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雨六十载 初心永不改

2017-05-02徐文

参花(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参花文学期刊纯文学

徐文

2017年,《参花》杂志创刊60周年。一本面向大众的纯文学期刊,能活到60岁,很多人都感叹实属不易。是的,回头看看,过去众多的文学期刊都不见了,黄掉的、转型的,各自逃命。《参花》在辉煌和风雨中,不忘初心,一直挺立。《参花》之所以还在开放,其主要原因就是有一群人在坚守,在坚守这块文学净土。

过去从省级到县级文化馆,文学创作和文学辅导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例如《参花》杂志当年就是吉林省文化馆文学工作的一个载体,一个成果。也正因为有我们这样一群人在守候, 这本纯文学杂志才会60年花开不败,才会硕果累累。文化馆的职能工作很多,文学创作和文学辅导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从文化艺术角度来说,文化艺术也不单是文学艺术,其他门类也是艺术。但是,文学是其他很多门类艺术的母体。舞台剧、相声、小品、歌曲,都得先有剧本吧,得先有歌词吧,很多影视剧也都是从小说、故事等文学作品中改编而来的。我们现在恰恰忽视了根上的东西,忽视了文学的原创。搞文学创作,太苦太累,要耐得住寂寞,是个慢功夫活,出成绩也难。而搞点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戏,就容易引起领导的重视。

我们伟大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很多精髓部分,也都是通过文学的方式传承到今天的。所以,我说文学是有使命的,尤其是在当下,文学期刊的使命尤为重要。文学期刊对我们的文化发展、文明传承尤为重要,但是文学期刊现在所处的现实境地,是十分危险的。

我们并不否认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更不否认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发展。但是,面对新鲜事物,不夠淡定,没有底线和规则,盲目追求发展,把我们的根忘了,尤其忘记了我们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正如我们现在以文化的名义建设了很多高楼大厦,但是里面没有装满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文化内容。我们要在新媒体和报刊书籍里装满正能量的内容,装满能够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高尚文化内容。所以,纸媒还承载着中国文化传承这一特殊使命。

其实,文学作品恰恰具有良好的社会教育功能。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都渗透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所以,我说,纯文学作品的创作,就是在传承发扬和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历史责任重大。幸好,我们在学习习总书记一系列讲话中,看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的方向,看到了我们文学的春天。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花文学期刊纯文学
“纯文学”概念的历史生成与意义
——以纯文学在近代和八十年代的两次现身为例
河南文学期刊社长(主编)座谈会在开封举行
文学期刊从未,也不曾离开
参花怒放
“纯文学”界定及其混用现象分析
新形势下文学期刊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纯文学想象与“戏仿”经典化——论先锋小说的“戏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