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原”老北京的英语老师

2017-05-03彭立昭

北广人物 2017年16期
关键词:赵老锡山前门

新北京人

“复原”老北京的英语老师

人生有两件东西不会忘记,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在北京市方志馆开幕、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时空之眼——北京景观今昔对比展”于4月15日落下了帷幕。149幅前门、故宫、北海、景山、钟鼓楼、颐和园、圆明园、明十三陵等20个北京重要景观新旧对比照片,引领人们关注老北京文化。展出的照片中,彩色照片是当代摄影师赵信儒提供的。为了这次展出,他利用近三个月的时间,冒着酷暑,先后去天坛、景山、故宫、北海、明十三陵、戒台寺、碧云寺等地进行了拍摄。而黑白旧照片是由美国摄影家西德尼·甘博先生拍摄的。甘博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其祖父是宝洁公司创始人之一詹姆斯·甘博。甘博曾多次来中国旅行,在中国生活期间,他拍摄了5000幅照片,其中2000多幅反映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景观和社会生活。

在这次展览中记者了解到,北京东城区前门街道,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赵锡山老人,30载“笔耕不辍”,全凭儿时的记忆,画出了上世纪50年代的城墙、门洞、有轨电车等手绘作品千余幅,小到手掌大小的“迷你画作”,大到5米长的“巨幅画作”,细节非常逼真,张张都是“老北京暖暖的记忆”——人民型客运机车、老北京东站、老北京西站(货运站)、前门大街、鲜鱼口、珠市口、永定门、西直门、西北角楼、东南角楼……前门街道还给他办过“赵锡山古都记忆展”,大大小小的展示,“吸粉”不少。更有考据者拿着放大镜仔细研究,前门楼子到底有几根廊柱?“当年的老北京居然这么美!”一时间在社区里引起轰动。

前门街道负责人介绍,赵老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1942年出生在大施兴胡同(现施兴胡同),小学是在草厂二条附近的新明小学读的,初高中在西单六部口的北京31中,“他画的都是他亲眼看到的”,和平门、绒线胡同、西长安街,每天上学路过,过往的记忆像电影胶片一样,历历在目。

如今70多年过去了,老人还住在老房子里。一条很安静的胡同,一片青瓦灰墙,典型的老城风景,推开院门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几盆花草,一片翠竹。《前三门景观》、《正阳门全景图》、《五十年代的天安门广场全貌》……在老人家中,老人缓缓打开一个个卷轴,老北京的气息瞬间扑面而来。看到老人一幅手绘作品《北京中轴线全图》,顿时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钟楼、鼓楼、地安门、故宫、天安门、正阳门、前门五牌楼,从南到北再现了老北京中轴线上的风景。

交谈中得知赵老曾专门画了一幅画叫《公交车博览会》,他把北京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公交车都画在一起,每一种连车牌型号都一清二楚,简直就是一部北京公交发展史。老人介绍,上世纪50年代,北京的公交车很便宜,电车是3分钱4站,汽车是4分钱3站。所有的线路加起来不过20多条,他几乎都坐遍了,眼界也从前门鲜鱼口扩展到了北京整个四九城。他回忆,“那时正是我从小学到中学的10年,最美好的一段人生岁月,所以印象更为深刻吧!几乎每幅画中都有公交车。”

赵锡山祖上是前门一带做帽子的手艺人。他从小就喜欢绘画,中学毕业时曾一门心思想报考当时位于帅府园的中央美术学院,但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停了招生,无奈他只得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后来顺利考取。“报考师范主要因家境不好,因为只有这个大学买书吃饭都不花钱。”1968年赵锡山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第五十二中学,成了一名英语教师,一直干到退休。上班期间,老爷子一得闲暇就画工笔画,真正潜心绘画是在退休之后。好一位“复原”老北京的英语老师啊。

中国人常说物是人非,其实在人世迅速的演变中,一些景物也无法留住。一些旧有的景物永远地改变或者消逝于我们的记忆之中了。对于过往,赵老如数家珍,老北京内城有九个城门楼子,正阳门城楼是最宏大的,它与其他城门楼不一样,朝南一面有十根柱子,崇文门是八根柱子。天安门是歇山顶,直上直下,到屋檐处有拐角;故宫午门是庑殿顶,像个大斜坡……“我画的东西要像真的!”尽可能真实还原记忆中的北京城,是赵老不懈的追求。

猜你喜欢

赵老锡山前门
棋 生
聚焦“根魂梦” 写好锡山“侨”文章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一棵芦荟
未来课堂
赵 老
勋 章
仿真软件在IP与前门内饰板DTS设计验证中的应用
齐鲁书风万陈锡山书法展
起亚嘉华车左前门无法正常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