品在平台上销售,而不是仅仅让自己成为一个巨型的网络卖家。给我们的管理启示是:对于制造商来说,要想获得更大的收益,要么让自己的产品与亚马逊的产品区别开来,要么尽量缩小同亚马逊自有产品的差异并与亚马逊结成同盟。

6 数值分析

由于本文中我们获得的均衡解比较复杂,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在此基础上分析产品替代率对渠道及参与者的影响显得更为复杂。鉴于此,我们利用数值分析来比较两决策情形下的具体情况。

6.1 价格和物流服务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决策,我们将消费者的物流敏感系数b分为三种情况来讨论,即物流敏感系数小于价格敏感系数b<1、物流敏感系数等于价格敏感系数b=1和物流敏感系数大于价格敏感系数b>1。具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3 不同决策情况下产品价格随a和 b变化的情况

由图3可知,不管两产品替代率a以及消费者对物流的敏感系数b如何变化,集中决策下的产品价格始终较分散决策下的要高,并且随着b的增大表现更加明显。并且,集中决策下的价格并不会随a的变化而改变,而分散决策下的价格会随a的增加而减少,但是,两情况下的价格都会随着b的增大而提高。随着b的增加,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物流服务,为了保证需求,亚马逊必然要相应的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见图4,此时消费者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物流服务上,决策者可以适当的提高产品的价格。

图4 两决策情况下物流服务随a和b变化的情况

此外,我们还发现,分散决策下,当a较小时制造商产品的价格要高于亚马逊产品的价格,而当a较大时则会较亚马逊产品价格低,这与命题3的结果相同。这是因为,当a较小时,产品间的竞争强度较小,各产品都有自己的受众市场,而随着a增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偏好于亚马逊的自营产品,这就促使制造商通过降低价格来与亚马逊竞争。

由图4可知,在相同的a和b的条件下,集中决策时的物流服务水平较分散决策时的要高,并且图4中两决策情形下的物流服务的变化情况很好的说明了命题4和命题7(2)。

6.2 需求与收益的变化情况分析

该部分我们主要分析需求是如何影响参与者收益的。图5向我们直观的展示了分散决策情况下,两产品的需求与参与者收益的关系。

图5 分散决策下产品需求与参与者收益图

由图5可知:(1)分散决策下两产品的需求会随两者间的替代率a的增大而增加,而两参与者的收益则会随a的增大而减小;(2)当a较小时,尽管制造商产品的需求较亚马逊产品的需求要大,但差别不明显,随着a的增大,亚马逊自营产品能够获得较制造商产品更多的需求。这可能是因为随着a的增大,消费者越来越难感受到两产品间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消费者会受到亚马逊品牌影响力来购买其自营产品。

相比较于分散决策下的情况,集中决策下的产品需求和收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1)制造商产品的需求随a的增大而减少,亚马逊产品的需求会随a的增加而增加,但两者的变化幅度较小,如图6;(2)亚马逊产品的需求总是大于制造商产品的需求,而渠道总收益则保持不变。这是因为,该决策情况下的产品定价依据是产品的成本,亚马逊产品有更大的定价空间,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且由于两产品需求此消彼长的关系而使得渠道总需求保持不变。

图6 集中决策下产品需求和渠道总收益图

综合图5和图6可知:(1)对比相同产品在不同决策情形下的需求可知,需求间的差异同时受产品替代率a和消费者物流敏感系数b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当b较小时,只有当a比较小时,任一产品在集中决策下的需求才会大于分散决策下的需求,而当b较大时,该产品在集中决策下的需求总是较分散决策下的要大。这是因为,分散决策下随着a的增大,产品间竞争加强,使得价格降低,需求增加,而随着b的增大,亚马逊在集中情况下提供的物流服务要远远优于集中决策的情况,从而能够影响更多的消费者;(2)消费者物流敏感系数b只改变产品需求和参与者以及渠道总收益的大小,并不会改变它们的变化趋势。

7 结语

本文借鉴亚马逊的运营模式构建了一个制造商和亚马逊组成的交叉决策网络间接渠道模型,探讨在线环境下亚马逊和制造商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相互替代以及亚马逊为两种产品提供无差异的物流服务时,渠道参与者的最优决策问题。我们首先结合博弈论和最优化理论得到了分散和集中情况下的最优决策,然后,结合数值分析对决策做进一步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集中决策只有在产品替代率较大的情形下才能够实现网络间接渠道总收益的增加,而该替代率的范围又会受到物流敏感系数的影响;集中决策下的产品价格和物流服务都要高于分散决策下的情况,但两决策情形下的产品需求间的差异还要受到物流敏感系数的影响;分散决策下产品的定价不仅要考虑产品成本,同时还会受到产品替代率的影响;不管何种决策情形,物流服务敏感系数都只是改变相关决策值的大小,而不改变它们的变化趋势。最后,引入收益共享契约来协调网络渠道,实现渠道的协调。

该模型以在线销售为背景,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够适用于对既有自营产品又有加盟产品的第三方在线销售平台与加盟商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且对一些关于加盟和自营竞争模式的传统销售(诸如沃尔玛)的研究提供了启发。本文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1)将第二种制造商(制造商为自己的产品制定价格并自己提供相关服务)引入到该模型中来研究三种不同产品间的竞争问题;(2)考虑寡头制造商的存在,研究亚马逊做跟随者时的具体情况。

[1] Hua Gowei, Wang Shouyang, Cheng T C E. Price and lead time decisions in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 205(1): 113-126.

[2] Chiang W K, Chhajed D, Hess J D. Direct marketing, indirect profits: A strategic analysis of dual-channel supply-chain design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3, 49(1): 1-20.

[3] Ryan J K, Sun D, Zhao Xuying. Competition and coordination in online marketplaces [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2, 21(6): 997-1014.

[4] 李海, 崔南方, 徐贤浩. 零售商自有品牌与制造商直销渠道的互动博弈问题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6, 24(1): 107-115.

[5] Balasubramanian S. Mail versus mall: A strategic analysi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direct marketers and conventional retailers [J]. Marketing Science, 1998, 17(3): 181-195.

[6] 贺曦鸣, 胡赛全, 易成, 等. 平台服务和物流服务对网络商家信心的影响——商家信誉的调节作用[J]. 中国管理科学, 2015, 23(6): 83-90.

[7] Rosenbloom B. Marketing channels: A management view [M]. Chicago:Dryden Prers,2004.

[8] 汪涛, 潘晓靖, 秦红. 电子商务中的渠道行为探悉[J]. 管理评论, 2004, 16(5): 41-45+64.

[9] Chen Y C, Fang S C, Wen U P. Pricing policies for substitutable products in a supply chain with Internet and traditional channel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3, 224(3): 542-551.

[10] 林杰, 曹凯. 双渠道竞争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 34(6): 1416-1424.

[11] 曹晓刚, 郑本荣, 闻卉. 考虑顾客偏好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决策[J]. 中国管理科学, 2015, 23(6): 107-117.

[12] 赵连霞. 制造商开辟网络直销下的混合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J]. 中国管理科学, 2015, 23(S1): 557-563.

[13] Chen Jing, Zhang Hui, Sun Ying. Implementing coordination contracts in a manufacturer Stackelberg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J]. Omega, 2012, 40(5): 571-583.

[14] 刘汉进, 范小军, 陈宏民. 零售商价格领导权结构下的双渠道定价策略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5, 23(6): 91-98.

[15] 申成然, 熊中楷, 晏伟. 网络比价行为下双渠道定价及协调策略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4, 22(1): 84-93.

[16] 盛昭瀚, 徐峰. 地区差异化背景下制造商双渠道定价策略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10, 13(6): 1-10.

[17] Kurata H, Yao Dongqing, Liu J J. Pricing policies under direct vs. indirect channel competition and national vs. store brand competition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 180(1): 262-281.

[18] Schefter P, Reichheld F. E-loyalty: Your secret weapon on the Web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0, 78(4): 105-113.

[19] Rohm A J, Swaminathan V. A typology of online shoppers based on shopping motivation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4, 57(7): 748-757.

[20] Ren Lili, He Yong, Song Houfei. Price and service competition of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with consumer returns [J].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 2014, 2014,(11):1-10.

[21] 陈远高, 刘南. 具有服务差异的双渠道供应链竞争策略[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0, 16(11): 2484-2489.

[22] 肖剑, 但斌, 张旭梅. 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服务合作定价策略[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12): 2203-2211.

[23] Yan Ruiliang, Pei Zhi. Retail services and firm profit in a dual-channel market [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9, 16(4): 306-314.

[24]丁正平, 刘业政. 存在搭便车时双渠道供应链的收益共享契约[J]. 系统工程学报, 2013, 28(3): 370-376.

[25] 刘家国, 周笛, 刘咏梅, 赵金楼. 搭便车行为影响下制造商渠道选择研究[J]. 系统工程学报, 2014, 29(6): 813-823.

[26] 王强, 陈宏民. 平台收费对网上交易市场价格离散的影响[J]. 管理科学学报, 2013, 16(3): 1-9.

[27] Sinha S, Sarmah S P. Coordination and price competition in a duopoly common retailer supply chain [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0, 59(2): 280-295.

[28] Tang C S, Yin Rui. Joint ordering and pricing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substitutable products [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 16(1): 138-153.

[29] Xiao Tiaojun, Qi Xiangtong. Price competition, cost and demand disruptions and coordination of a supply chain with one manufacturer and two competing retailers [J]. Omega, 2008, 36(5): 741-753.

[30] Andritsos D A, Tang C S. Launching new products through exclusive sales channel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 204(2): 366-375.

[31] Raju J S, Sethuraman R, Dhar S K. The introduction and performance of store brands [J]. Management Science, 1995, 41(6): 957-978.

[32] Xiao Tiaojun, Yang Danqin. Price and service competition of supply chains with risk-averse retailers under demand uncertaint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4(1): 187-200.

[33] Yao Daoqing, Yue Xiaohang, Liu J. Vertical cost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supply chain with value-adding retailers [J]. Omega, 2008, 36(5): 838-851.

[34] Amazon.Selling on Amazon fee schedule https://sellercentral.amazon.com/gp/seller/registration/participationAgreement.html?itemID=20033 ̄69 ̄20 ̄& ̄la ̄n ̄g ̄u ̄a ̄ge=en_US.

[35] Nash Jr J F. The bargaining problem [J]. Econometrica, 1950,18(2): 155-162.

[36] Aust G, Buscher U. Vertical cooperative advertising and pricing decisions in a manufacturer-retailer supply chain: A game-theoretic approach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2, 223(2): 473-482.

Decision Analysis of Substitute Product’s Competition under the Indirect Internet Channel

WANG Tao, YAN Bo, LI Hong-yu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Research source of the proble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many enterprises adopt the Internet channel to sell their products based on some purpose. And a growing number of large e-commerce companies have surged. These e-commerce companies provide a better option of indirect Internet channel to manufactures. Thus, the products of manufactures which are sold on the Internet platform of Amazon will substitute with the products of Amazon in some extent.Description of the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operation mode of Amazon is referred to construct an Internet channel model which consists with a manufacture and Amazon. Manufacture enters Amazon and sell its product, and decide the pricep1.Amazonwillsellitsownproductswhichissubstitutewiththeproductofmanufactureinsomeextenta,anddecidethepricep2ofitsownproducts.ManufacturewillprovideacertainpercentageofsalesrevenueascommissionandafixedamountoftheinitialfeetoAmazon.AmazonwillexactlogisticsfeeyofperunitproductfrommanufactureforprovidingundifferentiatedlogisticsserviceswithAmazon’sproducts.MethodsModelofResearch:Therelationshipbetweendemandandpriceineconomicsisextendedtotherelationshipbetweendemandandlogisticsservicesandintroducethesubstitutabilityofproducts.ThecrossdecisionmodethatAmazonwillprovideundifferentiatedlogisticsservicesformanufacture’sproductisintroducedintothemodel.ConsideringthedifferencebetweenAmazonandmanufactureinindirectInternetchannel,theseproblemsarestudiedinaStackelberggame.Problem-solvingideas:Firstly,thesituationofdecentralizeddecisionisstudied,whichAmazondecidethepriceofitsownproductandtheundifferentiatedlogisticsservicesfirstlyandmanufacturewilldecidethepriceofitsproductaccordingtoAmazon’sdecisionabovebetweentwoparticipantsinindirectInternetchannel.Secondly,thesituationofcentralizeddecisionisanalyzed.Then,thetotalprofitsoftwosituationsarecontrasted.Atlast,therevenuesharingcontractisusedtocoordinatetheindirectInternetchannelandNashbargainingmodelisusedtodeterminethefinalallocationscheme.Researchresults:Centralizeddecisioncangetmoretotalchannelprofitthandecentralizeddecisiononlywhentheproductsubstituterateislarge,andtherangeoftheratewillinfluencedbythelogisticssensitivecoefficient;thepricesandlogisticsundercentralizeddecisionarelargerthanthatofdecentralizeddecision,butthedifferenceofdemandsisinfluencedbythecoefficient;nomatterwhatdecisionsituation,thecoefficientwillnotchangethediversificationtrendofrelateddecisions,butchangethevalueonly.Theintroductionofcasedata:ThedatainthearticleisreferencedwithformerrelatedpapersinaportionandprovidedintheofficialwebsiteofAmazoninaportion,suchascommission,initialfeeandlogisticsservicefee.Thus,theresultsofnumericalanalysisinthispapercanreflecttherealitybetter.Contributions:ThecrossdecisionmodelwhichisconstructedinthispapernotonlybroadensthestudyrelatedtoindirectInternetchannel,butalsoprovidedreferenceforthedual-channelinsomeextent.Inaddition,thispaperdosenotfocusesonthecompetitionbetweenthesameproducts,butonthesubstituteproblembetweentwodifferentproducts,itwillprovidereferencetotheresearchofsupplychain.

indirect Internet channel; substitute products; the coordination of channel

2015-07-21;

2016-06-1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A03031348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5CGL15);广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2015A070704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5KXKYJ0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40500007,20BB040200057)

颜波(1970-),男(土家族),胡南怀化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导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学,,E-mail:yanbo@scut.edu.cn.

1003-207(2017)04-0042-10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7.04.006

C934;F272

A

猜你喜欢

制造商亚马逊收益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美国篇)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亚马逊雨林在燃烧
亚马逊卖的最好的100款玩具
受挫的汽车制造商在通向全新未来的十字路口止步不前
节俭又“浪费”的亚马逊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高通24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CSR
其他综合收益的几个重要逻辑关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