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7-05-02邱宗泉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后反思初中数学课堂课前准备

邱宗泉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了一波又一波,在神州大地上引发了广大教师在教改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特别是对课堂有效性的思考。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教学实践,从创设情境、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四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探索与思考。希望本文对于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一定的推动和启发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创设情境;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就在于,教师和学生是否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即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否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初中数学课堂探索对如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自己的思考。

—、创设一个让学生迫切渴望进入学习的情境

一个好的情境,往往表现为或者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渴望,或者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或者让学生感到一种答案就在身边但却表达不出来的那种“悱愤”状态。如何创设让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情境呢?

首先,要重视对“原型”問题的探究。如初中数学中经常出现数线段个数,数角的个数,数直线相交的交点个数,数对顶角的对数……,众多的数(shǔ)数(shù)问题,归结为两个原型:握手问题和发名片问题。容易看出,这两个问题是相关的,发名片问题解答是n(n-1);握手问题答案是n(n-1)/2。熟悉这两个原型,学生解决问题时就有了一个思考的根基,就容易将新的问题转化为原型问题,从而提升思考的效率。

其次,要引发学生的“惊讶”之情。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对陌生世界的探索,来自于对不可思议事物的热情。教学中,如果能够提供一些让学生惊讶的情境,学生就会产生思考的动力。如,学习了七年级的乘方运算后,我让学生体验翻倍的力量——一种先慢后快的数字增长模式,我然后让学生将一张纸对折30次,猜测它们高度有多高?他们猜测,一叠书高,一个人那么高,一栋楼那么高,……但通过运算,发现居然可以从地球通过纸张的厚度到达月球,这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多么不可思议呀!

再次,要坚持趣味性的努力方向。初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他们的探索未知的情绪。只有有趣的问题才能让他们兴致盎然的参与探讨。

最后,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等边三角形的问题,可以看看能否推广到正方形、正五边形中去?等边三角形问题,还可以推广到等腰三角形吗?

总之,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

二、精心准备,让课堂充满期待

一堂经过精心准备的数学课,是会让教师和学生都对这节课充满期待的。

首先,最重要的是备好学生。这是新课改以来教师观念转变最显著的地方。我们就要备好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就要和他们有思想的交集和行为的互动。一个班,总会有些学生成绩莫名其妙的进步或者退步,我们就要帮助学生找到原因。很多时候,学生学得好不好可能并不是老师课内的原因,而是功夫在课外。

其次,要备好教材。新课标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再是金科玉律,它仅仅是体现新课标的一个资源,一个载体。为此,我们备教材主要的还是要研究教学活动,研究每个探究性活动之间的前后联系,研究课堂的组织形式,研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相关策略。我们当然也要深刻理解教材的整体思路,教学的重难点。这些都是我们在备教材时需要关注的。

最后,要对学生和课堂有所预设。虽然,我们教师个人的思考无法代替全班每个学生的想法,但我们还是要在备课中对课堂可能发生的一些细节有所预测。这样,当课堂出现超出我们调控的状态时,我们才能不急不燥,从容应对。为此,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控制教学的难易度,使大部分中差生能够听得懂并轻松掌握。这样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课堂。

三、互动课堂,精彩纷呈

当代教育理论反复强调的就是要注重课堂的互动性。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而教师不对课堂加以调控,也会使课堂出现“放羊”。只有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体现出课堂整体的生命力。

我常常对学生说:从简单的地方想起,从简单的地方做起,坚持下去,就是不简单!如,我和学生讨论游戏,两个人在一张桌子上轮流放一元的硬币,谁最后一个放上去恰好铺满桌子,谁就算赢了。如果你来参加这个游戏,你会选择先放,还是选择后放呢?学生们开始争论不休,后来我让他们冷静下来,从最简单的情况想起。就有一个学生想到,如果硬币和桌面一样大,那么先放的一放上去,后放的就没有机会啦,当然是先放的赢!但马上又有同学反驳啦:硬币怎么可能和桌面一样大?是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又陷入了思考。我启发大家:圆是轴对称图形!最先放的,只需要把硬币放在最中央,然后根据对称性,后放的无论哪里放硬币,先放的都可以在对称位置上摆放一枚硬币!这样的游戏与思考,退到最简单,然后思考一般情况,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需要设计合理适当的教学方法。人们也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针对学生的水平差异较大,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于难度不大的课,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法”。而对于概念课,则要教师认真剖析概念,采用“精讲”的方法。可见,讲授法也并非不好,只是要针对课型讲授得法。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导”,引导得法的课就是精彩的好课。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都得到充分的释放。

四、课后反思,推动成长

及时认真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迅速成长的秘诀。教育家波斯纳指出:“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叶澜教授更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成长是何等的重要!反思的内容包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选择恰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得到提升?教学过程是不是可以优化?有反思,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才会感觉教育是一个遗憾的事业,才会有永远追求的勇气与动力!许多教育的经典名言警句其实就是教育反思的结果,如缺点不说慢慢好,优点不说不得了!教育是聚焦优点的过程!通过反思,我们会慢慢接近教育的本质。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思考并坚持不懈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创设好让学生渴望学习的良好情境,更要把握好课前、课堂、课后的教育时机,做一个智慧型的数学教师,充分提升我们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韩李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2] 岑志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7(49).

[3] 刘春来.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猜你喜欢

课后反思初中数学课堂课前准备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快乐的初中数学课堂