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留守学生不良人格及教育对策

2017-05-02邵瑞雨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教育对策初中

邵瑞雨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与现代化学校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我国各级教育机构中的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与学校教育质量等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其中尤以初中留守学生问题较为明显。且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留守学生现象越来越多,不仅严重影响初中阶段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危害其身心发展,导致其形成不良人格,负面作用极大。故当前环境下,初中学生家长、学校机构与社会需共同努力,积极寻找和探索新型的教育策略,以改善或消除留守学生的不良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初中留守学生的不良人格及其具体表现,并探讨了其相应教育对策。

关键词:初中;留守学生;不良人格;教育对策

一、前言

当前环境下,“留守学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社会问题,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进步过程中的一大阻碍,大多数留守学生均年龄较小,生活和学习自理能力均较差,再加上缺乏父母的关心爱护,家庭教育几乎为空,这就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没有一个特定的品行标准规范自身行为,心理发展易发生偏差,最终形成不良人格,不仅影响其学习效果,还威胁其健康成长。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初中留守学生不良人格的特点、表现及其相应的教育对策,现论述如下。

二、初中留守学生不良人格的特点与表现

1、性格孤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现阶段,有许多初中留守学生家中只有隔辈亲属照料,在家庭中缺乏与长辈之间的沟通,群体生活经验较少,易形成孤僻性格,在外人面前常常自我封闭,即便在学校中有许多班级同学也不愿与其他人交流,对各种班级集体活动均比较抵制,多表现为独来独往,言行拘谨,人际交往困难。

2、极度自卑,自信心不足。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其内心攀比意识和虚荣心理均比较强,并多以“优渥家庭”和“优秀家庭成员”为支撑以满足自己的自豪感与心理优势。但对于初中留守学生来讲,其大多數的父母均不在家中,无可支撑或依靠的后盾,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多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在课堂学习中不求上进。

3、自制力差,个性冲动。由于许多初中留守学生缺乏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亲身教育,缺乏自控能力,且其自身并不懂得关爱,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逆反心理严重。同时,对于一些不满意的事物,留守学生冲击性较强,个性冲动且不服管教,常与他人发生语言冲突或肢体碰撞。

三、相应教育对策

1、家庭教育对策。首先,初中留守学生的家庭监护人需关心爱护并全面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密切关注其情绪变化、心理发展等精神世界,耐心倾听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给予其宣泄情绪的机会。同时,家长不能居高临下,以长辈身份自居,需将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通过二者之间的闲谈,拉近学生与监护人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其次,尊重学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留守学生家庭中,若父母针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一味地对其进行惩罚和打击,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其形成逆反心理或效仿家长行为,从而影响其人格发展,此种教育方法不可取。故现阶段,常年在外的父母难得回家一趟,需多关注学生学习上的进步,给予其肯定和表扬,营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并多与学生进行家常谈心,观察其心理发展变化,对于错误的观念或思想需及时遏制,避免以后造成严重后果。

2、学校教育对策。当前环境下,初中留守学生将会是学校教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学校教学效果。故现阶段,学校需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将留守学生问题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来,通过实施有效措施,改善或消除学生的不良人格,保证其健康成长。具体教育对策主要包括:①树立科学教育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下,学校各学科任课教师需及时转变和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树立科学教育观,于各学科实践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②于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农村地区初中学校学生的寄宿条件较差,甚至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寄宿,导致学校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功能不能有效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需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为留守学生解决住宿问题,使其能够在教师与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③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改善其心理状态。针对初中留守学生“自卑、孤僻、不自信、个性冲动”的心理特点或不良人格,教师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宣教或召开主题班会的方式,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指出其个人行为或思想的不当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意见,规范其心理行为。同时,教师在班级教学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状态,必要情况下可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以缓解其心理郁结,改善其心理状态,预防不良后果。

3、社会教育对策。首先,立法保证务工人员子女异地上学的权益。国家需健全和完善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异地上学的政策,并创立一整套运行机制,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增强国家教育工作的人性化。其次,适当扩大教育财政支出,改善农村地区学校教学条件。当前,有研究报告指出:学生早期教育是国家教育部门从社会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故现阶段,国家需重视并加大对初级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更需资金支持;中央、省级财政部门需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专项资金补贴,完善各地区初中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学校经费压力,进而增强学校教育教学力度,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再次,实施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子女进城上学提供便利。针对现阶段“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子女入城上学难的问题,需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社会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户籍差异,使更多的留守学生能够进城接受先进的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总之,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仍存在许多留守学生问题,不仅学校教学效果不佳,其身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形成不良人格,危害性较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三个方面同时发力,加大对初中留守学生的教育力度,以增强其学校学习效果,促进其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缦,王百玲,刘燕,等.甘肃省回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5,(04):339-343.

[2] 周丽.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点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04):404-407.

[3] 陈燕.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05):108-112.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教育对策初中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