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7-05-02耿凤勇郑颖慧马小宁黎辉苏津蕊

当代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保乳术乳房根治术

耿凤勇,郑颖慧,马小宁,黎辉,苏津蕊

(1.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北京 100012;2.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 任丘 062550)

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耿凤勇1,郑颖慧2,马小宁2,黎辉2,苏津蕊2

(1.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北京 100012;2.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 任丘 062550)

目的 对比观察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早期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使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使用保乳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乳房重建效果的满意程度平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术后乳房的美容程度评价优良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但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术后乳房重建更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在临床上可逐步推广应用。

保乳术;改良根治术;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恶心肿瘤之一[1],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渐趋向年轻化,成为临床乳腺学者和专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虽然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尚可,术后生存率普遍提高,但术后的生活质量却未达到患者的满意程度,尤其是根治术中的乳腺切除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更多人在治疗的同时要求保持对美学的追求,因此乳腺切除术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医学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目的也从单纯的提高生存率逐渐转变向提高生活质量,保乳术的实施在临床上渐渐被患者接受选择。本文即对比观察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对乳腺癌早期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5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80例。患者年龄25~46岁,平均(43.4±2.4)岁。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保乳术治疗,对照组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43.2±2.2)岁。左乳21例,右乳19例。对照组患者40例,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43.5±2.4)岁。左乳22例,右乳1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女性,治疗前均确诊为乳腺癌早期,术前未接受化疗及放疗,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遵循患者意见选择手术方式。排除标准: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感染者,意识不清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行改良根治术治疗[2],具体方法为:在患侧乳头及肿瘤边缘3 cm处做梭形切口,对3 cm以内的皮肤进行切除,但保存大小胸肌,再在腋窝解剖口处进行切口,并对腋窝淋巴结清扫;

1.2.2 观察组 行保乳术治疗[3],具体方法为:根据肿瘤位置选择不同切口,主要有肿瘤切除口和解剖切口两种,乳头上方的肿瘤选择弧形切口,乳头下方的肿瘤选择放射状切口,肿瘤的切除包括肿瘤及正常组织周边2 cm范围,然后在沿腋褶线处做弧形切口,长约5~6 cm,对清扫腋窝淋巴结,上至腋静脉,外至背阔肌,内至胸小肌,最后对乳房外形进行重塑。

1.3 术后治疗 放射治疗与化疗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病理结果而定[4]。临床常用化疗药物有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阿霉素,将患者分为高度危险患者、中度危险患者、低度危险患者三级,制定不同的药物化疗方案。

1.4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术后两组患者对乳房美容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3级:优:患乳外观及手感与正常或健侧对比无明显差异,皮肤颜色正常,乳房顺应性差值>1.5 cm;良:患乳外观基本正常,手感较正常或健侧略差,皮肤颜色较正常略浅,差值0.8~1.5 cm;差:患乳外观严重变形,皮肤粗糙,手感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间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术后乳房的美容程度评价优良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乳房美容满意程度对比(n)

3 讨论

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仅次于子宫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普遍发生于40~60岁女性,且绝经后女性发病率更高。目前对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其与遗传、环境、生育史等均有关系。有研究表明[5],体质酸性化导致的内分泌失调,引起乳腺组织异常增生,会最终导致癌变。目前临床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既往临床上以传统乳腺切除手术为主,切除病灶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保乳术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对象。虽然在开始时有学者怀疑保乳术治疗效果,且多数患者不远选择保乳术治疗,认为存在复发的可能。但临床上已经证实,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术对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有研究显示[6],乳腺癌患者早期阶段即可能发生转移,而不同局部范围的手术对患者术后生存率并无影响。部分学者表示,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发生转移,而并不是原部位的复发,这也为缩小乳腺癌手术治疗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次研究即观察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术对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及术后患者对乳房重建的满意评价。

此次研究表明,行保乳术的患者与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行保乳术的患者对乳房重建后的评优率更高(P<0.05)。本次研究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在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的基础上,保乳术治疗更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乳房作为女性患者的重要器官,是身体美的重要部分,保乳术治疗中的乳房重建,可使患乳更接近正常乳房或健侧乳房的外形,手感与色泽基本正常,顺应性差值提高,有助于帮助患者构建正常的心理,减少自卑感,重新回归生活与社会。

临床还有研究表明[7],行保乳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上均明显低于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且患者术后对乳房重塑的满意度与本文研究基本相一致,故在临床上更有推广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心理需求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乳腺癌患者的女性,未行手术治疗之前大多数还是想保留乳房的,甚至有患者为保留乳房不惜放弃手术治疗。保乳术被应用到临床手术后,可以最大化的保留患者的乳房形体,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使患者的胸部曲线仍存在,大大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故大多数患者对术后的乳房美容效果评价尚可,在临床上可以广泛推广。

[1]黄亚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2):134-136.

[2]符坤,陈春明.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2,18(5):52-53.

[3]黎近涛.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5):42-43.

[4]陆国建,曹福寿.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比较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26):4286-4288.

[5]熊立新.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根治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204-205.

[6]张立柱.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16):2438-2439.

[7]李彬.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保乳术和改良根治的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101-10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60

猜你喜欢

保乳术乳房根治术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对比研究
整形保乳术与常规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比较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