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5-02杨剑萍尹和平黄志龙张涛

当代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退行性椎间植骨

杨剑萍,尹和平,黄志龙,张涛

(赣西医院骨科,江西 萍乡 337000)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杨剑萍,尹和平,黄志龙,张涛

(赣西医院骨科,江西 萍乡 337000)

目的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总优良率及Cobb角。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93.2%)高于对照组(7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度(25.01±0.32)°低于对照组(37.68± 1.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退行性脊柱侧弯;治疗效果

退行性脊柱侧弯是临床上一种特殊的脊柱侧弯,主要发生于成年人,往往因椎间盘退变促使椎体出现半脱位现象,导致患者出现根性疼痛及椎管狭窄等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与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退行性脊椎侧弯患者往往会存在滑脱或者是侧方位移等现象,这就导致临床治疗难度相对较大。目前,临床上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1]。本次研究将88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2年3月~2016年3月在赣西医院接受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后确诊为脊椎侧弯,均存在间歇性跛行症状,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2.85±3.75)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病程(5.8±2.8)年;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3.02±3.87)岁,病程6个月~22年,平均病程(6.0±3.7)年。两组在临床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取背部正中切口,充分保留患者的椎板、关节等相关附件,对患者的狭窄段椎管及其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并松解患者受压的神经根。若患者的中央型椎管较为狭窄,且涉及范围相对较广,则采用一侧半椎板减压治疗,特别注意应保留患者侧方的关节突部位,同时切除患者椎板深面的骨质及其黄韧带。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取背部正中切口,将患者脊椎侧弯最显著的部位作为中心,于C型臂X线机指引下,将4枚椎弓根螺钉置入患者需要减压的脊椎上下阶段部位,同时将椎弓根螺钉置入于需要减压的椎体内。待置入完毕后,采用半推板或者是全推板对患者的脊椎突出或者是狭窄部位进行减压,并将咬除的椎板及棘突部位的软组织剔除,将其留作备用,摘除患者的椎间盘,对患者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并对患者的侧隐窝部位进行减压,松解患者受压的神经根。于钉槽内部安装预弯的连接杆,加压凸侧,若不能有效矫正侧弯,可节段性撑开患者的凹侧,并对患者的旋转畸形部位进行纠正,将螺帽拧紧。最后于患侧部位将备用碎骨植入椎间盘摘除的间隙部位,并对患者的神经根情况进行探查。术后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的Cobb角。

1.4 疗效评价标准[2]优秀:患者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改善率>75%;良好:患者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改善率在55%~75%;一般:患者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改善率在35%~55%;差:患者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改善率<35%。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3.2%,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比较(±s,°)

P值>0.05<0.0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44) 48.54±1.41 25.01±0.32对照组(n=44) 47.31±1.64 37.68±1.53 t值5.7640 53.7668

3 讨论

退行性脊柱侧弯主要因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撕裂磨损、椎间隙高度丢失,加大了脊柱后柱的受力,促使小关节突关节面出现磨损甚至严重退变,导致小关节的走行方向出现异常,使小关节部位的咬合关系失常,最终导致小关节的位置出现改变[3]。由于患者的椎间盘关节突关节角度出现异常,再加上椎间盘出现改变,使患者的韧带逐渐松弛,进而使椎体逐渐倾斜,促使患者的冠状面逐渐形成侧凹,导致凸侧的压力不断加大,造成关节突关节出现严重退变,关节突不断增生,造成中央椎管与椎间孔之间的间隙越来越狭窄,影响椎体的稳定性,进而使椎管形态与神经根之间地关系出现改变,导致神经根不断受到压迫[4]。由于退行性脊柱侧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

目前,临床上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主要以手术方法为主要手段,治疗中以稳定患者的脊柱为主要原则,同时还要对患者的脊柱畸形进行有效矫正,改善患者的外观。单纯的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手术方式更适用于存在严重椎管狭窄且冠状面与矢状面畸形现象不显著的患者[5]。内固定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因其自身与组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还能够维持固定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6]。因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不仅可以保障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矫正畸形,进而能够改善患者的外观,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度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脊柱Cobb角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认为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术中应该先为患者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摘除患者的椎间盘,最后矫正患者的侧弯,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椎间盘对患者椎体产生的牵拉力,同时还能够降低畸形纠正的难度;(2)术中主要采用压缩凸侧矫正患者的侧腕,这样能够减小患者脊髓或者是神经根受到的损伤,但若矫正不理想,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度撑开凹侧。这样不仅能够对患者脊柱功能的力线分布进行有效调整,同时还能够保障患者脊柱内外力学的平衡性,进而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脊柱抵抗载荷,并能够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翟洪亮.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28-29.

[2]陈林斌,孙晓智,高宇亮,等.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J].医药与保健,2014(10):59.

[3]张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退形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9):111-112.

[4]谢恒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6):110-111.

[5]王华丽,周立波.手术后配合康复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21):83.

[6]陈祖星,张昌茂,刘国铭,等.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12): 39-4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62

杨剑萍,E-mail:yjping.001@163.com

猜你喜欢

退行性椎间植骨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