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应用特点及药学分析

2017-05-02张鹰林家萍杨宝莲

当代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降压药药学原发性

张鹰,林家萍,杨宝莲

(赣州市中医院药械科,江西 赣州 341000)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应用特点及药学分析

张鹰,林家萍,杨宝莲

(赣州市中医院药械科,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 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应用效果及其药学分析。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8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临床信息,涵盖以下几部分内容:药物治疗情况、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通过研究表明,在所有降压药物中,氨氯地平应用范围最广,使用率达到了37.5%,然后是缬沙坦,使用率为32.5%,所有患者治疗有效率基本达到了70%,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之后,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低,不足10%。结论在对患者诊断确诊其患病之后,医生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对应的药物治疗方案,真正做到了对症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预后效果极佳。

老年高血压;降压药;应用特点;药学分析

在临床医学中,高血压患病人群正在逐年递增,它属于医学中比较普遍的疾病类型,且是一种多发病,有相关研究表明,这类疾病在高年群体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由于高血压疾病的特殊性,临床中并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依靠药物治疗维持,这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同时也给其内心留下阴影[1]。因此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降压药用药特点及临床药学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对此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分析,具体对策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赣州市中医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8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药物治疗效果。800例高血压患者中,男500例,女300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3.41±2.53)岁,病程2~25年,平均病程(13.23±4.34)年。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与排除指标 所有患者都经过临床诊断,依据相关的诊断标准;年龄≥60周岁;所有患者均使用一种降压药,排除多种类型降压药;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无恶性肿瘤,无精神病史;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好,多数患者均能依照医生要求用药,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意识清醒,基本上资源配合此次调查;患者无血液疾病,无免疫系统病史;此次调查均经过家属同意,签署相应的研究协议。

1.2.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中择取了80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病人员,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实施分析,研究的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如药物治疗情况,患者使用的降压药物有哪些,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之后,舒张压降至90 mmHg以下,而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上述数值表明患者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反之则不然,观察患者在用药之后出现哪些不良反应,比如恶心、皮疹、呕吐、头晕等。在本次调查中,选取的方法极为简单,即对患者以往病情资料实施回顾分析,与接诊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患病的具体情况,并与患者就病情进行交流,向其家属了解患者患病的具体细节。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用药之后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降压药的使用情况分析药学特点。

2 结果

2.1 用药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获取了相对真实的实验数据,患者对降压药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氨氯地平应用频率最高,达到了37.5%,其次是缬沙坦,达到32.5%,相较于其他降压药物,这两种药物具体极高的使用率。见表1。

表1 患者降压药的选择情况分析(n)

2.2 治疗情况分析 从800例患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之后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到了70%,大部分的降压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都很显著,疗效均超出%以上。见表2。

表2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n)

2.3 不良反应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之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对较低,所有药物的不良反应均维持在10%左右。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疾病,这种疾病极易引发并发症,继而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因而在临床中对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引起了极高的关注度[2]。通常情况下,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基本上是以药物为主,这也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由于高血压疾病难以根治,因此患者需要终身服药避免病情扩散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对于大部分的患者来说,他们在使用降压药物之后血压逐渐恢复,有效控制血压是避免患者引发其他疾病的根源[3]。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如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工作压力等,还有我国愈来愈明显的老龄化问题,在老年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患有高血压,医学对此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究,获取到比较真实的数据资料,并积极展开应对措施[4]。

表3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有研究显示,针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如果他们通过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值,那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同时减少致残率,提升治疗有效率。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患者需要及早诊断方可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避免由于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加深治疗效果,提高预后治疗效果[5]。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8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数据分析表明,在所有降压药物中,氨氯地平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2%,因而这种药物中在临床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率,应用比率为37.5%,如果患者遵循医嘱进行治疗的话,治疗有效率都在70%以上。在本次调查中,对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均维持在10%上下,所谓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恶心、呕吐等,这些不良因素虽然不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是在治疗安全上有一定的影响。从目前情况分析,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因素有所多种,但归根结底与药物本身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与患者的体质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要控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必须从这些因素着手解决。

由于降压药物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不良反应,因而医护人员需要实时观察患者用药之后的反应,家属需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全程陪同,监测患者身体状态,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必须紧急采取应对措施,实施对症干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最大限度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总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强药物治疗监管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出现几率,提升药物治疗效果,对降压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强化药物治疗效果,从而改善预后治疗有效性。

总体来说,伴随老年高血压患病人数的逐步增多,医学上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也引起了极高的重视,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药物,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文章主要探究了临床医学中高血压患者药物应用情况,分析了降压药药学特点,并通过相关实验数据验证了结果的可行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中继续扩大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洪军,朱世国.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35(35):4776-4777.

[2]吴培钿.老年高血压病应用降压药治疗的药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9(13):125-126.

[3]张卫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应用特点及药学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33(19):4707-4708.

[4]师双梅.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特点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2(6):26-28.

[5]张玲玉.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探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1(30):10-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28

猜你喜欢

降压药药学原发性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