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7-05-02王丹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教学手段情境创设

王丹

摘要: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中,教师要以情境创设为基点,树立幼儿培养行为习惯的意识;以丰富的教学手段为途径,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德育教育生活化为背景,规范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家园共育为桥梁,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行为习惯;情境创设;教学手段;德育教育;家园共育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还《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时人身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的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抓好幼儿期的行为习惯培养。

一、以情境创设为基点,树立幼儿培养行为习惯的意识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时,以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为基础;讲究情景性,让他们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不再有抽象的感觉,也使培养活动更具有趣味性、自由性、社会性,不断激发培养幼儿的参与兴趣。例如:在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培养中,教师首先创设了“小米粒哭了”的情境;其次,请幼儿猜测小米粒哭了的原因;接下来,引导幼儿说出让小米粒不哭的做法;最后,通过游戏练习吃饭的方法。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掌握了进餐的方法,虽然在日常的进餐时,偶尔会有幼儿出现错误的做法,但是通过教师的一句提示“我们可不要让小米粒哭了哟!”,幼儿就会改正错误行为。

二、以丰富的教学手段为途径,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1、运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年龄小,经常说错话、做错事是难免的。因此,教师不能一味批评,应该冷静分析原因,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强判断能力。教育孩子在盥洗如厕时,不打闹、不拥挤;在集体教育活动时,遵守活动常规,认真听讲;在午睡环节,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在进行这一类的教育时,我们光凭给他们讲道理是没有多大效果的。这时,我们就应该溶教育于幼儿喜爱的故事之中。请幼儿说说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小朋友?为什么?在幼儿充分说的同时也明白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2、通过“榜样激励”的作用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家长和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幼儿会对正确的行为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使其固化下来,逐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激励着更多的幼儿以他为榜样,逐渐向他看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利用“儿歌”的形式在游戏中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自由活动时,常常玩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的游戏。这些儿歌很有意思,孩子们百玩不厌。把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游戏中,让幼儿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习巩固,强化好习惯。例如:儿歌《好宝宝》“春风吹,阳光照,宝宝不哭也不闹,见了老师问声好,见了同伴问声早,人家夸我好宝宝。”幼儿在拍手说儿歌的游戏中知道了入园时,使用的礼貌用语。孩子们在玩的同时,巩固了好习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4、利用游戏让孩子在“玩儿”中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玩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喜欢游戏,不仅是身心特点的反映,也是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游戏是不可缺的教学手段之一。例如: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要吃饭了,老师说:“咱们做个洗手游戏吧”。一听游戏,孩子们兴高采烈。在水池边老师一边做示范一边教幼儿说:“卷起小袖口,打开水龙头,抹点小香皂,搓手心儿一二三,搓手背三二一,搓搓手指头,手腕别忘记,泡沫全冲走,擦干小小手,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小手最干净”。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成游戏,养成了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三、以德育教育生活化为背景,规范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实际行动比理论教育更胜一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更应注重情感挖掘。如小班"分果果"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在让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父母吃,观察他们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四、以家园共育为桥梁,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被弃之一旁。常常有家长向我们抱怨:这孩子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可是在家怎么就不听话了呢?吃饭还要我追着喂……因此,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幼儿园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中,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书籍.

[2] 陈露露,袁魯:《谈论幼儿的家庭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1,(01).

[3] 林格著《怎样培养习惯》,新世界出版社2006.

[4] 余琳霞《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8.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教学手段情境创设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