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改进

2017-05-02邱娟王杏英彭雪梅

当代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置管无菌输液

邱娟,王杏英,彭雪梅

(1.江西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省肿瘤医院乳腺科,江西 南昌 330000)

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改进

邱娟1,王杏英1,彭雪梅2

(1.江西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省肿瘤医院乳腺科,江西 南昌 330000)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改进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留置PICC置管的患者共86例,按照管路实施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PICC置管护理,给予观察组PICC置管维护与护理改进。观察并发症情况及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0%,满意度为95.3%,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后对其进行维护与护理管理,能够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PICC置管;管路维护;护理改进;效果

PICC置管主要是指经外周静脉为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的尖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从而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PICC置管主要用于接受长期化疗、长期输液等患者中,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以及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是,PICC置管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以感染最为常见,因此,采用PICC置管时需要做好管路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本研究将留置PICC置管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留置PICC置管的患者共86例,按照导管维护管理的实施时间分为观察组(2015年2月~2016年2月)和对照组(2014年2月~2015年2月),每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4.68±5.86)岁;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5.84±5.97)岁。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PICC置管护理。主要包括:向患者讲解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及时处理患者置管期间出现的感染症状。给予观察组PICC置管维护与护理改进。具体如下:(1)建立PICC置管护理记录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建立PICC置管护理记录表,对患者自插管到拔管期间的管路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方便动态性了解患者置管后是否出现感染症状。(2)局部换药操作:先将治疗巾铺垫于置管的肢体下,并将置管部位的贴膜揭取,打开无菌专用护理包,建立无菌区,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将贴膜及输液贴打开,并将其放置于无菌区域内备用,然后将75%酒精及氯己定酒精倒于装有棉球的药杯内备用。戴上无菌操作手套,对置管部位皮肤进行清洁、脱脂待干,酒精不接触穿刺点及导管,再皮肤消毒3遍,消毒范围大于贴膜,待消毒操作结束后,取1条输液贴固定翼,保障固定翼与穿刺点之间的距离应>1 cm,然后采用贴膜牢固固定外露管道,保障外露管道全部贴于膜下,若外露管道较长,则应先将其盘好,然后再对其进行粘贴,再取带有无菌棉的输液贴并将其垫于管道连接器上,然后打叉进行粘贴,最后取一条输液贴对交叉固定的输液贴进行固定,并标注换药日期及其时间。(3)接头消毒操作:使用无菌技术打开输液接头的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冲接头,取下使用后的接头,用75%酒精棉片用力螺旋擦拭导管横切面及外周,时间>15 s。最后再消毒接头下方皮肤,范围>5 cm× 5 cm,待干,将未使用的输液接头与导管连接,旋紧,连接输液或冲封管。(4)冲管操作:准备生理盐水、注射器以及配置好的肝素液与复合碘棉签,将包裹接头的敷料打开,常规消毒,采用注射器抽取10 mL生理盐水,以脉冲式方法将生理盐水推入到管道内,然后采用注射器抽取0~10 u/mL的肝素溶液5 mL,将其注入到管道内,最后对接头进行覆盖。(5)输液操作:将已经排好气的液体悬挂于患者的床旁,然后将包裹接头的敷料打开,对接头进行消毒,然后将输液管与接头连接。(6)加强管道维护:①局部换药时间:局部使用贴膜每周为患者更换1次;局部使用无菌纱布每隔24 h更换1次;置管后24 h内进行1次换药。②冲管时间:治疗期间每天结束输液后为患者冲管1次;输入大分子药物之后,每隔4 h为患者冲管1次;治疗间歇期内每周为患者冲管1~2次。③无针输液接头更换时间:每隔7 d为患者更换1次输液接头,并于更换完成后进行冲封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5%。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5.3%,对照组满意度为67.4%。对比两组的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PICC置管属于无痛治疗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经中心导管为患者实施输液、化疗以及肠外营养供给等相关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1]。但是,长期应用PICC置管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静脉炎、导管堵塞以及感染等症状,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采用有效地方法对PICC置管后进行相关的管理与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PICC置管后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是因病原菌进入到患者体内而引发,因此,无菌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局部换药、接头消毒以及使用液体等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要求,一旦出现疑似污染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因污染而引发感染[2-3]。与此同时,对于执行PICC置管后管理的护理人员应该执行严格的考核上岗制度,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资历或者是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于护理人员上岗操作前对其进行培训与考核,保障护理人员的操作符合PICC置管后管理的相关要求[4-5]。再者,护理人员应该对置管的患者做好观察与及时处理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置管后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适感、发热以及穿刺部位红肿等状况,应立即向医师报告,并给予相应的处理[6-7]。此外,护理人员应该对置管患者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告知患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性,叮嘱患者置管一侧不应进行提重物、做引体向上或者是游泳等活动,并叮嘱患者淋浴时应在肘弯部位缠上三圈以上的保鲜膜,将其用胶带固定,避免因进水而引发感染,还应叮嘱患者一旦出现胶布过敏现象应及时报告[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0%,满意度为95.3%,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道的维护与护理管理,能够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PICC置管后对其进行维护与护理管理,能够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痛苦,延长PICC置管的使用时间。

[1]杨桂玲.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分析与管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4):78-78.

[2]秦洁,胡昆芳,张虹,等.小儿PICC管的维护和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7):470-470,473.

[3]王靖,李小勤,翟荣君,等.网络维护在降低化疗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感染中的作用[J].海南医学,2014,(8):1242-1243, 1244.

[4]陈雪梅.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护生教学中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200.

[5]谭海云,曾丹平,唐美华,等.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上肢PICC置管及其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21):1980-1982.

[6]仇春勤.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4):2261-2264.

[7]尹苏丽,王桂玲,胡素琴,等.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实施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5):2059-2061.

[8]侯雪琴,季英.PICC置管渗液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5(15):1365-136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77

猜你喜欢

置管无菌输液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颈枕输液袋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