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7-05-02吕建锋

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本课驱动信息技术

吕建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愈显突出。目前,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非常重要。除了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外,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探索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引导课前预习,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小学生天性爱玩,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预习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有效的预习能够促进学生提前感知学习内容。为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定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高效预习,奠定有效教学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这一课时,教师利用预习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出来。本课主要学习的是机器人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续的机器人转动、行走等做好铺垫。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预习任务。

(1)什么是机器人?它有什么基本特征?它的开发原则是什么?可以分为几类?

(2)生活中你见过机器人吗?它们有什么功能?

(3)假如让你设计机器人,你会设计怎么样的?(引导学生从功能角度思考)

以上预习任务不仅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自主思考。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交流平台,如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微博等,让学生针对不懂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在线交流。如此一来,预习氛围营造起来了,学生也能高效展开预习。

可见,以预习驱动学生提前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此外,教师也要注重给以机会,让学生呈现预习成果,并顺势引出新课学习。

二、采用任务驱动,夯实自主学习基础

任务驱动主要是指以任务作为引导,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任务驱动与传统的灌输教学截然不同,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因而能够夯实学生自主学习基础。

1.明确任务,指引有效学习。

以任务作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明确学习任务。只有明确的任务,才能有效指引学生高效学习。在设计任务时,教师既要考虑学生认知能力,也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综合设计,以驱动学生参与到任务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画虚线》这一课时,教师以明确的任务设计,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本课主要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提笔、落笔、复位、擦除命令,并能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画虚线。针对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探究任务。

(1)输入:FD 100 RT 90 FD 100 HOME ,试问,可以画出什么图形?

(2)比较“HOME”命令和“CS”命令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以上任务设计非常明确,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体验、总结,并且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和学习成果。通过亲自操作体验,学生深化了对操作内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行深入提问“如果在画虚线时直线多画了,这时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继续操作体验,由此引出擦除命令。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操作实践,让学生对画虚线的相关内容有更为直接的了解,因而学习效果也更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任务直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层次任务,兼顾学生发展。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而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并且设计层次性的学习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主要设计“一刀切”的任务,因而只能照顾部分学生,不利于促进全体学生进步。层次任务的设计能够最大化地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美化文档》这一课时,教师以层次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并进行调整,使之更具有美感。在带领学生学习了本课知识后,教师设置层次性的学习任务,加强学生操作能力。本次任务的主题是“宣传文明”,学生需要插入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吸引更多的人观看。针对信息技术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求其按照规定完成;而对于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并且要求标题突出、颜色协调、布局合理等,使文档合理又美观。

通过设置层次性的学习任务,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任务中,并且获得相应的发展。教师同时也应该激励学生挑战高层次的任务,形成有竞争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发展。

三、适当进行提问,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提问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学习。为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提问,以提问带动学生自主學习。在设计问题时,教师既要考虑学生全体参与回答,也要注重利用深层次的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网络文明小公民》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主要是带领学生学习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绿色上网”“健康上网”。

师:有一天,老师正在上网冲浪,突然黑屏了,电脑动弹不得,百思不得其解,这是怎么啦?

生:是不是电脑中病毒了?

师:Bingo,的确是中病毒了,老师很苦恼。你们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吗?它具有什么特点?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又应该如何防范呢?

由此,学生开始进行自主学习,为教师解决心中的疑问。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自身的一次经历为例,引出重点“计算机病毒”,并结合学生的心理,设计了一连串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问题,促进学生展开探究学习。

四、开放实践活动,提升自主学习水平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为此,教师要设计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大胆操作,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此外,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完成实践活动,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所设计的实践活动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遵循开放性原则,同时能够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制作电子小报》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开放的实践活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精美的电子小报,并带领学生学习了如何制作电子小报的相关知识。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请学生自主选定主题,制作一份吸引人的电子小报。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信息技术知识,开始制作电子小报。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极致发挥,学生可以自主选定主题,自主选择艺术字、图片等,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观,综合设计与制作。

可见,越是开放的实践活动,越能够驱动学生参与,也越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提倡生本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尤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探索多样化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东陈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

猜你喜欢

本课驱动信息技术
中国政治制度探索演变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