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

2017-05-02易朝科

当代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危重车载呼吸机

易朝科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 萍乡 337000)

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

易朝科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 萍乡 337000)

目的 观察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进行院前急救的50例急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采用持续低至中流量给氧,实验组25例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采用车载呼吸机进行救治,观察对照组急危重患者与实验组急危重患者心率的变化情况、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急危重患者有效率(68.00%)明显低于实验组(96.00%),且对照组急危重患者与实验组急危重患者之间对比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采用车载呼吸机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损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车载呼吸机;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

针对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通气,保证患者呼吸顺畅,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1]。给予急危重患者实施呼吸机机械通气能有效维持及改善患者的通气状态,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及改善患者氧输送,还能减少患者的呼吸作用及氧耗,能有效维持患者的呼吸机循环功能[2]。本研究为了分析车载呼吸机对于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针对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采用了车载呼吸机进行救治,现详细报告内容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需进行院前急救的50例急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为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采用计算机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急危重患者中,男19例,女6例,患者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5.13±6.26)岁,其中,严重循环系统障碍患者3例,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6例,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8例,严重创伤患者8例;实验组25例急危重患者中,男18例,女7例,患者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12±6.21)岁,其中,严重循环系统障碍患者4例,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5例,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6例,严重创伤患者10例。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采用持续低至中流量给氧,给予对照组急危重患者常规流量给氧;实验组在县级、区级医院转运危重患者至本院的转运过程中或本院转运危重患者至省级医院的转运过程中采用车载呼吸机进行救治,呼吸机的检测参数为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分钟通气量、峰值压力、电池电量及供电模式等;呼吸机的工作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助控制通气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等;呼吸机采用的是美国鹰牌生产的多功能便携式容量呼吸机。在进行危重患者转运中采取的措施:结合患者的病情准备好相关抢救药物及器械,保证插在电源供电、电池及氧气瓶的气源充足,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及呼吸状况实时调整呼吸机的工作模式及相应参数,采用心电氧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率、体温、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监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急危重患者与实验组急危重患者之间的心率变化情况、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标准: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现象及时得以恢复正常呼吸,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呼吸症状[3]。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将对照组急危重患者与实验组急危重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 18.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急危重患者与实验组急危重患者之间对比的心率的变化情况、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危重患者的心率的变化情况、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s)

表1 两组急危重患者的心率的变化情况、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s)

项目t/χ2值P值有效观察组(n=25)例数24百分比(%) 96.00对照组(n=25)例数17百分比(%) 68.006.6400.010并发症急救前心率(次/min)急救后心率(次/min)28.00832.004.5000.034 117.28±16.19118.24±15.670.2130.832 98.21±5.14110.25±5.388.0910.000

3 讨论

院前急救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等特点,临床中出现的不可预测因素较多,因此,转运前的充分准备工作对急危重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院前急救及转运的过程中应及时、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结合转运途中可能会发生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4]。

呼吸机是借助人工装置帮助患者进行辅助呼吸运动,能有效增加及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在转运过程中及时采用机械辅助呼吸机控制过渡通气现象,能及时纠正患者出现的低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5]。在进行转运的过程中,很多因素均影响着急救的质量及效果,而车载呼吸机不仅为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创造了抢救条件,为患者后续的转院治疗提供了先利条件,还为患者争取到了一定的抢救时间。除此之外,转运过程中人为产生的呼吸动作代替呼吸中枢、肌肉及神经的作用,能更有效的对患者的呼吸动作进行控制及协调。但在使用车载呼吸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人机对抗的原因及发生机制进行充分了解,以防患者出现人机对抗现象;(2)出诊人员应熟练掌握车载呼吸机的操作过程及使用方式,避免出现应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意外的现象[6];(3)转运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及时根据变化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4)详细了解车载呼吸机各项功能及参数,进行程序的调试,正确应对突发状况。本次观察的结果数据显示得出,采用车载呼吸机进行急救的实验组院前急救及转运的急危重患者急救后心率变化情况、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采用流量给氧的对照组急危重患者,组间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车载呼吸机能有效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为后续转院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条件及基础,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结果可知,针对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急危重患者实施车载呼吸机急救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保持患者的心率正常,提高急救效果,值得在日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

[1]梁桂芳,孙国臣.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95-96.

[2]蒋其婉.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车载呼吸机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6):58.

[3]李绪阳.车载呼吸机在院前急救长途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13):61-62.

[4]龙胜规.车载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2,25(12):372-373.

[5]李凌云,张晓娣.车载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6):225-226.

[6]石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特点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6):41-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44

猜你喜欢

危重车载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高速磁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综述
智能互联势不可挡 车载存储需求爆发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