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鸣沙山
2017-05-02邢晓阳
邢晓阳
先前我对敦煌的鸣沙山了解并不多,在我的意识里,鸣沙山是一个极神秘的地方。她离我很远,远得我连做梦都梦不到她的样子;又似乎离我很近,因为她让我神往已久。
当我怀着迫切的心情走进鸣沙山景区时,我的心立即被这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连绵起伏的沙山被勾勒成婀娜多姿的仙女。我忽然想到曾有位诗人把鸣沙山形容为女人,但我觉得她更像是蒙着面纱的神秘女人。抓起一把细沙,缓缓松开手,那油润均匀的细沙立刻从手指缝里流淌出去,我的心骤然变得像这沙流一样软绵绵的。此时我的魂魄早已飘出我的身体,与那被风吹起的细沙一起,在空旷的沙漠中翩翩起舞。
“阳阳,穿上鞋套,快上骆驼!”同伴们的一声催促让我顿时回到了现实中。就这样,我们一行13人的驼队缓缓出发了。13匹骆驼被牵在一起,骆驼悠闲地朝前走着,好像并不在意我们是谁。一阵清脆的驼铃声从不远处传来,只见一个与我们同样规模的驼队从我们的身边走过,仿佛海面上错过的船队。我们兴奋地与之挥手,兴奋之余抓起相机拼命拍照。骆驼把我们送到了半山腰,我们在软软的细沙上走了几步,就觉得气喘吁吁了。骆驼在沙漠中是多么重要啊!试想,如果没有骆驼,哪有我们的丝绸之路!在它们的背上曾驮着多少的物质与文化!它们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默默无闻地贡献着,它们是文明的使者。
顺着沙山的人造石梯攀上了山頂,回眸望去,大漠一望无际,金色的沙浪连绵起伏,宛如海面泛起的涟漪;一脉脉沙峰恰似大海中那气势磅礴的波涛。极目远眺,夕阳下一串串驼队如悠扬的诗行点缀着这神奇的沙丘,无比壮观。山脚下那千百年与鸣沙山日夜相伴的月牙泉犹如一颗月形宝石镶嵌在黄沙之中,千年不溢,万年不涸。
传说,鸣沙山这里很早以前水草丰茂,汉朝一位将军在这里与敌军厮杀时,狂风骤起,黄沙漫天,把两军将士埋在这沙山之下,因此得名。鸣沙声则是两军将士的厮杀之声。遗憾的是,我此行并未闻得鸣沙之声,又因天色已晚,走到月牙泉时已是暮色朦胧,更未真正领略到如一弯新月而得名的月牙泉。
回首远望,鸣沙山静立在暮色中。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脚下的沙子嚓嚓作响,望着这一串串爬山人留下的脚印,想到它们明天又会荡然无存,一切又恢复到鸣沙山本来清净安详的状态。我心中想起禅宗六祖的师兄神秀的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千年过去了,鸣沙山之所以保持她那神秘、高贵、迷人的气质,正是因为她真正做到了“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譬如我们的心,就如明镜,明镜本无诸相,我们生活的这个物质世界仅是明镜中暂时照见的影像,如同尘埃。时时将它掸拂擦拭,不要让尘垢污染、障蔽了我们清净光明的自性,要像这沙丘一样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回去的路上,鸣沙山是我厚厚的靠背,一路望着皎皎明月,我想,古人与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古时的鸣沙山亦应如此,只是“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罢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